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掌握高超的談話技巧——修煉口才,把話說到客戶心坎上
總是先學會說話,然後才知道該不該說,如何說,什麼時候說。口才是人生修為的體現,也是人整體形象的一部分。一個不修邊幅,不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無法在一些圈子中存在。不是人們勢利,而是一個階層隱性的準入機製,什麼樣的談吐,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你的一言一行,決定了你屬於哪個階層,是否有跟高端客戶對等交流的資格。
1#一流的銷售員,一定是一流的溝通高手
一流的銷售員,一定是一個一流的溝通高手,無論在企業的內部還是外部,溝通成本都是比較高的。人類學家說,人所以發展為聰明的大腦,一開始並不是適應環境的需要,而為了社交和相互溝通。
銷售人的溝通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鍛煉出來的,溝通既可以是一種道,也可以是一種術。溝通技巧是可以學會的,學會了溝通技巧也就有了職場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因為溝通不僅僅能夠推動銷售,也能夠推動管理組織和資源整合,這不僅僅是銷售人的能力提升,也是為以後職業生涯的成就奠定了好的基礎。
做企業、做營銷必須有溝通能力,世界經理人網站有專業文章寫道,平衡各方利益和整合各方資源的工具就是溝通,古今中外的管理者都是溝通的高手,良好的溝通是團隊合作的基礎。有人認為,當年,傑克·韋爾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GE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溝通的企業文化。他強調隻有“順暢地溝通”,企業才能不斷進取。韋爾奇所倡導的“順暢地溝通”,就是治療派係鬥爭的良方,這也是絕大部分參與討論的世界經理人網站的用戶的建議。
企業處於一種坦誠、溝通、協作的文化氛圍中,員工會樂於溝通,易於形成共同的價值體係。韋爾奇在GE時,“希望人們勇於表達反對意見,呈現出所有的事實麵,並尊重不同的觀點”。他說:“這是我們化解矛盾的方法。”
溝通是基礎的企業管理工具,也是外部資源交換的工具。就本質來說,銷售就是溝通的過程,將一個陌生的客戶變成自己的朋友,中間會有很多的互動。要想與客戶交朋友,首先必須了解客戶,既要了解客戶的性格特點與愛好,又要了解其家庭情況;既要了解他的現在,又要了解他的過去。隻有了解了客戶,我們才能根據其特點,“投其所好”地與其相處。試想一下,如果客戶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你與他溝通交流時,卻表現得文縐縐的,那你就不一定能成為他的朋友。如果一個客戶是內向型性格,你在與其交往的過程中,卻不拘小節,那你也不能成為這個客戶的朋友。一流的銷售人都是變色龍,能夠跟各種各樣的人交朋友。
小葉是企業內公認的溝通能力最好的銷售人,她也沒有什麼秘訣。小葉對人很好,看起來不是那種八麵玲瓏的人。言語也不是很多,但是總是給人很溫暖的感覺。
在和客戶交往的時候,她主要就是做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對於與客戶溝通,在常態的產品推介方麵,她當然沒有問題,但是這在推銷過程中不是重點。小葉覺得,客戶接受你是一個過程,其實每個客戶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作為朋友需要關注別人的喜怒哀樂才行。在交往中,小葉總是對客戶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在形體語言中表現出喜歡客戶這個人,或者比較崇拜這個人。這種親和力是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比如客戶的孩子是個男孩,她去見麵的時候,可能就會給孩子去買個汽車玩具等小東西,這東西其實不貴,但是說明自己在關心客戶和客戶的家人。
小葉有一個單子就是客戶的孩子促成的。有一個私營企業主客戶,一直就沒有跟小葉合作,雖然也拜訪了好幾次,但是客戶總是很猶豫,不下單。
有一個周末,她又去拜訪一位客戶,剛好該客戶在廠裏忙,客戶的妻子和女兒也在企業裏,小葉就和客戶上幼兒園的女兒聊上了。其實這兩口子平時工作太忙,對孩子關照太少了,小葉就和孩子在一起做遊戲,逗孩子,和孩子畫畫。孩子玩得特別開心,小葉在告辭的時候,孩子哭了,哭得很傷心。客戶的妻子也哭了,因為孩子一直住在幼兒園,一個月才回一次家,回到家兩口子一直忙事業,孩子還是獨自玩。客戶妻子的委屈也一下子上來了,跟小葉說了很多心裏話。那天,客戶堅持要小葉留下來吃飯,於是小葉就留下來了,和這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孩子特別開心。
此後,孩子回家的時候,總是會想要小葉姐姐一起來玩,這個企業主還打電話,邀請小葉到家裏。那天,這個客戶將自己企業的單子給了小葉,後來還幫著她找了五六家客戶,小葉和客戶的妻子成了很好的姐妹,也成了她的傾訴對象。這種合作幾乎成了牢不可破的關係,因為這已經深深地植入了個人情感因素。
人的生命中總有自己最柔軟的地方,你能夠觸及到那個地方,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了,因為人需要一種感情的慰藉,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親近感恰恰是一個銷售高手的秘訣。
對於銷售人而言,如何才能學到這種高超的溝通技巧呢?
