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失敗者15(3 / 3)

幾年過後,在夏威夷,漢公又於九六誕辰慶典上見到了於魁智,自是親熱異常,連續幾天觀看他們的演出。於魁智對同伴說:“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張學良將軍,但從沒想過能見到他,這真是超越時空的晤麵。而真正能維係、促進海峽兩岸人民感情交流的,還是京劇,還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根基。”於魁智一行回國後,老將軍還多次提到他們的演出,特別是憶起這次活動原本是由胞弟學森在北京安排的,豈料一切停當之後,“搭橋人”卻撒手塵寰了,不禁悲從中來,當即拖著沙啞的唱腔,唱出了老生劉備的一段戲文:

慶功宴上把酒飲,

想起了桃園結拜情。

弟兄們創業多艱困,

又誰知中途兩離分!

聽著這淒惋蒼涼、如泣如訴的悲歌,一荻夫人趕緊勸止,說:“莫唱了,漢卿,千萬別再唱了!”

終生的戲迷

漢公多才多藝,一輩子興趣極廣,癖好繁多。然而,由於性格與環境使然,多數都半途而廢,未能堅持始終。他酷愛書畫,書法頗見功力,年輕時不惜重金多方羅致名人法書和繪畫;後來,隨著興趣的轉移,那些收藏漸漸地都流失了。他說:

明代的書法、扇麵,明朝有名的那些人,我差不多幾乎沒有沒收到的。明四大家,明朝那些所謂畫工精美的,我就成套地收。現在,這個明朝的書法,那些古董,畫啊,我幾乎都沒了,我都換飯吃了,都賣了。我有一幅字,當時是花三萬塊錢買的,二十九個字,一字千金哪。現在,這個東西在日本橫濱博物館裏頭,王獻之的。

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專心研究明史,搜羅史籍,記錄卡片,思考很多課題。有一段,曾想去台灣大學教授明史,或者到史學所去做研究員,爾後,卻又中斷了。就信仰而言,他曾對佛教產生過濃烈的興趣,讀了許多佛經,還曾向佛學專家虛心求教,探索佛禪真諦;後來,聽了宋美齡的勸誡,皈依了基督教。以他那樣流離顛沛、錯綜複雜、命途多舛的經曆,加之生命途程又是那樣的綿長,情隨事遷,興與境偕,原是不難理解的;“百年如一日”,對誰來說,恐怕都難於堅持。

當然也有例外。唯一信守不渝,“之死靡他”的,就是對於京劇的酷愛。即使在長達數十年的拘禁期間,已經沒有接觸戲班的可能,何況又置身於文化、風習都有一定差異的孤島,但他還是通過聽取留聲機唱片,通過挖掘從前的記憶儲備,通過宋美齡贈送的高級收音機來欣賞京劇。其實,號稱“戲簍子”的漢公,數以百計的京戲段子早已諳熟於心,宛如一部完整的“京劇大觀”,已經足夠他玩味於無窮了。

一有空閑,他就陶醉在戲文裏,沉浸其間,自得其樂。真像京劇傳統劇目《戲迷傳》中那個伍音似的,由酷愛而入迷,以至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皆仿效京劇的表演。戲中伍妻有四句念白:

奴家生來命兒低,

嫁了個丈夫是戲迷,

清晨起來唱到晚,

不是二簧就是西皮。

如果一荻夫人也會登場作戲,這幾句詞兒倒是很現成的。

漢公這個戲迷,還不止於愛好,他還稱得上是研究專家。從早年開始,他就憑借其優越的地位與特有的條件,在京、津、滬上與幾代名伶—那些名聞四海、演藝超絕的各種流派、各類角色的頂尖級人物,還有眾多的戲曲研究專家,結為戲友,相與探索、交流有關的學問;他也觀賞過無數場具有代表性的京劇節目,所謂“識千劍而後知器”,有幸親自見證了中國京劇的發展曆史。這種情況在梨園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由於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又具備超常的悟性,他在結識名家、觀賞戲曲的同時,很好地接受了傳統文化知識,熟悉了大量曆史掌故,直至掌握了豐富的經世智慧、人生體驗,使戲曲內涵融彙到整個人生旅程之中。可以說,那些劇目、那些戲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他的生命存在方式,起碼是影響了他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以及處世準則,甚至支配著他的人生道路。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際,他要親自陪送蔣介石返回南京,周恩來聽說後,立即趕往機場勸阻,無奈遲到一步,飛機已經起飛。周恩來慨然地說:

