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孫子17(1 / 1)

品讀卷 《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 (二)

有人講我的兵法靠兩本書

“左”傾教條主義領導者批判毛澤東的非馬克思主義兵法,剝奪他指導革命戰爭的權力。在困境中,他也奮起抗爭。他抗爭的最初“武器”是“《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但“左”傾領導者一口咬定毛澤東是“憑著《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

後來的曆史進一步證明毛澤東是正確的,也證明了《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但讀《孫子》和《三國》惹的“麻煩”,給毛澤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後來的歲月他經常提起。

1960年12月25日,毛澤東同部分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一起聚餐,當談到“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時,他說:

我就受過壓,得過三次大的處分,被開除過黨籍,撤銷過軍職,不讓我指揮軍隊,不讓我參加黨的領導工作。……他們又批評我,說我憑著《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其實《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我看過幾遍,但指揮作戰時,誰還記得什麼《三國演義》,統統忘了。(毛澤東:《人沒有壓力是不會進步的(1960年12月25日)》,《黨的文獻》1993年第四期)

“受壓”的原因主要是“憑著”《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指揮打仗”。毛澤東的申訴理由還是“《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意在指出“左”傾路線領導者不顧事實,羅織罪名。

1961年3月,在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到正確的策略隻能在實踐中產生,隻能來源於調查研究時,再一次說:

“如果不經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不經過萬裏長征,我那個《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小冊子也不可能寫出來,因為要寫這本書,倒是逼著我研究了一下資產階級的軍事學。有人講我的兵法靠兩本書,一本是《三國演義》,一本是《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我是看過的,《孫子兵法》我就沒有看過。……那是打仗,形勢那麼緊張,誰還管得什麼《孫子兵法》,什麼戰鬥條令,統統都忘記了的。打仗的時候要估計敵我形勢,很快做出決策,哪個還去記起那些書呢?你們有些人不是學過四大教程嗎?每次打仗都用四大教程嗎?如果那樣就完全是教條主義嘛!”(胡哲峰,孫彥:《毛澤東談毛澤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7—68頁)

還是“有人講”毛澤東的兵法“靠兩本書”,毛澤東隻承認看過《三國演義》,而《孫子兵法》仍然是“沒有看過”!

總結一下,中央蘇區時期“左”傾路線領導者製造的毛澤東讀《孫子》和《三國》“錯誤”,給毛澤東扣上了這樣一些罪名:

“把古代的《三國演義》無條件地當作現代的戰術;古代的《孫子兵法》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略”

“不合時代的東西——《孫子兵法》”

“根據中國古代軍事著作《孫子兵法》提出了‘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

“十六字訣來自過時的《孫子兵法》”

“憑著《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

“兵法靠兩本書,一本是《三國演義》,一本是《孫子兵法》”

而毛澤東始終堅守一個事實:

“《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

從批“羅明路線”,批“鄧、毛、謝、古”,到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談打仗時“形勢緊張,誰還管得什麼《孫子兵法》”,前後三十餘年,讀《孫子》和《三國》惹的“麻煩”幾乎伴隨了毛澤東的後半生,這可說是毛澤東讀書生活中的奇觀。黨內“左”傾教條主義者把讀《孫子》《三國》作為打擊毛澤東的“炮彈”,而毛澤東則把“左”傾教條主義製造的荒唐的“錯誤”當成曆史教訓來總結,也就是他常說的“反麵教材”來看待,這大概是《孫子》《三國》閱讀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