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列寧格勒(2 / 2)

五國同盟形成之初,蘇聯就開始提防德國,但是總認為德國保存實力的可能性比主動進攻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造成了蘇聯在局部的兵力上處於劣勢。

聖彼得堡不是莫斯科,不是斯大林格勒,曆史上出現的蘇聯不敗,不會在這裏出現了,由於蘇聯的種種疏忽,聖彼得堡僅一天就已經被德軍貢獻。

在巷戰中,使用AK-38的德國士兵,比使用波波薩的蘇聯士兵,明顯占有許多優勢,不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還是彈藥的控製。

在德國士兵中也有大量的玉竹I型衝鋒器,這是在班級戰鬥單位中彌補持續火力和壓製近程火力用的,並不是為了準確性而選擇。

蘇聯裝備的槍榴彈對德國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坦克傷害有限,而德國裝備的火箭彈發射器,對蘇聯武器傷害非常大。

對於聖彼得堡的大型堡壘建築,都是使用空中支援,或者使用線導反坦克導彈打掉的,用這個打蘇聯的坦克真是浪費。

由於聖彼得堡處於大西洋暖流地帶,這裏的建築物就沒有莫斯科等地的牆體厚實,隻比普通牆體厚一點,火箭彈就能射穿對其內部人員造成傷害。

向東的六十萬大軍在聖彼得堡被攻陷進入巷戰的時候,就開始在預定目的地修築陣地,這裏是庫爾斯克大草原的西邊高地。

在草原上作戰,就全靠坦克和機械化軍隊,即就是騎兵在現代化步兵麵前,也已經顯的非常蒼白無力。

如果蘇聯人要支援聖彼得堡,他們就得過這大草原,他們就得過這片小高原。如果走其他路線,真是中國人說的黃花菜都涼了。

蘇聯對於德國進兵聖彼得堡卻沒有任何應對計劃,蘇聯現在占的麵積太大了,對於蘇聯兵力來說已經鋪的太開了。

蘇聯在歐洲戰場,短時間內是根本不可能集結起一百萬軍隊來,而且這一百萬軍隊也不一定能夠挽救聖彼得堡的淪陷。

德國出現在歐洲戰場的兵力和武器裝備,這已經出現在了世人麵前,一百萬兵力,這還僅僅是指陸軍,你還得有空軍協助。

如果沒有空軍協助或者搶奪製空權,你這一百萬兵力,也就是擺在地麵任憑空中各種型號飛機的活靶子。

而蘇聯的一萬多架陸基飛機和四千多架艦載機,部署在歐洲,中國,中亞,西亞,印度,北非,可以說各地到處都有,但是各地到處的實力卻均不足。

所以蘇聯的歐洲戰場,最少是波羅的海沿岸和附近的這一大片戰場,在這一片區域裏的蘇軍都已經是孤軍,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和突圍的機會。

德國在波羅的海附近各戰場的戰鬥進入尾聲後,德國軍部將位於本國西海岸的艦隊派出前往亞速爾群島,幫助理查德*哈尼解圍。

德國出動的艦隊總數雖然沒有美國,英國和法國三國的海軍艦艇總數多,但是在質量和設備上非常先進。

這裏的艦隊一直都是為了應付來自大西洋上的各種變故,而波羅的海的德國艦隊,他們在波羅的海入口就留有大量的後備兵力。

德國海軍的總兵力超過了五國同盟的任何一國,包括已經恢複了太平洋艦隊的美國,跟蘇聯和日本單個當然沒法相比。

如果五國同盟四國艦隊相加,在局部上卻有相當大的優勢。

現在就是,德國艦隊正急速向亞速爾群島戰場駛來,梟龍艦載機攜帶油箱已經起飛前往空戰海域參戰。

梟龍是德國和中國一起研製的新一款艦載機,數量相當稀少,隻有不到百架,是陸基飛機孽龍的變種,也是德國和世界上第一款噴氣式艦載機。

在加載副油箱有,由於航速和航程問題,短時間內就能夠到達戰區,滯空時間雖然也不會太長,重點是飛機速度快。

百十架就可以持續不斷的在某一空域保持一定的空中優勢。

德國艦載機出現在理查德*哈尼率領的五國同盟三國艦隊上空,讓理查德*哈尼看到了翻盤的希望,在過去的數小時內,他損失慘重。

在理查德*哈尼的指揮下,盡管三國艦隊大型艦艇都有損傷,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艦隊的完整和種類的齊全。

艦隊打仗和部隊打仗是一樣的,一個班級,該有什麼武器,才能夠達到效益最大化,這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丟失了機槍和火炮,後果必然是無法壓製對方火力。

在三國同盟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理查德哈尼還是用了讓舊式艦艇去替航母當魚雷的戰術,雖然付出了重大傷亡,但是終於撐到了翻盤時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