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莫斯科妥協(1 / 2)

胡宗南的第17坦克軍團和毛炳文的第11炮兵軍團,在B-17轟炸機和B-20運輸機的幫助下,整個坦克軍團和炮兵軍團的四萬多件大型裝備和各種車輛以及人員,被運送到了中亞的哈薩克斯坦。

整個中亞的的中國西北戰區主力部隊達到了三個步兵集團軍,一個坦克軍團,一個炮兵軍團,一個騎兵軍,共計六十萬人。

薛嶽的第十三集團軍,已經單獨對蘇聯的明斯克展開了軍事攻擊,劉多荃的第50集團軍向莫斯科逼近。

由於明斯克是白俄羅斯的首府,這裏地勢平坦,胡宗南的第17軍團緊急馳援,而蔣鼎文的第四集團軍和毛炳文的第11炮兵軍團。

這兩支軍隊跟在劉多荃的第50集團軍的後麵,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東部逼進。

在莫斯科的西部,德國和美國的陸軍部隊,已經在庫爾斯克大草原上跟蘇聯的陸軍的主力部隊展開了陣地戰。

庫爾斯克大草原上,雙方上百萬的軍隊對陣,盡管雙方的人數兵力沒有一戰時期多,但是武器的威力卻遠遠超過了一戰中的任何一場戰役。

雙方無數次的比拚炮兵的彈藥投送量,比拚雙方坦克的性能,比拚士兵單兵武器的優劣。

蘇聯方麵已經無力抽調兵力,來抵禦來自烏拉爾山方向的中國軍隊攻擊,盡管莫斯科的東部還有一條伏爾加河作為天然屏障。

但是這相對來自東方的攻擊是屏障,對於來自歐洲方麵的攻擊,這裏卻成了絕地,背水一戰的絕地。

美國和德國也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去攻打烏克蘭的收複基輔,整個蘇聯在歐洲的城市就剩這三個,加上東部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就剩四個城市了。

斯大林很焦急,如果斯大林格勒還在,蘇聯軍隊的各種裝備就會源源不斷的輸送給各部隊,斯大林格勒被抹平。

這直接導致了蘇聯陸軍的重型武器一旦損失,就很難再補給到,蘇聯軍隊盡管在蘇聯本土和歐洲的兵力超過了兩百萬。

但是使用的軍備物資都是以前儲備的,一旦消耗完畢就隻能幹著急,這直接導致了蘇聯軍隊內部士氣的不穩定。

而斯大林格勒煉油廠的失去,使得蘇聯空軍的各種戰鬥機,油料供應困難,其餘的煉油廠根本無法完全滿足各種油老虎的胃口。

蘇聯陸軍的卡車和坦克的油料都是有限供應,這就可以想象蘇聯陸軍和空軍的境遇,而蘇聯的印度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

印度洋艦隊是依靠印度提供給養,而太平洋艦隊是依靠海參崴和日本提供給養,所以還能勉強苟活。

胡宗南的第17坦克軍團,在白俄羅斯大草原上,跟蘇聯守衛明斯克的蘇聯陸軍裝甲部隊相遇。

盡管蘇聯軍隊的坦克規模超過了美國和德國,但是相對於胡宗南的坦克軍團來說,還是相差太多。

蘇聯在白俄羅斯的坦克隻有七百多輛,而他們麵對的是一萬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巨大的數量差距,直接導致了蘇聯在白俄羅斯部隊的大撤退。

守衛明斯克的蘇聯部隊,跟薛嶽的第十三集團軍展開了巷戰,在失去了坦克協助防守的情況下,蘇軍對突入明斯克的裝甲部隊毫無辦法。

中國第十三集團軍的配屬坦克和步兵互相協助,直接以瓦礫攻勢向前推移,隻要遇到阻擊,坦克抵近射擊,直到步兵檢查才通過。

守衛明斯克的五萬守軍,在十萬步兵和一萬多坦克的打擊下,隻有數千人棄械逃脫或者化裝為平民,其餘被全殲或者瓦礫活埋。

明斯克失守的同時,基輔也被德軍攻陷,整個蘇聯本土就剩莫斯科和海參崴還在抵抗。

而在北非,西非,印度,東南亞,蘇聯還有兩百萬軍隊和兩百萬印度軍和阿拉伯軍隊,還有三百多萬的預備役部隊。

在收複東南亞各島嶼的過程中,盡管日軍抵抗相當強烈,德軍太平洋特遣艦隊搭載的美軍和德軍陸軍部隊,依舊一次完成了奪島任務。

相應的美軍和德軍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奪回一個國家和一個島嶼,尼布茨第一件事就是優先確認陳家的產業。

這也算是劉十三的一點私心,陳家的產業也是形意門的產業,劉十三等了一年也沒有見劉汝梅的回歸,他已經放棄了。

他知道自己的女兒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劉汝梅再次出現的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

劉十三將自己名下的所有產業都劃給了劉汝梅名下,燕素娥也將嘉福礦業劃到了自己女兒名下。

劉十三將從孫殿英那裏獲得的國寶都送到了陝北延安,將自己這些年的拚搏所得,由吳析和形意門一幹人眾,依次押往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