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甲與百夫長興奮得眼睛放光,一通計議,又找來伍長、什長一說,再會聚百名騎士布置了半個時辰。騎士們精神大振,立即分頭對馬具兵器檢查準備,一個時辰後方才歇息。
太陽升起在山頭,枯黃的草原遼闊而靜謐,沒有風,沒有霜,難得的好天氣。
日上三竿時分,嗚嗚的牛角號響徹了河穀土城。草原深處煙塵大起,隱隱的旗幟招展馬蹄如雷。瞬息之間,單於郡守帳外的空曠窪地上便聚來了千軍萬馬。又一陣牛角號聲,旗幟翻飛,馬隊便迅速列成了兩個大方陣。戎狄的兩萬官騎也是秦軍裝束,黑旗黑甲,在單於郡守帳外的高台下麵南列開。四大部族各自的騎士,則是戎狄的傳統裝束,無盔無甲,長發披散,羊皮裹身,彎刀在手;旗幟分為紅白藍黑:赤狄紅旗,白狄白旗,山戎藍旗,犬戎黑旗。四麵大旗下各有一萬餘騎士,列成了一個比官騎更壯闊的方陣!列陣之間,遙聞草原上馬蹄雜遝,各部族牧民紛紛從枹罕四周趕來,聚攏在四麵山頭,要看這場罕見的結陣大比武。
方陣列成,四大單於登上了大纛旗旁的高高土台。單於郡守揚鞭一指台下方陣,狂放大笑:“如此軍威,秦軍豈非以卵擊石?啊哈哈哈哈哈!”
犬戎單於雄赳赳高聲道:“殺死這個百人隊,祭我戰旗,攻進鹹陽!”
赤狄老單於擺擺手:“莫急莫急,比完再說,但願我戎狄有五百年大運了。”
白狄單於正要說話,卻突然一指南麵山口:“來了來了!看——!”
穀地入口處,一隊鐵騎如狂飆般卷地而來!當先一麵迎風舒卷的黑色戰旗,旗麵無字,旗槍卻是閃爍生光,正是秦軍百人隊的無字戰旗。清一色黑色戰馬,清一色黑色鐵甲,在枯黃的草原上就象一團黑雲壓來,其聲勢竟恍若千軍萬馬!
四麵山頭與草原上的萬千人眾肅然寂靜,竟是忘記了喝彩。
頃刻之間,馬隊便已經飛馳到中央高台下列成了一個小方陣。此時,樗裏疾才騎著一匹走馬氣喘籲籲的趕到,向高台遙遙拱手道:“單於郡守——,如何比法啊——?”
高台上的單於郡守搖搖馬鞭作為招手禮節,高聲道:“老客上來看吧。你在下邊,沒有用處呢!”
樗裏疾哈哈大笑:“對呀!黑肥子原本不懂戰陣,他們有百夫長呢。”說著就上了土台,與秦軍騎隊竟是一句話也沒說。
單於郡守又搖搖馬鞭,向四麵山頭與穀地巡視一圈,拉長嗓子高聲喊道:“父老兄弟人眾軍兵聽了:秦軍騎士與我族騎士比武,兩陣!每陣,雙方各出五十騎。第一陣,戎狄官騎對秦軍鐵騎;第二陣,戎狄勇士對秦軍鐵騎。明白沒有——?”
“嗨——!”穀地方陣雷鳴般答應。
“回稟單於郡守——”秦軍旗下精瘦的山甲高聲道:“兩陣並一陣比了,更有看頭!”粗重激昂的聲音充滿了興奮,全場大為驚詫。
戎狄騎兵不禁大笑,一片哄嗡嘻哈彌漫到四麵山頭,連趕來觀戰的牧民們也笑了起來,高台上的四大單於也笑成了一團。隻樗裏疾一本正經道:“單於郡守啊,他們好心,想讓父老們看個熱鬧紅火。草原如此之大,人少了,不好看的也。”
一頭紅發的赤狄老單於嗬嗬笑著:“你個黑肥子啊,馬上百騎,遮天蓋地,規矩不好立,死傷了人,如何得了?”
樗裏疾一副漫不經心的商人樣兒笑道:“他們沒有和草原騎兵對陣過,高興著呢。死也好,傷也好,我出錢抹平便是。哎,可有一樣:死的人多了,你們可得給我派人趕馬呢。”
單於郡守哈哈大笑:“好!真砍真殺最來得!但有死傷人命,不要你商人出錢。按草原規矩,獎賞戰死勇士!如何啊?”
