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獵潛艇(1 / 2)

理查德*哈尼,反應也很迅速,得到前線魚雷轟炸機的報告,立即讓空中的所有戰鬥機趕往支援,並讓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迅速升空,搶奪製空權。

茶羅涅夫,也讓蘇聯大西洋艦隊的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升空,搶奪亞速爾群島上空的製空權。

蘇聯和五國同盟的雙方最高指揮官都很明白,誰搶得了亞速爾群島這一片海域的製空權,誰就贏得了這場戰鬥。

有史以來第一次超大規模的海上艦載機空戰拉開了帷幕,蘇聯拉格-3改對英國海燕輕型艦載機和美國的F7F重型艦載機。

盡管拉格-3改,在很多方麵的性能都比不上英國的海燕和美國的F7F,盡管蘇聯的航母都比較小,但是勝在數量龐大。

蘇聯大西洋艦隊的航母數量超過了五國同盟的航母數量一倍,所得帶來的變化就是艦載機數量是五國同盟艦載機數量的兩倍還多。

英國最大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排水量四萬段,攜帶海燕戰鬥機42架,攻擊機12架,美國最大的航母福羅裏達州號,攜帶F7F隻有27架,攻擊機8架。

而蘇聯的航母大部分都是統一型號,隻有少部分是一戰末期建造的隻能裝二十6架,新型航母明斯克級的明斯克號有拉格-3改60多架,攻擊機20多架。

五國同盟聯合艦隊的後勤補給艦隊,由老舊戰列艦改造的運輸飛機的運輸船有兩把多架備用機,就是加上這些數量還是差了整整一倍。

蘇聯的後勤補給艦船雖然隻攜帶了一百多架備用機,但是卻有六艘大型油輪跟隨,而從西班牙和摩洛哥起飛的拉格-3改,能夠到達亞速爾群島上空。

交戰一開始,五國同盟的艦隊就已經處在了下風,盡管有雷達,有先進的戰鬥機,蟻多咬死象的道理在任何時候,任何年代這個道理都是不變的。

蘇聯大量的驅逐艦和小型快艇在海麵上搜救本國飛行員,隻要拉格-3不是在空中被打的淩空爆炸,飛行員都有機會跳傘逃生。

英國和美國的飛行員,慢慢發現蘇聯海軍在這一空域的艦載機數量越來越大,雖然擊落了很多蘇聯艦載機,自己這邊消耗也不小。

一架海燕或者一架F7F的價格是拉格-3的數倍,從西班牙和摩洛哥起飛的艦載機,在不考慮回程的情況下,在空中滯空之間長達一個多小時。

油料耗盡時,回亞速爾群島上空,按照指定順序降落在空出來的航母上,進行加油和裝彈,三十三艘航母的龐大數量,保障了上千架拉格-3改的滯空時間。

五國同盟的三國海軍,F7F擊落拉格-3改最高紀錄是六架,雨燕擊落記錄是四架,但是好像隨著時間的推移,F7F和雨燕被擊落的數量一直在攀升。

蘇聯飛行員已經發現了,盡管火力和空中機動性能趕不上英國和美國的飛機,但是雙方飛機的戰鬥速度是一樣的。

所以就有了誘敵,然後幾架對付一架的情況,盡管理查德*哈尼在雷達上的看的很清楚,但是這畢竟是第二代雷達,不是計算機掃描雷達。

這種雷達對單個目標可以憑著雷達兵的經驗讀出一些可用資料來,空中交戰雙方上千架飛機,這已經超出了雷達兵的辨識能力。

茶羅涅夫深深知道的一點就是不能讓五國同盟的艦隊駛近距離蘇聯大西洋艦隊60公裏範圍內,這是戰列艦主炮的最大射程。

以往的海戰中,雙方戰艦都是在望遠鏡可視範圍內進行交戰,也就是二十公裏範圍內,超過了望遠鏡也無能為力。

但是現在不行了,自己看不到五十公裏外的英國人和美國人,不代表英國人和美國人看不到自己,所以茶羅涅夫想摩洛哥和西班牙的陸軍路基航空兵求援。

如果不將五國同盟的三國海軍艦隊逼在60公裏外,那蘇聯艦隊就將會遭到來在天空和海上的雙重打擊,而蘇聯艦隊隻能依靠空中襲擊。

蘇聯歐洲戰區和北非戰區,兩大戰區的空軍陸基飛機,在掛載副油箱後,都陸續向西班牙和摩洛哥轉場,在法國的直接飛向亞速爾群島。

盡管蘇聯空軍的陸基飛機,在戰區隻能滯留十幾分鍾到二十分鍾,隻要陸續不斷的保持著一定數量上的壓製,就能取得製空權。

茶羅涅夫在蘇聯空中勢力取得上風的時候,就立即將七艘航母上的艦載機改為了魚雷攻擊機,想借此機會先擊沉一部分五國聯盟三國海軍的航空母艦。

理查德*哈尼也發現了自己手裏可用的艦載機越來越少,而蘇聯的艦載機和陸基飛機都一直保持在亞速爾群島上空的優勢。

隻有將艦隊推進到距離亞速爾群島六十公裏內,戰列艦的主炮才能對蘇聯艦隊構成威脅,在雷達的指引下,可以超視距占得優勢。

蘇聯為了保持海軍艦艇在大西洋上的絕對優勢,蘇聯海軍總部調動了地中海艦隊火速趕往亞速爾群島參戰。

蘇聯地中海艦隊的指揮官柯察金耶夫,他知道要支援亞速爾群島,首先要過的一關就是五國聯盟的海軍潛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