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人如何培養自己“會來事”,就需要觀察別人如何做,自己想想為什麼那樣做,所謂“會來事”,就是善於領會精神,揣摩意圖,投其所好,客戶沒想到的要想到,客戶已想到的要做到。要會說話,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要會辦事,能辦的辦好,不能辦的辦巧。總之讓客戶舒心、省心、放心。
在企業中,常常是這樣劃分人的,一種會來事但不太會幹事;一種會幹事但不太會來事。會來事的人一般不懂業務。因為業務太差,自覺無才可恃,無物可傲,前途不妙,於是放下架子,苦心經營,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村。會幹事的人一般不通人情。因為常常鑽研業務,隻顧琢磨事,不會琢磨人,一心難以兩用,人際關係不太協調。但是如果我們銷售人能夠綜合起來這辦事和來事的能力,那麼和客戶交往就方便多了。
客戶和我們成交,往往出於對銷售人整體的考量。這是一種平衡之道,可能是因為信任的原因就是能做事,但是對人並不是太喜歡,他們沒有什麼銷售技巧,大公司的銷售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他們挾自己是大企業,在產品和服務方麵具有很強的優勢。在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即使不喜歡也要接受,很多跨國企業是真誠做事的,否則的話他們也沒有機會做這麼大。他們的技巧可能少,因為出於服務質量方麵的認真,所以博得信賴。
如果銷售人在銷售過程中,產品處於弱勢,那麼就需要用技巧和謀略來補足,很多論述總是教銷售人要如此這般地算計,大體上是因為企業競爭力的弱勢。太過注意技巧的行為會讓一個人顯出很強的江湖氣,對於喜歡江湖氣的人還好,對於不喜歡表麵文章的人,則很可能會引起反感,技巧必須不露痕跡才好。
真誠是一種態度,在這個基礎上才具有將事情做好的動力,要讓客戶能夠感受到銷售人的真誠。跟顧客的情感互動是一門藝術,裏麵涉及到很多中國人都知道的“來事”技巧。在企業層麵上的情感互動基於品牌整體的傳達,而對於營銷人員個人來說,則是一種修煉了。
6#必須承認產品既有優點也有不足之處
銷售人要獲得客戶信任,就不要一味地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說得有多好,我們隻需要表達出這份自信就夠了,其餘的事情產品自己會說話。一味地自誇很可能會引起客戶的反感。
在現代社會,坦誠和禮貌非常重要。當你以誠懇的態度與客戶打交道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你越是坦誠,客戶也就越能敞開心扉。如果你把自己藏得很深,客戶也不會與你靠得太近。銷售高手會以谘詢者的身份出現,幫助客戶從多個方案中進行挑選。他們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自己、產品和公司都有極大的信心,並將之視為實現客戶公司業績改善方案的一部分。
來自上海銷售美容器械的李月,在麵對客戶的時候,都十分坦誠地跟客戶討論自己產品的優點和缺點。李月的用戶遍及華東和華北,主要銷售一種祛斑和瘦臉的美容器械,這個美容機械價格比較高,客戶都是一些美容店和美容城。客戶對於產品采購都非常的認真,會對整個市場的情況做摸底調查。對此,李月都是主動提供信息,將自己產品的工作原理和性能都講得很透,確實,李月的產品在同行中並不十分突出,激光祛斑技術是市場上的成熟技術,麵部瘦臉主要采用超聲液化脂肪微創技術,然後用外紅外進行恢複療法。隻是李月銷售的設備外殼比較大,在工業設計上看來比較美觀,很像大型醫療器械的樣子。其實這樣的設備是門店給終端客戶看的,這種專業化的產品形象能夠給終端顧客留下實力雄厚,看上去很專業的樣子。李月實話實說倒是能夠獲得客戶的理解。
李月在向客戶做陳述的時候,在說清楚產品的優缺點以後,她就會講自己的產品如何幫助客戶創造出更多的利潤,為客戶描繪一個使用產品後的經濟狀況的改善。因為自己在華東華北的美容圈子裏麵走,她會給客戶介紹行業內頂尖的一些美容機構是怎麼做的,他們在使用自己設備的時候賺到了哪些利潤。其實,李月明白,客戶真正關心的點就在這裏。自己銷售的設備,隻要不存在大的缺陷,能夠為客戶賺錢,客戶就容易接受你的產品。因為這樣的設備對他們來說也是必需品。
優秀的銷售人員能清楚地表達其產品將如何幫助客戶創造競爭優勢。他們能夠為客戶帶來無形收益,並幫助客戶顯著節省成本。他們可以計算出自己能為客戶創造多少價值,或者節省多少錢,進而指出客戶麵臨的問題,減少其購置產品時的抗拒心理。總之,專業銷售人能夠將客戶眼球吸引到成效上來,而非一味關注購買所花費的成本。
客戶關心產品的全麵表達,所以客戶都對銷售人隱瞞自己產品短處的行為很反感,當然,表達自己產品短處的時候也是個藝術,這就需要銷售人堅持自己產品是正向的,如果你的表達讓客戶失去了信心,那也就是坦誠得犯錯了。在不欺詐的基礎上,銷售人需要根據情況解決這樣的問題,讓客戶答應成交。
第二個就是要注意客戶如果對於價格敏感的話,就少談些產品短處的事情,免得客戶拿這個事情作為交換條件,作為壓價的理由,所以這兩個問題要分開,不能放在一起談。銷售人多談為客戶公司創造價值,他們在與客戶談話時盡量繞開價錢這個問題。由於這些銷售人員把重點放在了提高客戶的業務成果上,也就可以避免過多關注自己所麵對的競爭對手。
為了有效實現個人能力的全方位發展,銷售人會對公司自身的各項業務進行全麵了解。他們會不斷拓展個人的產品知識,並將大量同行的成功經驗學以致用。通過了解公司各方麵的實力,他們掌握到每種產品的毛利大概是多少;他們堅持不懈地學習,隨著能力的提高,他們逐漸明白每個產品、每項服務和每項業務將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
其實跟客戶表達產品缺點也是一個策略性的事情,客戶參與進來的可能不是一個人,我們需要跟對價格不太敏感的人談價格,跟對於產品短處不太感興趣的人談產品的短處。這樣的話,客戶礙於平行交流的情況,對於信息判斷還是有利於銷售人。這就要求銷售人在客戶公司找到支持者,這是促進業務開發的重要途徑之一。有經驗的銷售人借助他們的內部支持者,來精心策劃在客戶公司內的營銷網絡。這些出色的銷售人知道永遠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是當然,他們會改變意誌不堅定者的立場,中立並同化敵對的思想,說服的技巧正是使他們影響力得以最好的發揮。
7#一定要換位思考,從客戶的立場出發