我們不知道那些動輒能談下百萬千萬大單的銷售人員是怎麼成功的,他們能做下大單,語言隻是一部分,更多的是靠自己的綜合素質加上企業的市場地位。他們具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和社交能力,這些能力是怎麼得到的呢?最好的方式是和銷售高手待在一起。
銷售高手身上的東西很多是意會知識,意會知識是隻可意會、難以和不可言傳的知識,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和智慧很難用文字完全表述。它內含於特定的商界精英,根植於特定的製度網絡中。隻有那些進入特定的交流網絡中的人,才可能有效地理解、學習和應用別人的知識。
新銷售人如果要進步,那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跟著他們,像他們一樣做事和說話,進入他們的圈子,以他們作為自己工作的榜樣,有一天你也能做得和他們一樣。
2#好的開場白是銷售成功的一半
銷售人個人推進的業務,留給客戶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般的社交規律,人們在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就會用直覺判斷。判定麵前的這個人能不能跟我合作得愉快,如果判斷是肯定的話,客戶就會有進一步溝通的願望;如果是否定的判斷,那麼銷售人就會在客戶心中留下一個刻板的印象,以後要扳回來,變成好印象,就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
而且,第一印象不好的話,即使合作了,由於客戶先入為主的潛意識,一旦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客戶負麵的情緒還會跑出來,影響後麵的長期的合作關係。所以,一流的銷售人知道,第一次,一定要給客戶一個好印象。
語言是最有力量的,銷售人開場的話實際上能夠影響客戶的判斷,所以和客戶之間的談話需要精心準備,這當然是技巧性的事情,事情有很多的處理方式。
對於銷售人而言,拜訪陌生客戶其實是一個挺有風險的事情,在大客戶營銷的過程中,我們在接觸任何人的時候,都需要做鋪墊,這個鋪墊其實就是事先說好話,這樣的事先鋪墊能夠減輕客戶第一次見麵產生負麵印象的風險。好的銷售人不打無把握之仗,最好打開話題的方法就是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職業、地位、人品,並在某種程度上做事前的調查,如此即使是初次見麵,也能夠配合對方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
和一般的消費品推銷不一樣,大客戶營銷需要綜合的評估和充分的準備,小額銷售有無窮無盡的客戶,被一個客戶拒絕還有下一個,所以不太在乎。但是大客戶營銷就不同了,在一個地區,適合銷售人的客戶可能就幾個或者十幾個,如果不認真準備後果是很嚴重的。
銷售人其實就是一個特定圈子裏的社交人,在非正式場合或者社交場合中,人大多數處於心情放鬆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容易接納一個人。所以銷售人吃飯和娛樂活動其實都是推進銷售,對於大客戶營銷,僅僅布局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創造機會接近客戶關鍵人,與其做朋友。銷售人都期待出現一個好的開頭,那樣後麵的合作就能夠順風順水了。
一個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了一半。第一次見麵,很多銷售人不善於找話題,很困惑於與對方閑談時該如何開口,尤其是對開拓市場,初次洽談合作事宜的銷售人更是如此。如果碰到準客戶屬於沉默寡言的人時,談話更是雪上加霜,經常陷入冷場的尷尬氣氛。
所以,溝通就要找準切入點。
第一次見麵,主要就是了解情況,不能跟客戶的價值觀發生衝突,比如客戶喜歡買一些一般品牌的衣服,日常也不是太講究,你就不能告訴客戶買服裝一定要知名品牌,生活一定要講究,這樣就是在安排別人的生活,這其實是銷售人的大忌諱。不要提出鋒芒畢露的觀點,那樣很容易導致客戶個人心理的疏離。
第一次見麵,銷售人好口才不是表現在說話多,而是說話說到位,幾句話就能說到點子上,讓客戶自己感興趣,並且能夠和銷售人員溝通下去。其實,好口才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有人語言表達邏輯性強,觀點獨特,那是一個人學養的外界表現。有人語無倫次,前言不搭後語,那是知識體係混亂,思維模糊不清的表現。
