——節錄自鹹豐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注釋】
①造物:創造萬物。此處指造物主。
②自奉:自己給自己的東西。此處指用於自身日常生活的物品。
【譯文】
軍中銀兩錢財,我不敢亂拿一分一毫。名譽地位,這是上蒼所珍重愛惜、不輕易給人的東西。我德行淺薄,能力不強,如今卻享有天底下這麼大的名望,這雖然是高祖曾祖幾代積德的結果,但捫心自問,總覺得名實不太相符,所以不敢稍微有一點驕奢。家中除父親、叔父輩生活理當豐厚外,所有弟弟、妻子、兒子、侄子、女兒、侄女,希望都能儉樸自持,不可倚仗權勢把自己嬌慣了。古人說沒有大德大才而享有大名望的人,一定會有大禍臨頭。我常常用這句話警告自己,所以不能不把這個道理詳細告訴各位賢弟,尤其希望弟弟們能時時教育訓導各位子侄。
曾國藩手劄
【評析】
人貴有自知之明。失意時多看到自己的長處,意時多看到自己的短處,這就叫勝不驕、敗不餒。
1854年,曾國藩四十四歲,正是春風得意之時,故信中有“餘德薄能鮮,而享天下之大名”的喟歎。曾國藩較一般人清醒之處就在於當此之時仍總覺名實“不稱”,故不敢“稍涉驕奢”,並進一步要求諸弟子侄也要“儉於自奉”。不管曾國藩當時出於何種動機,其“不可倚勢驕人”的態度總是難得的。
不可與聞外間事
【原文】
當此亂世,黑白顛倒,辦事萬難,賢弟宜藏之深山,不宜輕出門一步。澄弟去年三月在省河告歸之時,毅然決絕,吾意其戢影家園淤,足跡不履城市矣②。此次一行,實不可解。以後務須隱遁③,無論外間何事,一概不可與聞。即家中偶遇橫逆之來,亦當再三隱忍,勿與計較。吾近來在外,於忍氣二字加倍用功。若仗皇上天威,此事稍有了息之期,吾必杜門養疾,不願聞官事也。
——節錄自鹹豐五年四月初八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注釋】
①戢(j侏):收斂,收藏。
②履:踩,走。
③遁(d俅n):逃走,隱遁。
【譯文】
我們這些人生在這個動亂的世界,黑白顛倒,辦事萬難,賢弟宜於隱居,不宜輕易邁出家門一步。澄弟你去年三月在省河告歸之時,毅然決絕,我以為你從此就斂隱家園,足跡不再踏入城市了。這次一出,實不可解。以後務須隱遁,無論外間什麼事,一概不可與聞。即使家中偶然遇到橫逆不快的事情,也應當再三隱忍,不與計較。我近年來在外,於忍氣兩個字加倍用功。如果仰仗皇上天威,這件事稍稍平息的時候,我必定關起門來養病,不願與聞官方的事情。
【評析】
曾國藩在篇中反複告誡其弟,千萬不要過問外邊的事情,以免惹來是非。並以親身經曆勸導其弟絕對不要有做官的念頭,因為做官這碗飯並不好吃。
對紳士貴在獎之以好言
【原文】
用紳士不比用官,彼本無任事之責,又有避嫌之念,誰肯挺身出力以急公者?貴在獎之以好言,優之以廩給淤,見一善者則痛譽之,見一不善者則渾藏而不露一字②。久久善者勸,而不善者亦潛移而默轉矣。吾弟初出辦事,而遂揚紳士之短,且以周梧岡之閱曆精明為可佩,是大失用紳士之道也,戒之慎之。
——節錄自鹹豐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致沅弟》
【注釋】
①廩(lln)給:嚴肅給予。
②渾藏:隱藏。
【譯文】
使用紳士不比使用官吏容易,他們本來就沒有任事的職責,加之又有避嫌的念頭,誰肯挺身出力以急公所急?對付他們的辦法,貴在獎勵他們時以好言好語,優待他們時以嚴肅給予,看到他們有好的地方就盡情地加以稱譽表揚,看到他們有不好的地方就隱藏心中而不輕易露出不滿。時間一長,他們做得好的地方繼續發揚,而不好的地方也會潛移默化轉變成好的了。弟弟你初次出外做事,就立即指摘紳士的短處,並且以周梧岡的經驗精明而為欽佩,實在是大失使用紳士之道,希望你對這一點加以戒之慎之。
【評析】
曾國藩在這裏所說是用人之道,主張針對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使用。官吏為職責所在,你對他嚴厲一點,他也不得不服從上級的領導;而那些有錢的人,不吃公家的飯,不受紀律約束,當官的就應將他們視同朋友一般對待,以友情去感動他們,使之樂為我用。這一用人方法具有辯證哲理。
【原文】
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闕一不可淤。……但求闊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②。遇事顢頇③,毫無條理,雖大亦奚足貴??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則器局宏大?,無有流弊者耳!
——節錄自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曰《致沅弟》
【注釋】
①綜理密微:總攬事務周到完備。闕:同“缺”。
②散漫:彌漫四散。辦事無頭緒,無條理。
③顢頇(manhan):不明事理,漫不經心,糊塗而馬虎。
④奚足貴:奚同“何”,何足貴。
⑤等差不紊: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