具有同理心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銷售人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嗎?需要率性嗎?需要很強的價值觀嗎?我們可以不急於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銷售人是需要大開大合的,也就是自己的頻譜需要足夠寬,隻有這樣,才能夠接納和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才能夠跟很多人打交道,不對別人提更高的要求,恰恰是對銷售人的社交要求。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訴求,這個訴求需要銷售人去滿足,這不僅僅是我們推銷的產品和服務,也包括對於客戶關鍵人的分析,銷售人有時候需要對客戶群體中幾個人同時進行了解。去了解他們的不同的個性,然後予以協調。
銷售人在做單的時候,會碰到客戶內部幾條線的人在評判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有些人支持,有些人中立,有些人反對,這時候換位思考就能夠發現,我們跟客戶關鍵人交情這麼好卻沒有給我們單子的原因。
有組織的地方就有親疏關係,這是一種社會亞文化,雖然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親如一家,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在人群中,人們因為利益和時間分配的不平均,總是能夠產生一定的親疏關係,這也是正常的現象,從國家領袖到每一個個體,都是這樣依據個人的關係遠近來處理一些事情的。
親疏關係在企業中就會形成山頭文化,客戶的采購部也會有山頭,所謂“山頭文化”就是指某一集體中的一部分人員組成一個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同盟,就如同占山頭一樣,在企業中形成一股股無形的力量,而其產生的效果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銷售人在接觸客戶的時候,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去平衡客戶那邊的利益。要知道,客戶單子給不給你,除了他自己的意願,還有周圍同事對他的掣肘。這個時候就需要到客戶的內部去進行解釋,讓反對我們的人能夠理解我們,中立的人也來支持我們,這些都要站在對方立場上去解釋,不要反對客戶內部的任何一個人,與群體的溝通有時候需要足夠的耐心。
張先生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銷售總監,這是一家4A公司,它的很多客戶都是國內的知名品牌企業。張先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價值觀念很強的人,這樣的人按照道理說是不能夠很好地跟人打交道的,因為包括他愛人都認為他這個人太自我了。
其實,張先生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很多廣告主都認同他。張先生在工作中能夠完全收納起自己的性格,能夠跟不同的客戶保持暢快的溝通關係。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溝通的過程中,他能夠將客戶擔心的問題,一個個地列出來,做出比較完滿的解決方案。比如一個知名的速食麵企業,突然中斷了很多的廣告投放計劃。按照合同的話,張先生完全可以要求企業履行合同支付違約金,但是張先生沒有這麼做。因為張先生理解客戶,他們產品的知名度已經足夠,在網絡傳播的過程中,網民的自發傳播突然就起到了主導作用。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再投入幾千萬硬廣告費不值得。客戶總經理希望停止投放,客戶品牌經理覺得需要保持投放的頻度。於是張先生就寫了兩份報告,在報告中提出了以公關管理為主,內容傳播為輔的新的宣傳推廣策略,代替原來的年度合同。結果客戶討論後同意了他的方案,對方總經理和品牌經理都同意了新方案,最後也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張先生站在了廣告主的立場,解決了客戶內部之間的分歧。這是值得讚許的,因為,客戶立場永遠都是正確的。
張先生認為,對於客戶而言,自己隻有建議權,但是沒有決定權,如果過分執拗於自己的方式,則可能在做完一單後就失去了這個客戶。要按照夥伴和聯盟的視角去看待合作過程中的問題,這才是一個好銷售人應該具有的態度。
麵對客戶,銷售人首先要管理的就是自己。營銷管理者的“個性”實際上可以是表麵現象,這樣也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吧。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個性隻在自己的內心裏,而外在的表現則是一個人的麵具。在麵具之下,管理者收拾起自己的本我,變成了企業的一個功能單位。露在外麵的實際上並不是自己。但是會盡量貼近一個完美銷售人的角色。
優秀銷售人雖然在個性上不一定就是我們認為的那樣完美。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更加依賴於自己的外界的形象塑造,企業形象在未來會和企業財富之間有更大的關聯。銷售人為了獲得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會逐步認識到顧客才是決定自己未來的力量,所以出色的管理者會將自己“自私”一麵引向“利他”的一麵。在轉變的過程中,銷售人也就變成了情感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重實現者,將自己的職業信仰和顧客價值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其實銷售人的個性就是要妥協,管理學一般的原則是在企業裏,管理者是沒有朋友的,在其他事情上,管理者可以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但是任何感情用事的行為實際上都會帶來判斷上的偏頗,這不是個性,而是管理原則的問題。銷售人需要理性地處理事情,同理心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