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
[性味]辛、苦、大熱。
[功用](1)溫中止痛:用於寒證之胃痛、腹痛、疝痛。(2)降逆止嘔:用於胃寒惡心、嘔吐、吞酸。如吞酸偏於熱者,可配黃連。(3)引火下行:研末外用,醋調貼兩足心,治口舌生瘡。
[用法]1.5~5克。
艾葉
[性味]苦、辛、溫。
[功用](1)溫經止血:用於虛寒證子宮出血。為加強止血常炒炭(艾炭)用。(2)暖宮散寒:用於子宮虛寒不孕、虛寒痛經。
[用法]3~10。搗絨可作艾灸。
畢拔
[性味]辛、熱。
[功用]溫中散寒:用於胃寒所致之脘腹痛、嘔吐、腹瀉,常配高良薑。
[用法]1.5~5克。
理氣藥
香附
[性味]辛、微苦、溫。
[功用](1)理氣解鬱:用於肝氣鬱結之胸脅及胃腹脹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脅痛。配高良薑(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調經止痛:用於肝氣鬱結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配艾葉治寒凝氣滯之行經腹痛。
[用法]9~15克。
陳皮
[性味]苦、辛、溫。
[功用](1)理氣和胃:用於脾胃氣滯之脘腹悶脹,常配木香、砂仁。(2)燥濕化痰:用於濕痰壅盛之咳嗽多痰、嘔吐,常配半夏、茯苓。(3)本品常與補藥配伍,取其行氣助運,補而不滯。
[用法]3~9克。
枳實
[性味]苦、酸、微寒。
[功用]破氣消積:用於痰食停滯引起的消化不良、胸腹脹痛、大便秘結或裏急後重。配白術名枳術丸,治脾虛氣滯之脘腹脹悶。配厚樸治腹脹。配竹茹能和胃止嘔。
[用法]3~9克。
薤白
[性味]辛、苦、溫。
[功用](1)溫中通陽:本品為治療胸痹之要藥。用於寒濕痰濁停於胸中,胸陽不通所致的心胸刺痛及牽及背痛,常配瓜蔞、桂枝。(2)下氣止痢:用於寒凝氣滯之脘悶腹痛、泄痢後重。配黃柏治赤痢。
[用法]3~9克。
檀香
[性味]辛、溫。
[功用]理氣止痛:用於心胸悶痛,或脘腹脹痛。
[用法]1~3克。後下。
佛手
[性味]辛、苦、酸、溫。
[功用]和中理氣:用於肝胃不和之胸脅脹滿、胃痛曖氣、食欲不振。近用於治胸痛,潰瘍病胃痛等。
[用法]3~5克。
降香
[性味]辛、溫。
[功用](1)降氣止痛:用於脘腹及心胸作痛。(2)活血止血:用於身體內外各種出血。
[用法]3~5克。
刀豆子
[性味]甘、溫。
[功用]溫中止呃:用於虛寒呃逆。
[用法]9~15克。
青皮
[性味]苦、辛、溫。
[功用](1)疏肝解鬱:用於肝氣鬱結之胸脅痛,常配香附、柴胡、鬱金。治乳房脹痛常配瓜蔞。(2)破氣散結:用於食積脹痛或氣滯血瘀作痛,常配三棱、莪術。
[用法]3~9克。
木香
[性味]辛、苦、溫。
[功用](1)行氣止痛:用於腸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常配檳榔。用於痢疾腹痛、裏急後重,常配黃連(名香連丸)。配茵陳、鬱金治膽囊炎、膽石症之肝區痛。(2)實腸止瀉:用於腹瀉,宜用煨木香。
[用法]2~5克。生用行氣止痛;煨用則健脾止瀉。
厚樸
[性味]苦、辛、溫。
[功用](1)行氣消脹:用於食積氣滯的裏實證,如腹脹或腹滿痛,脹痛拒按。治腹滿裏實證常配枳實、大黃。(2)溫中燥濕:用於濕濁中阻之脘腹脹滿、嘔吐泄瀉、苔白膩者,常配陳皮、蔻仁。(3)降逆平喘:用於肺氣上逆之咳喘,常配杏仁。