“好!”其餘三個單於一臉笑意,立即回應。
單於郡守便轉身向穀地揮動馬鞭,高聲喊道:“兩軍聽了:今日較量,不用弓箭,真砍真殺,死傷有賞!戎狄官騎與戎狄勇士各出一百騎,與秦軍百騎隊一陣交鋒!”馬鞭“啪!”的一甩:“開始——!”
穀地山坡上的兩排牛角號嗚嗚吹動,官騎陣前的大將彎刀一劈,一個百騎隊從大陣邊飛出,眨眼便到了穀地中心。領頭騎士頭盔插著一支五彩翎羽,顯然便是一員勇士戰將,而不是尋常的百夫長。與此同時,四大部族的勇士騎陣也各自飛出二十五名騎士,連成一隊,尖聲呼喝著飛向穀地中心。他們卻是身裹各色獸皮,裸肩長發,彎刀閃亮,與裝束齊整的秦軍與戎狄官騎形成鮮明對比!
論傳統戰力,這些裸肩長發的勇士,才是戎狄部族的中堅力量。秦孝公與四大單於盟約建立官騎時,各部族都不願意將最精銳的勇士交給官騎,最精銳的戎狄勇士仍然保留在四大部族的“部兵”武裝裏;盡管這些騎士裝束不一五顏六色,但卻比戎狄官騎更有驕橫氣焰,壓根兒就沒有將秦軍騎士放在眼裏。本來他們要百人對百人,一陣擊潰秦軍百人隊。可單於郡守堅執要比兩陣——官騎與勇士散騎各出五十騎,各自對秦軍五十騎較量。不想秦軍小小一個百夫長,竟然提出兩陣當一陣,秦軍一百騎對戎狄兩百騎!戎狄騎士人人怒不可遏,決意一陣便將這些老秦人剁成肉醬!枹罕草原是他們世代生存的大本營,他們的身上本來就湧動著狂猛好戰的熱血,豈能在本土讓秦人猖狂?
散騎勇士們呼嘯卷出,在距官騎百人隊一箭之地,戛然勒馬,雄駿的戰馬齊刷刷人立嘶鳴,彎刀閃亮,騎隊頓時列成了黑白紅黃四個衝鋒隊形。這一勒、一立、一展,盡顯戎狄勇士的馬上功夫,草原上便是一片暴風雨般的歡呼喝彩!
顯然,戎狄勇士是以部族為單元,要分成四個梯次對秦軍側翼發起衝鋒,以便各顯其能,看誰能一舉擊潰秦軍;相臨的官騎百人隊,則列成了一個“十十方陣”,要從正麵衝擊秦軍騎陣。
南麵一箭之地,便是秦軍鐵騎。黑色戰旗下清一色的年輕騎士,惟有當先的百夫長連鬢短須,估摸當在二十五六歲。這個百人隊是典型的秦軍鐵騎,無論是戰馬還是裝備亦或隊列,都與戎狄官騎與勇士騎迥然不同!胯下戰馬,都是清一色的陰山胡馬,高大雄駿,絲毫不輸於戎狄騎士的草原駿馬;不同的是,秦軍戰馬的馬身都裹著一層黑色皮革軟甲,馬頭則戴著包裹鐵皮的軟甲麵具,隻漏出戰馬的雙眼;馬上騎士更是全身鐵甲鐵胄(頭盔),人手一支閃爍生光的闊身短劍!按照秦軍裝備,每個騎士還當有一張硬弓與二十支長箭,今日較量不許用箭,所以他們的弓箭已經全部卸下。此刻,秦軍的隊形很是怪異,沒有列成司空見慣的方陣,而是列成了一個由三十三個三人卒組成的大三角陣勢,百夫長單人獨騎,在全隊的最頂端。山甲則站在一座土山包上靜靜觀望,看不出他有什麼手段發號施令。秦國新軍的步兵是千卒一旗,騎兵是百騎一旗,旗手均不在兵卒騎士之內記數。所以,這百騎隊實際是一百零一人。旗手是專門挑選訓練的特種騎士,非但要騎術高超,而且要身強力壯,能夠同時使用旗槍與短劍搏殺。戰場之上,旗手隻跟定百夫長衝鋒,所有騎士都看戰旗的走向,號令分合聚散。
戎狄官騎則還是老式軍製,千騎一旗。今日特殊較量,官騎散騎均有一麵戰旗作為聲威標誌,實際上並無號令作用。
見兩軍列陣就緒,高台上一聲令下,山坡上的兩排牛角號便嗚嗚吹動了。戎狄官騎與勇士騎隊一聲呐喊呼嘯,同時從正麵與側翼猛撲秦軍!四麵山頭與穀地草原,也是鼓噪喊殺,聲若海潮沉雷,直要吞沒撕裂秦軍這片小小樹葉一般。
秦軍百人隊卻沒有同時發動,百夫長一瞄戎狄衝鋒隊形,低喝一聲“二三列!”,便隻見戰旗嘩啦一擺,馬蹄遝遝,大三角瞬息間分為兩個小三角。戎狄騎兵堪堪將近半箭之地,秦軍百夫長突然高喊一聲“殺——!”黑色鐵騎驟然發動,兩支黑三角便風馳電掣般衝向兩個戎狄百人隊!
