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卷 孫武其人和《孫子》其書 (二)
《孫子兵法》有些很好的原則
孫武子曾經與吳王闔閭談論晉國的“六將軍”孰興孰亡,從中可以看出孫武的戰略預測才能。但是,孫子無論如何也不會預見到兩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的大英雄聚談,評論他那部流傳了二千五百餘年的兵書。
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是舉世聞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軍事統帥。20世紀六十年代初他第一次訪問中國時,會見了毛澤東主席。
兩人都是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巨人。蒙哥馬利拜訪毛澤東,兩個人談戰爭、談兵書、談軍事人物,談國際格局,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真正的“高層論壇”。
蒙:要同時做一切事情是沒有好處的。我是個軍人,我了解這一點。你也是個軍人,你也應該了解這一點。
毛:你有三十五年軍齡,你比我長,我隻有二十五年。
蒙:我有五十二年了。
毛:可是我還是共產黨軍事委員會主席。
蒙:那很好。我讀過你關於軍事的著作,寫得很好。
毛:我不覺得有什麼好。我是從你們那兒學來的。你學過克勞塞維茨,我也學過。他說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的繼續。
蒙:我也學過成吉思汗,他強調機動性。
毛:你沒有看過兩千年以前我國的《孫子兵法》吧?裏麵很有些好東西。
蒙: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軍事原則?
毛:一些很好的原則,一共有十三篇。
蒙:我們應當從兩千年以前回到現在了。你同意不同意,我回到倫敦以後,在結束歐洲的軍事占領和解決台灣這兩個大問題上動員世界的輿論?你是否同意先從這兩個問題開始?
毛:好,我讚成。(《同蒙哥馬利元帥的談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91頁)
蒙哥馬利很讚賞推崇毛澤東的軍事著作,毛澤東則不以為然,又談世界知名的“大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定義,蒙哥馬利則談征服歐亞大陸的成吉思汗的機動作戰。毛澤東思接千載,推出“兩千年以前我國的《孫子兵法》”。蒙哥馬利很關注地詢問:《孫子兵法》“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軍事原則?”毛澤東解釋說,《孫子兵法》“裏麵很有些好東西”“一些很好的原則,一共有十三篇”。
也許是時間的關係,也許是談話主旨的關係,兩位統帥沒有就此話題深入開展下去。是的,品讀《孫子兵法》不能不關注它提出了哪些“很好的”軍事原則?毛澤東當時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在以往的軍事實踐中似乎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答案。他說《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即《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這十三篇都有哪些軍事思想原則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據筆者梳理,在漫長而艱難的戰爭時期,毛澤東對“十三篇”中的如下一些軍事原則給予了闡述、改造和運用:
《計篇》中“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示形”“廟算”勝敵的軍事原則;《作戰篇》中“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因糧於敵”“兵不貴久”的軍事原則;《謀攻篇》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軍事原則;《形篇》中“立於不敗之地”的軍事原則;《勢篇》中“奇正之變”的軍事原則;《虛實篇》中“以十攻其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軍事原則;《軍爭篇》中“兵以詐立”“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養精蓄銳,以逸待勞”“窮寇勿追”的軍事原則;《九變篇》中“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原則;《九地篇》中“陷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原則;《用間篇》“先知必取於人”“因敵間而用之”的軍事原則。
總的來說,毛澤東把《孫子兵法》看成是一部論戰略的兵書,他也主要是從戰略、戰役層麵來品讀、理解和運用其中的軍事思想。從戰術、戰鬥角度來看待孫武子書,是很少有的情況。毛澤東運用過的這十九條軍事原則,可以說都是“很好的原則”。因為它們啟迪了今人的軍事智慧,在生活實踐尤其是軍事實踐中證明了它們的真理性。當然,其中有的原則如“窮寇勿追”和“君命有所不受”,今天再使用它們,都要因時變化,因事變通,甚至要反其意而用之。即使像“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完全適用於今天戰爭的指導原則,也不能照搬書本,死守教條,仍然要有繼承,有創造,在更新軍事觀念中克敵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