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又一個問題擺著阿靜她們麵前,收到衣物太多,她們忙不過來不說,這些衣物並不完全符合孩子們的需要。很多人把家裏男女老少淘汰的衣物全部寄了過來,包括許多西服和很長的大衣,孩子們根本沒法穿。經過大家的共同研討,決定開辟一個新的欄目,就是把孩子們急需的學習生活用品公布在網站上,讓人們根據孩子們的需要進行捐贈。對於學生用不上或穿不了的物品,阿靜聯係了當地的民政部門,請他們出麵分發。
新的欄目和公告出現後,阿靜那邊的負荷就減輕了許多,收到的物品少了但更符合孩子們的需要。東方銘這邊把阿靜她們回饋的照片及時編輯成站內新聞,發表在網頁裏麵。人們通過瀏覽網站內容,知道自己的每一份捐贈都送到了急需的孩子手中,對網站的信譽給了充分的肯定。
一些公司和單位了解到這個消息後,開始成批量地給孩子們捐贈物品:深圳卓品醫療器械銷售公司的經理王剛每年給孩子們捐贈五百個飯盒、綿陽某縣農業局長楊碧瓊每年捐贈三百條棉被、綿陽農業銀行行長張思紅每年捐贈一百套羽絨服、天津同仁堂醫藥銷售經理張宣瓊每年捐贈感冒衝劑和板藍根衝劑各五十箱、成都龍泉太子幼兒教育集團董事長曾燕每年捐贈兩百個書包……
一大批血氣方剛的大學生無物可捐,就要求到涼山深處去支教,有的想利用假期組成誌願者,有的想畢業後來這裏工作……當然這些事情,阿靜是做不了主的,她隻有盡力幫他們跟教育局聯係。
香港一家慈善機構跟阿靜聯係,想在涼山裏辦幾所小學,由他們出資,請阿靜與他們合作。阿靜和東方銘的初衷隻是想踏踏實實為孩子們辦點事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網站竟有如此大的影響,還招來了香港機構來開辦學校。阿靜請她爸爸和哥哥出麵聯係政府部門與香港這家機構洽談,很快就達成了合作意向。如果這些小學建成,不僅能圓山裏孩子的求學夢,還能圓了阿薇老師的心願,他們會做東方銘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涼山深處的青鳥”網站開辦剛半年,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站內所有人都歡欣鼓舞。這個社會不是缺乏愛心,隻是缺少信任。阿靜的父親建議她們跟縣政府合作,把網站擴建成一個為涼山招商引資和獲得救濟的綜合網站。阿靜沒有答應,她和東方銘都堅持為了涼山深處的孩子的初衷,不想把它變成一個帶有商業或行政性質的網站。
寒假期間,阿靜組織了一個“梅花初綻”的誌願者勸學活動,給那些山裏的放養娃送去寒衣禦冬,同時勸說和幫助他們到學校讀書。一周下來,他們成功地遊說了二十多位家長,答應春季一開學就送孩子去遠處寄宿讀書,當然費用由網站內的資金支付。阿靜她們一周工作的代價是五人次被狗咬傷,因為穿得厚沒有大礙;三次拋錨兩次翻車,因為穿得厚誌願者們都有驚無險。她們用鏡頭記下了狼狽的行程,也拍下了沿途的美景,照片發到網上,很快就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自從把陳一凡等人拉進網站後,東方銘和張麗娟的擔子就輕了許多,他倆的主要精力還是在高三的學生身上。進入高三,教室裏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黑板上方掛起了距高考的倒計時,兩邊的牆壁上張貼著激勵學生惜時拚搏的標語,後麵的黑板上寫滿了各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
學生一進入教室,立刻就被這濃烈的氛圍淹沒,躡腳躡手地坐在座位上,拿出書本開始學習。自習課非常安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大家都屏心靜息,仿佛呼吸稍重就會打破這份寧靜。課桌上堆積了一尺多高的書本和試卷,外麵根本看不到一摞摞書本後麵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