[用法]3~9克。
香櫞
[性味]辛、酸、平。
[功用]理氣寬胸:用於胃脘悶痛、腹脹、噯氣不舒。配香附、青皮、陳皮、枳殼,治胸脘悶痛。
[用法]3~9克。
荔枝核
[性味]甘、溫。
[功用]行氣散寒:本品為治療疝痛的常用藥。用於疝氣、小腹氣痛及睾丸腫痛,常配川楝子、小茴香。配木香治胃痛。
[用法]5~9克。
沉香
[性味]辛、微溫。
[功用](1)降氣止痛:用於脾胃氣滯之胸腹脹痛或胃氣上逆之嘔吐、呃逆。配丁香、肉桂治胃虛呃逆。(2)納氣平喘:用於肺氣上逆之胸滿喘急及腎不納氣之虛喘。
[用法]1~3克。研末衝服。
柿蒂
[性味]澀、平。
[功用]降氣止呃:為治呃逆要藥。多用於胃氣上逆之呃逆。治寒性呃逆配丁香;治熱性呃逆則配竹茹。
[用法]3~9克。
川楝子
[性味]苦、寒。
[功用](1)清熱利氣止痛:用於濕熱挾氣滯所致的脅痛、脘腹痛及疝痛。配元胡名金鈴子散,治脅痛、胃痛。配小茴香、吳茱萸、橘核,治小腸疝氣。(2)殺蟲:用於蛔蟲、蟯蟲之腹痛,常配鶴虱、使君子、檳榔。
[用法]9~15克。
理血藥
止血藥
槐花
[性味]苦、寒。
[功用]涼血止血:本品為治療便血的常用藥,用於大腸濕熱引起的痔出血、便血、血痢及血熱引起的吐血、衄血。
[用法]10克~25克。止血宜炒炭用。
大薊
[性味]甘、苦、涼。
[功用]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出血,如吐血、嘔血、尿血,常與其他涼血止血藥配伍。本品也治高血壓病。
[用法]適量。
小薊
[性味]甘、涼。
[功用]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出血。
[用法]10~30克。
茜草
[性味]苦、寒。
[功用]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於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用法]3~9克。行血通經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地榆
[性味]苦、澀、微寒。
[功用]涼血、收斂止血:用於血熱出血而偏於下焦者,如便血、尿血、崩漏(子宮出血)及血痢等;也用於癰腫、瘡瘍。外用治燙傷。
[用法]3~9克。本品生用涼血止血,炒炭則收斂止血。
側柏葉
[性味]苦、澀、微寒。
[功用]涼血,收斂止血:用於血熱出血,如吐血、衄血,但以下焦血熱之便血、尿血、崩漏等更為常用。止血方劑無論寒熱都可配用側柏葉。配幹薑,艾葉治寒證出血;配生地治熱證出血。
[用法]3~9克。生用重在清熱;炒炭用重在收斂止血。
棕櫚炭
[性味]苦、澀、平。
[功用]收斂止血:用於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證。
[用法]3~9克。
白茅根
[性味]甘、寒。
[功用](1)涼血止血:用於熱證的口鼻出血、尿血。(2)清熱利尿:用於水腫、黃疸及熱淋。配赤小豆利尿。
[用法]15~30克。鮮品30~60克。
苧麻根
[性味]甘、寒。
[功用]止血安胎:用於妊娠胎漏出血、崩漏及吐血、衄血。
[用法]10~30克。鮮品30~60克。
血餘炭
[性味]苦、平。
[功用]止血消瘀:用於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證。治便血常配側柏葉、棕櫚炭。
[用法]3~9克。
活血化瘀藥
川芎
