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小心為妙(1 / 2)

時值八月,天氣已經漸冷了,枝頭的黃葉也已經落得差不多,蕭條得生寒。茗玉正自房中拿披風給九丫披上,聽她問及,隨口答道:“聽大誌講,她主動去了南苑的那間石屋。”

九丫微愣,“那一處少有人去的,冷清得很。”

“是啊,自從出了那事兒後,府中的人待她也難如從前,真是……”茗玉歎了一聲,片刻後又覺得自已過於心慈了些,便又補了句,“不過也是她自個活該。”

茗玉的話自然是向著九丫的,本以為自家小姐會拍手稱快,不料她卻道:“她欠我的早已還清,實在不能用‘活該’兩字。聽說安置信陽的事都是大誌在辦,姑爺未曾再見過她,可有此事?”

“確是如此,信陽公主的事姑爺都是交代清楚後讓大誌經手,多的也沒過問。”

九丫微微抬眼,望向那廊外的秋雨道:“天氣寒了,今年入冬應是會比往年冷,公主的用度斷不能省,讓大誌多照拂著些吧。”

茗玉頷首,答了句是。這時正巧楊夫人園子裏的丫鬟來請九丫過去看影子戲。

“夫人知三夫人對原本的結局不滿意,所以特地讓人將結局改了改,近日已經排好了,便讓奴婢來請三夫人過去一同看。”丫鬟道。

九丫記得那出戲,戲中男女相愛卻未能相守,那時心情頗為惆悵,觀戲時一度覺得這結局讓人揪心,便隨口說了句死後化蝶也不失為一種重聚。難不成楊夫人當真了?

對於狗尾繼貂之事,九丫其實沒什興趣,但楊夫人一片苦心,加之茗玉興致勃勃,她也就樂意走這一趟。

道旁已擺滿了應景的團菊,茗玉一路跟著,還樂嗬著道:“小姐,真是好兆頭,您瞧連那出你頗不滿的戲也能大團圓結局,如今您與姑爺也如這般。”

九丫聞言怔了怔,片刻後才開口道:“你隻看見那戲能由悲改為喜,又怎知道此後不會由喜改為悲呢?我倒希望這日子不要像那影子戲一般,說變就變,無止無盡才好。”

茗玉隻覺得自家小姐是太悲觀了,於是努了努嘴,推著九丫走入了楊夫人的園子。

自那個仲秋之後,因楊家在新帝奪位時所做的貢獻,使得闔族仕途順風順水,就連與其沾著丁點邊的親友們也得了不少好處。幾日前,吏部新任命了一知州據說又是經楊攸提拔而升任的。

乾寧登基後改國號“佐元”,如今已是第三個年頭。新帝也已變成了舊人,便是這個被朝臣們看了三年的皇帝,卻還是沒能讓一眾朝臣看個透徹。此年春未,繼皇帝提拔楊三公子為相後,又任命楊攸為中書令。聖旨送至楊府那一刻,臨安城大街小巷便開始談論此事。

大多數人如是說:楊府聖眷正濃,此後定有大好前程。

看得長遠的這般言:皇帝如此做,定會讓楊氏擅權,不出十載國將不國。

唯獨有這麼一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皇上早知咱家這兩位主兒不和,這樣做無非是想他們鷸蚌相爭,他正好就漁翁得利。”

能有如此見解之人,便是楊府的受益者之一楊三公子的媳婦,此時她正坐在園子裏享受著暮春的日頭,順便嗑著瓜子與自已的婢女叨嘮著閑話。

茗玉跟著九丫已有些時日,自是不同於那些愛起哄的丫頭,聞得九丫這話心裏咕隆了一番,覺得著實如小姐所言,便悄生湊近其耳邊道:“小姐,您這話還是當心些說,讓人聽了去還不讓人拿捏住把柄,這府中如今便有位不好對付的。”

比起茗玉,九丫多少更有見識些,隻笑著剝了粒瓜子,“倒也無妨,當下皇上還不會拿楊府怎麼著,”她頓了頓,又笑著說,“至於大公子那邊,過不了幾日便自顧不暇了。”

茗玉微怔,不明白何意,想再多問時,有小廝來報,說官中的馬車已候在府外。

今日是例行進宮的日子,這兩年來九丫每月皆會去給太皇太後請安。說起來此事還是乾寧起的頭,便源於當年那一場城外狩獵時的戲言,而常言道:君無戲言也。

命婦時常進宮,自古都是未有之事,不管是前去向皇後娘娘學習禮儀,還是去陪伴公主,說出去免不了讓人胡想。九丫當時便覺得十分不妥,一番合計後,便請出了太後。就此習禮之所由皇後殿搬去了太後殿,如此倒還得了個孝順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