漢卿就是看《連環套》那些舊戲中毒太深了,他不但要“擺隊送天霸”,而且,還要‘負荊請罪’哩!看來,感情用事,總是要吃虧的。

有大功大德於國家、民族,卻失去了自由,慘遭監禁,成為階下囚,應該說,這是最令人傷慟的事情了。可是,當老朋友、前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去看望他,他卻風趣地說:

我這次冒著生命危險,親自送委員長回京,原想扮演一出從來沒有演過的好戲。如果委員長也能以大政治家的風度,放我回西安,這一送一放,豈不成了千古美談!真可惜,一出好戲竟演壞了。

這既表明他是性情中人,思想通脫、純正,處事簡單、輕率,確實不是老蔣的對手;同時也能看出,戲曲對於他該有多麼深重的影響。由於他胸中積蓄很多現成的段子,戲文與情節已經爛熟於心,因此,用戲曲中的典故、情節來談人說事、表述世情,便成了他固定的思維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他能夠像應用詩文、成語那樣,隨時隨地引出一段戲文,用以表達思想、意見、觀點、情感,脫口而出,而且恰中肯綮。因此說,戲文成了他的一種話語方式。一荻夫人就這樣說過他:

他一說就是唱戲的事。他說事,總願意找個戲的話題。京劇《趙氏孤兒》中的老程嬰,一開唱就說“千頭萬緒湧上心頭”;漢卿也是這樣說:“我今天給你們說話,我要講曆史,也是千頭萬緒湧上心頭。”

作為本文的煞尾,我從漢公看過的京劇中選出幾十個劇目,以“子弟書”的形式編成一個“集錦”小段,聊助談資,藉博一笑。

《春秋筆》胡謅閑扯寄逸情,

編一段“戲名集錦”奉君聽。

《翠屏山》上下翻飛《六月雪》,

《牧羊卷》高高掛起《寶蓮燈》。

《馬前潑水》澆跑了《十三妹》,

《呂布與貂蟬》、《金殿裝瘋》。

《四進士》、《法門寺》前《哭祖廟》,

《八大錘》、《武家坡》上《打嚴嵩》。

《貴妃醉酒》昏迷在《甘露寺》,

《黛玉葬花》哭倒了《牡丹亭》。

《打棍出箱》逃到《三岔口》,

《上天台》為了《借東風》。

《風流棒》打散了《群英會》,

《四郎探母》遭遇了《抗金兵》。

《打漁殺家》結下《生死恨》,

《追韓信》引出《徐策跑城》。

《伐東吳》奪走了《紅鬃烈馬》,

《鍘美案》名頭失誤錯斬了《陳宮》!

《趙氏孤兒》灑血《赤桑鎮》,

《楊門女將》同心《戰太平》。

《珠簾寨》不行就進《穆柯寨》,

《戰宛城》失利再去《戰樊城》。

《打龍袍》隻因他《遊龍戲鳳》,

《轅門斬子》為的是《失街亭》。

《雙李逵》、《禦碑亭》前《盜禦馬》,

勇《秦瓊》、《定軍山》上《探皇陵》。

《釣金龜》、《渭水河》邊垂竿坐等,

《秦香蓮》、《桑園寄子》大放悲聲。

《捉放曹》每番看過《三擊掌》,

《連環套》錯送天霸換來了《審潘洪》。

《戲迷傳》梨園幾輩傳佳話,

百歲緣國粹弘揚說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