[性味]辛,溫。
[功用]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血瘀氣滯的痛證;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煎服,3~10克。
延胡索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用於氣血瘀滯諸痛證。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5~3克。多醋製後用。
鬱金
[性味]辛、苦,寒。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解鬱清心,利膽退黃,涼血。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脅、腹痛;熱病神昏,癲癇痰閉之證;肝膽濕熱證;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等氣火上逆之出血證。
[用法]煎服,5~12克;研末服,2~5克。
五靈脂
[性味]苦、鹹、甘,溫。
[功用]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於瘀血阻滯諸痛證,出血證屬瘀血內阻血不循經者。
[用法]煎服,3~10克,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薑黃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血瘀氣滯的心、腹、胸、脅痛,經閉,產後腹痛,及跌打損傷等;風濕臂痛。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適量。
桃仁
[性味]苦、甘,平。
[功用]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於多種瘀血證,腸燥便秘,肺癰、腸癰。
[用法]忌服,5~10克,宜搗碎入煎。
乳香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外傷科跌打損傷,瘡瘍癰腫;瘀崐 血阻滯諸痛證。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牛膝
[性味]苦、甘、酸,平。
[功用]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用於瘀血阻滯及跌打損傷;腎虛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淋證,水腫,小便不利;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
[用法]煎服,6~15克。
沒藥
[性味]苦、辛,平。
[功用]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丹參
[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症瘕積聚,風濕痹痛;瘡瘍癰腫;熱病煩躁昏迷及雜病心悸失眠等。
[用法]煎服,5~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紅花
[性味]辛,溫。