秦軍百夫長帶領的十六個“三騎錐”,迎戰正麵的戎狄官騎,另外十七個“三騎錐”則迎向側翼衝來的勇士百人隊。按照戎狄將領會商的戰法,認為百人隊是秦軍最小的騎兵單元,必定是一體衝鋒結陣而戰,善於結陣而戰的戎狄官騎從正麵頂壓,悍猛善戰的戎狄勇士從側麵展開搏殺,秦軍必敗無疑。及至衝鋒發動,戎狄騎兵卻發現秦軍竟然分兩路展開,等於每五十騎對他們一百騎!戎狄騎兵大為驚訝,卻也更加狂傲,一片呼喝嘯叫:“殺死秦人!”“一個不剩!”“秦軍猖狂個鳥來!”閃亮的彎刀瞬間便包裹了兩支秦軍鐵騎。
迎戰戎狄官騎的秦軍百夫長騎隊,在接敵的刹那之間,閃電般排成了五個梯次,每個梯次三個“三騎錐”,最前列是百夫長、旗手與一個“三騎錐”組成的大三角。戎狄官騎則是“十十方陣”(每排十騎,共十排)卷地殺來。兩相碰撞,秦軍鐵騎的三角隊形象尖刀般銳利的插入方陣之中,三騎一組,將戎狄官騎的百人隊立即分割為十幾個小塊搏殺起來!這種奇特打法,大出戎狄官騎意料。按照騎兵的傳統戰法,兩軍衝鋒相遇之後就是展開搏殺;大軍之中,尋常都以百人隊為搏殺單元,百人隊單獨作戰,卻向來沒有成法,隻是散騎搏殺而已。戎狄部族的騎兵曆史,比中原諸侯國早了許多,當中原諸侯還在笨重的車戰時期,戎狄部族就依靠剽悍的騎兵屢次攻進中原。所以,戎狄部族素來自詡為騎戰鼻祖,在騎兵搏殺方麵曆來蔑視中原諸侯,以為騎兵的取勝根本就是騎術、刀術加勇猛,沒有其他。
今日,戎狄騎兵卻突然遇上了從來沒有見過的衝鋒隊形——不散不展,釘子般直插核心,當真是匪夷所思!一時之間,戎狄官騎大為混亂,不由自主的被攪成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小圈子,每個圈子都是十幾二十騎對秦軍九騎或六騎。戎狄官騎紛亂組合間,已經有十餘人負傷落馬。小陣搏殺,秦軍三騎一組,相互保護,配合得嚴密異常。戎狄官騎雖勇猛衝殺,卻對這種“三騎錐”毫無章法,散開則人自為戰,落單被殺,聚攏則重疊掣肘,相互碰撞,威力大減。每遇戎狄騎兵最擅長的單打獨鬥,就有秦騎前後包抄而形成三打一!剛剛圍住一個“三騎錐”,外圍就有兩三個“三騎錐”殺來解圍!於是戰場上怪異迭起:分明是戎狄官騎多出了秦軍鐵騎一倍,卻經常出現秦軍鐵騎圍困戎狄官騎的搏殺圈子!戎狄官騎漸漸的竟是喪失了反擊能力,一個個紛紛落馬。
不到半個時辰,戎狄官騎的百人隊大部被殺,其餘斷腿斷臂者均躺在枯黃的草地上喘息。奇怪的是,秦軍百夫長並沒有率領自己的五十騎來增援另外一陣,而是勒馬外圍,靜靜的看著另一場還沒有結束的酷烈搏殺。這種做法,意味著秦軍五十騎篤定了能夠戰勝戎狄的一百勇士騎,根本無須增援!