與客戶初次見麵,除了有些業務性質的談話,加上客戶急切的要求,往往要開門見山;一般溝通性質的談話,多半是從閑談開始的。與人閑談,說些看來好象沒有什麼意義的話,其實就是為了先使大家開心一點,熟絡一點,造成一種有利交談的氣氛。
然而就在這閑談之中,銷售高手從客戶語言中就能判斷出客戶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一個人核心的東西,找到了它,你就能跟客戶產生共鳴,所謂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就是這個意思。這就是銷售溝通的道,這在於銷售人員平時點滴的積累。否則,學到的可能隻是溝通的皮毛而不是溝通之道。
很多客戶是商業成功人士,往往閱人無數,銷售人員在精、氣、神和語言方麵的能力,隻要幾句話,客戶就會對自己作出一個最初的判斷。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是與客戶溝通的切入點。
銷售人的高效溝通基於對本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的理解,專業度很重要,專家級的銷售人員明白顧客的需求,也知道自己能為顧客貢獻什麼。所以會給客戶提供最能適應當下市場的解決方案。一問三不知的銷售人員很難與顧客進行高質量的溝通。
高質量的溝通就是要求銷售人員表現得很專業,在一次溝通之中就能了解顧客的價值觀,弄清什麼才是客戶想要的東西,讓顧客產生信賴感,並在信任的基礎上做成訂單。
3#選擇客戶感興趣的話題,使對方產生親近感
出於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任何人對於闖入自己工作圈和生活圈的人都有一些正常的防範心理,這就是陌生感,陌生感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出於發展的需求,客戶可能在內心裏既希望碰到朋友,但是自己的事情卻也不想讓對方知道。
在小額產品營銷和電話營銷過程中,這種防範心理其實表現得都非常明顯。顧客往往急切地說“不要不要”就打發掉了推銷人員。對於大的單子,客戶心理其實也是一樣的,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有比較強的抗拒心理,隻不過這些都是放在心裏不說出來罷了。
商場上充滿了欺詐,這一點也是現實。三分之一的小企業倒閉往往跟商業欺詐有關,在商場上混跡多年的老手基本都受過商業欺騙,隻不過人家不說出來罷了,所以客戶的戒備之心肯定是有的。
銷售人需要理解顧客的心理,去掉這種戒備心理就需要自己去努力,作為朋友的朋友,當然會容易一點,即使如此,也不是就萬事大吉,直奔主題了。從認識到信任,還是有一截路要走的。這個節奏的把握,隻能靠銷售人自己的本事了。
成熟的銷售人員在拜訪重要客戶之前,總要找人推薦一下,所以銷售人員的每一次交談,都是人脈的積累過程。得到一個人的信任,他圈子內的人脈就可以為自己所用,這就是老銷售人員都樂於幫人牽線搭橋的原因。有推薦人的生意,明話可以自己說,暗話可以托人說。
建立信任的方式是說服客戶接受一個小單,這個小單可以一開始是為客戶拾遺補缺的,沒有關係,隻要產品進去了,就有共事機會了,也就容易建立信任感了。這比口頭建立的信任感就又牢固了一些。
溝通必須有專業度,這是我們解釋產品和服務的根本,騙子騙的是錢,他們對冷僻的專業技能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所以銷售人員最好的武器就是專業,客戶的問題恰恰是自己的長處。建立在專業之上的信任度會將所有的疑慮一掃而光。
在沒有消除疑慮之前,銷售人員忌諱過於熱情,在信任度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就稱兄道弟,會顯得輕浮。銷售人員的形象,是能夠幫助客戶解決專業問題的形象。在專業度足夠的情況下,隻要跟客戶說,我有共贏的思維,就足夠了。
毛先生在一次企業營銷課上講述了他和客戶的互動。毛先生是江蘇昆山的一個企業的銷售總監,這家企業主要生產彩虹牌PPR管。當年,毛先生下麵一個業務員去開拓上海市場,一個大的管材經銷商老張總是嫌他們的價格高,盡管毛先生一直跟他解釋,管子在製造過程要求做到一流質量,這樣的成本肯定會高過一些在質量問題上做過妥協的企業,但是這個客戶就是不買賬,在價格上總是談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