[功用]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證;症瘕積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損傷,血脈閉塞紫腫疼痛等;斑疹色暗,熱鬱血瘀。
[用法]煎服,3~9克;外用適量。
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用]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煎服,10~30克,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澤蘭
[性味]苦、辛,微溫。
[功用]活血祛瘀,調經,利水消腫。用於婦科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及癰腫等;產後水腫,浮腫,腹水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適量。
雞血藤
[性味]苦、甘,溫。
[功用]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用於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痛經、血虛經閉等證;風濕痹痛及手足麻木,肢體癱瘓,血虛萎黃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大劑量可用30克,或浸酒服,或熬成膏服。
蘇木
[性味]甘、鹹、辛,平。
[功用]活血療傷,祛瘀通經。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傷筋,瘀滯腫痛;婦科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心腹瘀痛、癰腫瘡毒等。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適量,研末撒。
骨碎補
[性味]苦,溫。
[功用]活血續傷,補腎強骨。用於跌撲閃挫或金創,損傷筋骨,瘀腫疼痛;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瀉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適量。
莪術
[性味]辛、苦,溫。
[功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積脘腹脹痛。
[用法]煎服,3~15克。外用適量。
三棱
[性味]苦、辛,平。
[功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積脘腹脹痛。
[用法]煎服,3~10克。
穿山甲
[性味]鹹,微寒。
[功用]活血消症,通經,下乳,消腫排膿。用於症瘕,經閉,以及風濕痹痛等;產後乳汁不下;癰腫瘡毒,瘰鬁。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1.5克。
2、常見食物禁忌表
品 名
禁 忌
蔬
菜
類
蘿卜
嚴禁與橘子同食、同食患甲狀腺腫
忌何首烏、地黃
服人參時忌食
胡蘿卜
不宜和某些果、菜同吃,如西紅柿、蘿卜、辣椒、石榴、萵苣、木瓜等。最好單獨吃或和肉類烹調。因胡蘿卜含有分解酶,可使其它果菜中的維生素喪失殆盡
