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文緣02(2 / 3)

果真,全劇結尾處寫道:

空蕩蕩的舞台。聽得見有人把所有的房門一一鎖上的聲響,聽得見馬車一輛一輛離去的聲響。寂靜來臨。衝破這片寂靜的是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響,這聲響既單調又憂傷。··

傳來一個遙遠的、像是來自天邊外的聲音,像是琴弦繃斷的聲音,這憂傷的聲音慢慢地消失了。出現片刻寧靜,然後聽到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從遠處的花園裏傳來。

當然,契訶夫並未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商人洛帕欣身上;他的作用隻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破壞、吞食那已經衰亡的東西。劇中安排了一個頭腦中充滿理想的大學生特羅菲莫夫,作家通過他來表達對舊世界的詛咒和對新生活的呼喚。

這個大學生說,我們必須熬受痛苦,堅持不懈地工作。隻有通過勤奮的勞動創造,世界上才能出現美麗的樂園。他對地主的女兒阿尼婭說:“你們是負著債,靠著別人,靠著那些你們不許走進內院的人過活的。”“你的祖父、曾祖父和你所有的祖先,都是占有過許多活魂靈的農奴主。難道人類的精靈,不是從花園裏每一棵櫻桃樹上、每片樹葉上、每一根樹幹上,向你們望著?難道你們沒有聽見他們的聲音嗎?”

在特羅菲莫夫的啟發下,十七歲的阿尼婭視野開闊了,心燈燃亮了。當她的母親、女地主依戀舊宅,歎息新主人會把老屋拆得稀巴爛時,女兒卻“臉上發著光,眸子閃動得像兩顆寶石一樣,為走向新天地、迎接新的生活感到愜意”。我本知道,劇作家本人也懷疑過這個“老大學生”的說教究竟具有多大力量;高爾基更是嘲笑他隻說漂亮話,嘴說“必須做工作”,“而自己無所事事”。但是,當他和阿尼婭的扮演者出來謝幕時,我還是盡情地為他們熱烈地鼓掌。

當然,散場之後,內在的困惑、心理的衝突、精神的糾結還是很多的,幾句話說不清楚,也許需要專作一篇大文章。記得契訶夫的夫人、也是櫻桃園的女主人最初的扮演者克尼碧爾就曾說過,這出戲劇所寫的:“乃是人在世紀之交的困惑。”

四幕話劇《櫻桃園》,是劇作家在著名旅遊勝地—克裏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寫成的。

由於健康的原因,根據醫生的建議,契訶夫需要離開莫斯科,到溫暖的南方定居。為此,他與彼得堡一位出版商簽訂了合同,以出賣自己所有著作的版權為代價,得到了一筆錢,在雅爾塔郊外買塊荒地,建起了一座別墅。契訶夫去世後,別墅改成了陳列館。

這是一座式樣別致、整潔明亮的建築。在作家的書房裏,近窗處擺著一個寫字台,旁邊貼著一張“請勿吸煙”的標語;後麵凹進去的地方,放著一張土耳其長榻。壁爐上麵是著名畫家列維坦的風景畫。再往裏走,便是作家的單身臥室。別墅上麵有外國神話中常常說到的那種小望樓和露天涼台,下麵是鑲著玻璃的走廊,四周開著一些寬窄、大小不等的窗子。別墅的周圍是一片花木繁茂、綠樹蔥蘢的果園。不知作家在構思劇作中的櫻桃園時,是否借鑒了自己的果園?反正我是把它們聯係起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