四麵山頭的牧民們看得氣憤極了,竟是一片山呼海嘯般的噓聲和口哨聲。
另外一陣的搏殺,更是驚心動魄!戎狄勇士們本來就分為四隊衝殺,想為各自部族爭光,完全沒有整體隊形。秦軍鐵騎也根本不用強行分割,很自然的分為四個三角陣迎擊,每陣四個“三騎錐”,十二騎對二十五騎,餘下一個領頭什長的“三騎錐”做遊擊策應。論個人馬術、刀術與體魄強猛,戎狄勇士顯然強於戎狄官騎,就是與秦軍相比,也略勝一籌。但秦軍的裝備精良與整體配合卻遠遠勝過戎狄勇士,結陣而戰,秦軍竟絲毫不顯人數劣勢。戰馬穿插,劍器呼應,極為流暢。相比之下,戎狄勇士們一旦相互間三五騎並馬衝殺,便總是要出現磕磕碰碰,隻有不斷的高聲呼喝同伴“閃開!”“上!”“外邊!”“我在裏邊!”各種喊聲、彼此呼喚的呼嘯聲與戰馬的嘶鳴跳躍糾結在一起,亂成了一團。
秦軍則極少出聲,但有呼叫,必是隊形變換。在電光石火般的激烈搏殺中,任何一個遲滯或混亂都可能是致命的。戎狄勇士的單騎本領,在訓練有素配合嚴密的秦軍鐵騎麵前,竟是無從施展。在一聲聲憤怒的嘶吼中,裸臂散發的戎狄勇士紛紛落馬,或死或傷,重重的摔到堅硬的凍土地上!失去主人的戰馬不斷在草原上狂奔嘶鳴,繞著小小戰場不肯離去。饒是如此,戎狄騎士竟然沒有一個脫離戰場逃跑,重傷落馬者依然奮力揮刀,砍向秦軍馬腿!
秦軍事先議定,不殺落馬傷兵。這是軍令,自然不能違犯。但幾次這樣的襲擊之後,秦軍騎士隊形竟是難以保持,漸漸出現了小混亂。正在此刻,突聞小山包傳來一聲悠長尖利的呼哨聲,竟是響遏行雲般貫徹戰場!
陣中頭領精神大振,怒喝一聲:“殺——!殺光——!”一陣憤怒的呼喝嘶吼,殺紅了眼的秦軍騎士們縱馬馳突,劍光霍霍,戎狄傷兵與殘餘的騎士竟悉數躺倒在血泊之中。
不到一個時辰,戎狄騎兵全數瓦解,勇士騎竟全部被殺!
草原上安靜了下來,人山人海的山頭穀地,竟然空曠得寂然無聲。戎狄人無論如何不能相信,半個多時辰內兩百名騎士竟全數被傷被殺,而秦軍竟隻是有傷無死!
四大單於臉色鐵青,狠狠盯住樗裏疾,仿佛要活吞了這個滿臉木呆黑黑肥肥的秦商。樗裏疾卻恍然大悟般叫了起來:“咳呀!這新軍小子們忒般厲害?單於郡守,跟他們再比!總是要我們贏了才是!”
“呸!”赤狄單於怒吼:“你叫戎狄丟人麼?還再比?!”
單於郡守思忖良久,突然哈哈大笑,“老客啊,說好的生死不論,戎狄人沒有信義麼?收兵!”
當天夜裏,單於郡守大帳裏的燈光亮了整整一夜。
第二日,四大單於親自宴請樗裏疾與秦軍百人隊,連連誇讚秦軍騎士“天下無雙”,並向每個騎士贈送了一把戎狄短刀。單於郡守還親自在一張白羊皮上寫了“永做秦人,永守西陲”八個大字,指派特使與樗裏疾同赴鹹陽麵見國君。
一場痛飲,秦軍騎士們將自己的甲胄贈送給了戎狄的一百名勇士,人人換上了戎狄騎士的裸肩皮袍,竟惹得滿帳笑聲。樗裏疾高興極了,出了兩千匹馬的大價,卻隻“買”了五百匹戰馬。戎狄牧民高興得連呼“萬歲!”草原上一片歡聲笑語。
十天後,樗裏疾馬隊帶著戎狄特使,趕著五百匹戰馬,浩浩蕩蕩的向東進發了。
剛過上邽,樗裏疾就接到雍城縣令送來的秘密戰報:義渠國發兵叛亂,函穀關守將司馬錯率軍兩萬,正在鹹陽北阪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