黃瓜
不宜和含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如西紅柿、辣椒等同烹調,因黃瓜含有分解酶,能破壞西紅柿中的維生素C
甘薯(紅薯、白薯、地瓜、山芋)
不能與柿子同食,二者相聚會形成難溶性的硬塊即胃柿石,引起胃脹、腹痛、嘔吐,嚴重時可導致胃出血等,危及生命
不宜與香蕉同吃
韭菜
不可與菠菜同食,二者同食有滑腸作用,易引起腹瀉
不可與蜜同食
不可與牛肉同食
竹筍
不宜與豆腐同食,同食易生結石
不可與鷓鴣肉同食,同食令人腹脹
不可與糖同食
茭白
不宜與豆腐同食,否則易形成結石
小白菜
忌兔肉
菠菜
忌韭菜
蓴菜
忌與醋同食
辣椒
忌與羊肝同食
香菜
不可與一切補藥同食
忌白術、牡丹皮
茄子
忌與黑魚、蟹同食
過老熟的茄子不宜食,易中毒
南瓜
不可與羊肉同食,否則易發生黃疸和腳氣
芹菜
忌同醋食,否則易損齒
芥菜
忌與鯽魚同食,否則易引發水腫
蕨菜
忌與黃豆、花生、毛豆等同吃
菜瓜
忌與牛奶、奶酪、魚類同食,否則易生疾病
山藥
忌鯽魚、甘遂
豆腐(豆漿)
不要與牛奶同食
不要與菠菜同烹調
忌用豆漿衝雞蛋
忌與四環素同用
木耳
忌與四螺同食
忌與雉雞、野鴨、鵪鶉肉同食
忌與四環素同服
莧菜
不宜與菠菜、蕨粉同食
苦菜
不可與蜜同食
花生
忌蕨菜
馬齒莧
忌鱉甲
香瓜
忌與蟹、田螺同吃
忌油餅
肉禽
蛋類
豬肉
忌與鵪鶉同食,同食令人麵黑,忌與鴿肉、鯽魚、蝦同食,同食令人滯氣
忌與蕎麥同食,同食令人落毛發
忌與菱角、黃豆、蕨菜同食
忌與桔梗、烏梅、百合、巴豆、大黃、黃連、蒼術同食
豬肉髓
若與酒、鹽同食,影響男子性功能
因其膽固醇含量為豬身之最,故高血壓、冠心病、腎炎、高血脂、動脈硬化等患者均應忌吃
豬肝
忌與蕎麥、黃豆、豆腐同食,同食發痼疾
忌與魚肉同食,否則令人傷神
忌與雀肉同食
豬血
忌黃豆,同食令人氣滯
忌地黃、何首烏
忌與雀肉同食
牛肉
不可與魚肉同烹調
不可與栗子同食
不可與黍米同食
忌與蜜同食
牛肝
忌鮑魚
羊肉
不可與南瓜同食
羊心羊肝
忌與生椒、梅、赤豆、苦筍同食
狗肉
忌與綠豆、杏仁、菱角同食
忌與鯉魚、泥鰍同食
忌用茶
雞肉
老雞雞頭不能吃,因毒素滯留在腦細胞內,民間有“十年雞頭生砒霜”的說法
忌與糯米、李子同食
忌與鱉魚、蝦同食
不可與兔肉同食,同食令人泄瀉
忌芥末、菊花
鴨肉
反木耳、胡桃
不宜與鱉肉同食
鵝肉
忌與鴨梨同吃
驢肉
忌與大米(粳米)同食
馬肉
忌生薑、蒼耳
鹿肉
忌與雉雞、魚蝦同食
兔肉
忌與小白菜、雞肉、水獺肉、芥末、橘皮同食
兔腦能催生、滑胎,孕婦忌服
貓肉
忌藜蘆
貓肉有傷胎之弊,孕婦忌服
雀肉
春夏不宜食,冬三月為食雀季
忌與豬肝同食
忌李子、白術
鵪鶉肉
忌與豬肉同食
忌與木耳同食
雉雞(野雞)
忌與木耳、胡桃、蕎麥同食
野鴨
不可與木耳、核桃、蕎麥同食
鷓鴣肉
不可與竹筍同食
水獺肉
不可與兔肉、柿子同吃
獐肉
忌與蝦、生菜、梅子、李子同食
雞蛋
忌與柿子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痛、腹瀉,易形成“柿結石”
民間有吃“毛蛋”之習,其實“毛蛋”中含有大量病菌,易中毒
鴨蛋
忌李子、桑椹子
水產類
蝦
嚴禁同時服用大量維生素C。否則,可生成三價砷,能致死
忌與狗、雞、豬肉同食
忌糖
鱔魚
忌狗血、狗肉
忌荊芥,同食令人吐血
青色鱔魚有毒,黃色無毒。有毒鱔魚一次吃250克,可致死
龜肉
忌酒、果、瓜、豬肉、莧菜
鱉肉
