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列寧格勒(1 / 2)

5-28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雖然維度接近北緯60度,但是由於大西洋暖流的原因,波羅的海附近海岸確實不凍港。

德國的出海口絕大部分在波羅的海,僅有一少部分緊挨荷蘭跟法國和葡萄牙,西班牙,占據了整個歐洲的西海岸。

德國海軍艦隊的絕大部分主力都在波羅的海,將蘇聯波羅的海艦隊,以及蘇聯在波羅的海聖彼得堡的數十家造船廠,所生產戰艦都給堵在了這裏。

德國的俾斯麥戰列艦,是跟日本大和號,美國密蘇裏號,英國伊莉莎皇女王級,蘇聯蘇聯級戰列艦是差不多一個等級的。

不過因為俾斯麥戰列艦,大和號和密蘇裏號的主炮是425MM主炮,所以相對來說這三個型號的戰列艦屬於超級戰列艦,當然也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型號戰的列艦。

戰列艦雖然在二戰後繼續在美國,蘇聯等國服役,也已經是廉頗老矣。

在大西洋上亞速爾群島發生大規模海戰的同時,在波羅的海也發生了更加大規模的海戰,德國以絕對的海陸空優勢兵力越過邊境,向蘇聯的列寧格勒進軍。

德國波羅的海艦隊遠沒有大西洋艦隊實力強大,但是卻有大量的後備艦隻和艦載機,波羅的海艦隊的駐地聖彼得堡,也有大量的陸軍和空軍駐軍。

德國越過邊境的陸軍部隊有一百萬,有六十萬兵力直接向東挺近蘇聯腹地,直接威脅莫斯科,雖然距離莫斯科有超過一千公裏的距離,但是目標和明確。

而四十萬兵力沿著波羅的海的蘇聯邊境線向聖彼得堡進軍,對應的就是海上的德國艦隊也衝著聖彼得堡的軍港而來。

蘇聯盡管在德國邊境也駐紮了二十萬軍隊,北方和東方的兵力就有限了,衝出來一百萬拿著自動步槍,開著坦克和裝甲車的全機械化軍隊。

盡管蘇聯駐紮在這裏的部隊機械化和裝甲化程度也不低,但是相對來說,即就是蘇聯在這裏駐紮有一百萬人,也不會是德國生力軍的對手。

蘇聯在歐洲戰場的戰鬥機總數也就兩千來架,而德國僅僅是派往波羅的海艦隊的航母編隊,所攜帶的艦載機就多達一千三百多架。

這也就是說德國擁有最少四十艘航母,而這僅僅是德國海軍的一半,為了壓製蘇聯在聖彼得堡的兵力,德國將空軍的機動兵力也都派了出來。

僅僅是戰鬥機一項,德國戰鬥機就超過了五千多架,不管是地麵,空中還是海上,蘇聯在一開始,就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

蘇聯除了波羅的海艦隊的主力艦隊,聖彼得堡造船廠製造的新艦和還在船台上的艦船,這些都遭到了來自空中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的襲擊。

再次證明了現代化戰爭中,沒有製空權,在戰場上就是被動挨打的局麵。

盡管蘇聯空軍抵抗的很堅強,但是戰鬥機的性能跟德國的BF係列相比,還是差了很多,而且數量上的絕對壓製,讓波羅的海和聖彼得堡上空的製空權一直被德國空軍所掌握。

德國空軍和德國海軍艦載機在掌握波羅的海和聖彼得堡製空權後,大量的轟炸機奔著聖彼得堡而來,而大量的魚雷攻擊機奔著蘇聯波羅的海艦隊而去。

蘇聯海軍艦艇的防空火力,被戰鬥機上的火力給壓的死死的,由於蘇聯波羅的海的艦艇過多,德國指揮部動用了孽龍攻擊機。

孽龍攻擊機兩個型號,在德國是替補用機,不屬於機動主力,如果使用孽龍的話,那麼多BF係列戰鬥機豈不是要下崗了。

最主要的是噴氣式飛機的飛行員,五國都有限供應了中國的西北戰區,而德國自己保留的噴氣式飛行員確實還真不多。

噴氣式飛機攜帶大型炸彈後,在靠近敵艦的時候,以超過音速的速度丟出炸彈,炸彈在音速狀態下撞擊戰艦,也可以達到高毀傷效果。

雖然以音速撞向戰艦的炸彈對大型戰艦傷害有限,但是對中小型艦艇還是可以做到重創甚至擊毀的效果。

為了快速結束戰鬥,也為了給蘇聯造成一種錯覺,所以魚雷攻擊就隻攻擊大型和巨型艦隻,都將中小型艦船留給了孽龍攻擊機。

重型孽龍攻擊機也可以攜帶魚雷,但是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攜帶炸彈,轟炸普通轟炸機不能徹底摧毀的聖彼得堡軍港船台和船台上的巨艦。

德國對蘇聯的攻擊,這在蘇聯的預料之中,隻是沒有想到來的這麼猛烈,一開始就動用了一百萬兵力,三百多艘大型艦艇。

德國歐洲戰區的兵力,有近半都留在了德國這裏,但是有部分空軍戰鬥機都調往了西班牙,遠程支持亞速爾群島的海戰了。

所以造成了聖彼得堡和波羅的海沿岸空軍戰鬥機的相對不足,即就是沒有這些戰鬥機去西班牙,在聖彼得堡這一區域,德國還是海陸空占有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