忌豬肉、兔肉、鴨肉、鴨蛋、莧菜
忌與薄荷同煮
鯉魚
忌與朱砂、狗肉
忌葵菜
螃蟹
忌與柿子等含鞣酸的食物同吃
忌荊芥,同食令人抽筋
牡蠣肉
忌與糖同食
鯽魚
忌芥菜,同食易發水腫
忌豬肝
忌山藥、厚樸、麥冬、甘草
青魚
忌同牛羊油煎炸
不可與荊芥、白術、蒼術同食
鯰魚
忌與牛肝同食
忌牛羊油煎炸
不可與荊芥同用
帶魚、平魚、銀魚、黃花魚
禁用牛羊油煎炸
凡海味均禁甘草
反荊芥
海鰻魚
不可與白果、甘草同食
泥鰍
忌狗肉
蝸牛
忌蠍子
田螺
忌與香瓜、木耳、蛤蚧、冰同食
忌與糖同食
忌與四環素同用
海帶
忌與甘草同食果品類
銀杏
(白果)
嚴禁多吃,嬰兒吃10顆左右可致命,三五歲小兒吃 30~40顆可致命
忌與魚同吃
棗
忌與海鮮同食,否則令人腰腹疼痛
忌與蔥同食,否則令人髒腑不合,頭脹
柿子
忌與蟹、水獺肉同食,同食腹痛、大瀉
忌與紅薯同吃
蘋果
不宜與海味同食(海味不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吃,否則易腹痛 、惡心、嘔吐等)
鴨梨
忌鵝肉
桔子
忌與蘿卜同食
忌與牛奶同食
柑子
忌與蟹同食
山楂
石榴
木瓜
葡萄
不宜與海鮮類、魚類同食
服人參者忌用
忌鐵器
忌和四環素同吃
桃子
忌與鱉肉、龜肉同食
香蕉
忌白薯
楊梅
忌生蔥
芒果
不可與大蒜等辛物同食
杏
不宜與小米同食,否則令人嘔瀉穀物類
大米
(粳米)
不可與馬肉同食
不可與蒼耳同食,同食心痛
小米(粟米)
不可與杏同食,同食物使人嘔吐、泄瀉
氣滯者忌用
黃豆
忌豬血、蕨菜
服四環素時忌用
綠豆
忌狗肉
忌榧子
黑豆
忌與四環素同用
忌厚樸、蓖麻籽
紅豆
忌與米同煮,食之發口瘡
忌羊肉
蛇咬傷,忌食百日
多尿者忌用
調料
飲品
類
蔥
忌楊梅、蜜糖,同食易氣壅胸悶
忌棗
忌常山、地黃
蒜
一般不與補藥同服
忌蜜、地黃、何首烏、牡丹皮
花椒
忌防皮、附子、麥冬
醋
忌丹參、茯苓
忌壁虎,可致死
蜜
忌與蔥、蒜、韭菜、萵苣同食,不然易引起腹瀉
忌地黃、何首烏
糖
不可與竹筍同煮
忌蝦
牛奶
牛奶中不宜放鈣粉
勿用牛奶衝雞蛋
不宜與巧克力同食
忌和四環素同食
酒
忌與汽水、啤酒、咖啡同飲,不然對胃腸、肝、腎髒器官有嚴重的損害
茶
貧血病人服有鐵劑時,忌飲茶。飲茶降低藥效,還可引起胃腸疼痛,腹瀉或大便秘結等負作用
服人參等滋補藥品時忌用
2、常見病的飲食宜忌原則表
常見病
宜忌原則
宜用食物舉例
忌用食物舉例
發
熱
感染性、器質性發熱
飲食宜為清淡而易於消化的流汁或半流汁,宜吃具有清熱、生津、養陰作用的食品;忌吃黏糯滋膩,難以消化的食品以及忌吃高脂肪及油煎熏烤炒炸的食物
梨、橘子、李子、柑、香蕉、椰子漿、西瓜、荸薺、番茄、黃瓜、蘿卜、冬瓜、綠豆
發熱期間或熱病後期
大米粥湯、蘋果、柿子、枇杷、草莓、旱芹、水芹、茄子、空心菜、茭白、菠菜、萵苣、豆漿、竹筍、絲瓜、綠豆芽、藕粉、青菜、白菜、赤小豆、茼蒿等
糯米、牛肉、狗肉、羊肉、雞肉、雞蛋、鰻鱺、鯽魚、楊梅
氣虛發熱牛肉、鱔魚、南瓜、番薯、牛肚、大棗、糯米
柿子、香蕉、山楂、金橘餅、橘皮、荸薺、蘿卜、茭白、竹筍、苦瓜、茴香血虛發熱豬肝、黑芝麻、熟藕、龍眼肉
辣椒、胡椒、茴香、蔥蒜、生蘿卜、芥菜
陰虛發熱烏骨雞、鴿肉、鴨肉、鱉肉、龜肉、蚌肉、鮑魚、燕窩、銀耳、牛奶、海參、青魚、鱸魚、黃花魚
辣椒、胡椒、茴香、白酒、肉桂、蔥、薑、炒米花、爆玉米花、荔枝、龍眼、橘子、櫻桃、洋蔥、狗肉、羊肉
咳
嗽
風寒型
宜吃辛溫散寒或化痰止咳的食品,忌吃生冷黏糯滋膩之物
生薑、蔥白、香菜、白蘿卜、杏子、金橘、橘餅、鯉魚、花生、紅糖、南瓜、大蒜、桂皮、香醋、咖啡
柿子、百合、香蕉、李子、石榴、橘子、梨、蚌肉、蟹、葡萄、橙子、獼猴桃、芒果、木瓜、枇杷、生蘿卜、西瓜、生黃瓜、生荸薺、糯米、龍眼肉、大棗、白木耳、蜂蜜
風熱型
宜吃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忌吃辛熱黏滋補益之品
梨子、柿子、枇杷、荸薺、蘿卜汁、冬瓜、絲瓜、生藕、竹筍、西瓜、鴨蛋、楊桃、茼蒿、青菜、海蜇、豆腐、蘋果、草莓、菠蘿、橄欖、椰子漿、苦瓜、黃瓜、萵苣、茭白、芹菜、綠豆芽
龍眼肉、胡桃仁、櫻桃、桃子、狗肉、桂皮、胡椒、茴香、牛肉、羊肉、狗肉、鵝肉、雞肉、蝦子、大棗、糯米、荔枝、鬆子、栗子、洋蔥、生薑、蔥、酒
肺熱型
宜吃潤肺生津止咳的食物,忌吃香燥煎炸溫熱辛辣的食品
百合、豆腐漿、蜂蜜、白木耳、鬆子、花生、白糖、橄欖、燕窩、芝麻、柿餅、豬肉、甜杏仁、鴨肉、牛奶、青菜、梨子、枇杷
橘皮、橘紅、桂皮、生薑、辣椒、胡椒、炒花生、炒葵花子、炒蠶豆、炒黃豆、爆米花、爆玉米花、煙、酒
感冒
風寒感冒
宜吃具有辛溫發汗散寒之品,忌食生冷性涼食物
生蔥、蔥白、香菜、辣椒、大蒜、醋、胡椒、花椒、肉桂、大米粥、金橘、檸檬、洋蔥、南瓜、青菜、赤小豆、豇豆、杏子、桃子、櫻桃、山楂
柿子、蚌肉、蟹、鴨肉、雞肉、豬肉、柑、芡實、百合、銀耳、葡萄、生蘿卜、田螺、柿餅、生藕、生冷荸薺、生黃瓜、香蕉、西瓜、綠豆芽、芹菜等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者以辛涼疏風清熱利咽食物為宜,忌吃辛辣性熱物品
橄欖、荸薺、梨子、蘿卜、綠豆、西瓜、甘蔗、大蒜、冬瓜、絲瓜、蘋果、枇杷、柑、橙子、獼猴桃、草莓、芹菜、空心菜、菠菜、金針菜、萵苣、豆腐、豆腐、黃瓜、綠豆芽、柿子、香蕉、苦瓜、番茄等
桂圓、大棗、荔枝、櫻桃、狗肉、羊肉、胡椒、花椒、雞蛋、海參、雞肉、甲魚、生薑、肉桂、辣椒、茴香、鵝肉、牛肉
慢性支氣管炎
宜吃溫熱暖性,可健脾益肺、理氣化痰的食品;忌食性寒生冷之物,對溫膩黏糯、助濕生痰之物及煙酒也應忌之
花生、橘餅、金橘、百合、胡桃仁、山藥、燕窩、栗子、羊肉 、橘皮、蘿卜、生薑、狗肉、大蔥、香菜、青菜、紅糖、桃子、柚子、海帶、白木耳
蚌肉、蟹、田螺、柿子、香蕉、西瓜、石榴、荸薺、絲瓜、鴨蛋、獼猴桃、苦瓜、甜瓜、芹菜、空心菜、竹筍、生藕、生蘿卜、生黃瓜、海帶、萵苣、豆腐、綠豆、綠豆芽
胃痛
寒性胃痛
以溫胃散寒的熱性食物為宜,忌寒涼生冷之物
生薑、大蔥、胡椒、桂皮、羊肉、狗肉、花椒、小茴香、鰱魚、紅砂、荔枝、葡萄、牛肚、雞肉、桃子、橘子、櫻桃、楊梅
獼猴桃、甘蔗、西瓜、茭白、螺螄、蟹、柿子、香蕉、苦瓜、梨、荸薺、甜瓜
熱性胃痛
以清涼蔬食為妥,忌吃肥甘油膩、葷腥煎炸以及辛辣香燥之物
蘿卜、荸薺、柿子、柚子、西瓜、芹菜、絲瓜、冬瓜、菠菜、苦瓜、豆腐、空心菜、茼蒿、金針菜、茭白、綠豆、梨子
胡椒、花椒、茴香、龍眼肉、辣椒、桂皮、生薑、蔥、洋蔥、狗肉、羊肉、白酒
氣虛胃痛
宜多吃補氣養胃食品,忌吃生冷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糯米、粳米、大棗、牛肉、鯽魚、豬肚、南瓜、菱、山藥、大麥、牛肚、羊肚、狗肉、雞肉、牛奶、番薯、花生、櫻桃、兔肉、鱔魚
蘿卜、金橘、山楂、柿子、胡椒、荸薺、苦瓜、蠶豆、螺螄、茭白
氣滯胃痛
宜食能行氣消脹的食品,忌吃滋膩黏糯壅滯的食物
楊梅、橘皮、柚子、蘿卜、苦瓜、金橘、葡萄、荔枝、柑、荸薺、山楂、青菜、芹菜、冬瓜
糯米、栗子、大棗、龍眼肉、蠶豆、芡實、番薯、洋蔥、豌豆、黃豆、鬆子、胡桃、蚌肉、豬肥肉、鵝肉、雞蛋
陰虛胃痛木瓜、番茄、鴨肉、白木耳、檸檬、酸石榴、蜂蜜、草莓、葡萄、李子、牛奶
桂皮、白酒、生薑、辣椒、胡椒、花椒、大蒜、大 蔥、茴香、荔枝、蘿卜
食積胃痛
宜選消食導滯的物品,忌食油膩葷腥之物
荸薺、蕎麥、蘿卜子、山楂、楊梅、石榴、金橘、蘿卜、胡蘿卜、茶葉、萵苣等
糯米、栗子、大棗、龍眼肉、蠶豆、芡實、番薯、洋蔥、豌豆、黃豆、鬆子、胡桃、蚌肉、豬肥肉、鵝肉、雞蛋、鴨蛋
血瘀型胃痛
以食用能活血化瘀、和胃止痛的食物為宜、忌食收澀性寒和辛辣刺激食品
藕、山楂、韭菜、菠菜、鵝血、黑木耳、紅砂糖、香醋、栗子
荸薺、生地瓜、生黃瓜、生山芋、生蘿卜、香蕉、柿子、蟹、螺螄、西瓜、苦瓜等一切生冷性寒之物
便秘
宜多食常食粗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以及 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應多吃常吃油潤滋陰食品和飲料;應忌食辛辣溫燥的刺激性食物,忌食爆炒煎炸,傷陰助火,以及收斂酸澀之品
番薯、芝麻、香蕉、鬆子、胡桃、韭菜、蘿卜、菠菜、馬鈴薯、芋頭、海蜇、蜂蜜、南瓜、豬肉、牛奶、海參、蘋果、甜杏仁、食鹽、梨、空心菜、燕麥、楊梅、茼蒿、青菜、海帶
蓮子、栗子、芡實、豇豆、大蒜、辣椒、茴香、花椒、肉桂、炒蠶豆、炒花生、炒黃豆、爆玉米花、爆米花等
痔瘡
宜吃有清熱利濕、涼血消腫、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宜吃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忌吃燥熱、肥膩、煎炒、炙烤的助熱濕熱品,對發物、煙酒也應忌之
螺螄、蚌肉、鰻鱺、黃鱔、狗肉、柿餅、香蕉、韭菜、茄子、空心菜、菠菜、金針菜、絲瓜、黑木耳、鯽魚、楊桃、蜂蜜、胡桃、山藥、番薯、藕、胡蘿卜、黃瓜、冬瓜、芹菜、百合、荸薺、柿子、海參、南瓜子、梨子、蘋果、草莓、獼猴桃、白木耳、牛奶、豆漿、燕窩等
黃疸濕熱型
以食用清淡滲利的蔬菜瓜果等物為宜;忌吃油膩、黏糯、海腥等助濕戀邪之品,切忌飲用白酒及甜酒
西瓜、冬瓜、茭白、螺螄、鯉魚、梨子、荸薺、獼猴桃、山楂、茄子、番薯、香醋、綠茶、花椒、水芹菜、綠豆、薏苡仁、赤小豆、草莓、金針菜及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新鮮水果
胡椒、龍眼肉、鵝肉、羊肉、雞肉、白酒、雞蛋、南瓜
陽黃型
辣椒、大蒜、肉桂、茴香、蔥、韭、生薑等辛辣之品及糯米、大棗、荔枝等滋膩之物以及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等。若是陰黃之人還應忌食螃蟹、螺螄、蚌肉、柿子、香蕉、生地瓜、苦瓜與各種生冷性涼之物
脂肪肝
宜吃綠色蔬菜、蛋白質食品,宜吃各種植物油;忌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忌吃高糖高熱量和過鹹之物,忌吃對肝髒有刺激的辛辣調味品和食品
玉米、燕麥、蠶蛹、香菇、生山楂、鴿肉、海參、螺螄、茶葉、芹菜、番茄、青菜、茼蒿、蘿卜、竹筍、冬瓜、絲瓜、黃瓜、橘子、草莓、荸薺、花生油、豬瘦肉、蚌肉、海帶、牛瘦肉、脫脂牛奶、魚湯、豆漿、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