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 / 3)

孫建德把窯捶成後,一連燒了十窯小瓦,五窯藍磚,在村子西北拐角很快地蓋起了九間大房:靠街巷的是三間門麵,中間是三間廳房,上房為三間夥房。為了報答村裏鄰居,誰家想燒窯就讓誰家燒去,從清朝一直燒到民國……

不過,任何人燒窯都得經過窯主人孫建德的批準。這磚瓦窯是孫家的基業呀!

我能記事已經到了民國三十五年。那時候,國共兩黨鬧得很凶,今日你來了,明日我走了,特別是國民黨政府行將崩潰,到了窮凶極惡的地步,派糧派款,拉丁拉伕,民不聊生。這時候,誰還有心蓋房造屋,躲壯丁還躲不及哩!

這年秋天,村子裏出了一樁人命案子,而且與這磚瓦窯有關。

鄰村一位姓李的小夥子看上了我們三戶孫家一位姑娘,兩人相戀一年之久。小夥子父母也曾差媒妁上門,但姑娘家父母拒不同意,他倆隻好暗中來往。適逢國民政府抽丁攤在這李姓小夥的頭上,不日開拔,要趕赴火線。小夥隻好在趕集的日子找到了姑娘,使個眼色,相約夜晚到村外見麵,作最後一次分別。

夜幕拉下一個時辰,一輪彎月爬上東山頭,村裏人開始熄燈上床,街巷靜悄悄地。姑娘頭上包了布帕兒,輕著聲兒走出家門,有意拐到另一條巷子,再從巷子西頭踅到村東的蘆葦園邊。這是她倆經常約會的地方。

小夥兒早已在白楊樹背後等著她。剛一見麵,兩人就輕輕地摟在一起。可是,白楊樹上的一隻老鷹突然“嘎”地一聲,蹬了一下樹枝,“撲楞楞”飛到村子中間去了。姑娘心中一震,感覺有點不妙,就伸手拉了小夥一把,順著場塄來到東北角的磚瓦窯邊。兩人向四周望了一眼,不見有任何動靜,就手拉手彎著腰走進窯門,再一次相互抱在一起。

“哥,你,好像有啥心事?”姑娘壓低聲音問。

“我要上前線了,保長把目標瞅到了我的頭上……”小夥兒說,“我是來向你辭行的。”

“你哥不是在中條山打日本嗎,走了幾年還沒回來,怎麼又要拉你的兵?”姑娘疑惑地問。

“我哥可能早已死到山西了。唉,這年頭……”

姑娘拉著小夥兒的手走進窯裏邊,拽一把柴草鋪在靠窯背的土牆下,兩人雙雙坐下來,剛說要親熱一陣子,忽聽窯門外大吼一聲:“你給我出來!狗日的!”

姑娘一驚,兩人“噌”地一下齊愣愣站起來,但誰也沒說話,心立即擁到胸口,呼吸馬上急劇。門外又是一聲:“聽見了沒有?趕快給我出來!”

聽聲音好像保丁李二,姑娘自個兒先慌了手腳。她明知這李二不是好東西,曾三番五次糾纏於她,被她罵了個狗血噴頭。驀地緊閉雙眼,頭腦“嗡”地一聲失去了知覺。小夥兒趕緊抱起她,又掐鼻子又拽耳朵,低聲說:“醒一醒!”

隻聽李二向另一個人吩咐幾句,再大聲吼道:“窯裏的人聽著,再不出來,我就要用麥秸火燒了,把你兩個活活地熏死在窯裏……”

姑娘和小夥兒靜了靜神,一前一後彎腰走出窯門,卻見麵前站著兩三個彪形大漢,人人拳頭緊攥,氣哄哄的樣子,月亮下暴出幾對綠光,怪陰森地。正在此時,窯主人孫建德拄一根山棍顫悠悠地從村子裏走出來,邊走邊嘟囔:“唉唉,翻了天了!這,這,成何體統!”

孫建德已是九十高齡的人了,無論從年齡上還是從威望上,都堪稱我們的族長。經保丁李二的人一煽惑,卻也不顧年老體衰,顛啊顛地來到窯場,不問三七二十一,掄起拐杖把兩人擂了幾棍,然後顫巍巍地說:“你們知道不知道,在我家窯裏幹那事,對我家會帶來多大的悔氣?”李二隨聲附和地說:“是呀,窯場最忌諱女人,燒窯時女人得繞著走,誰像你們兩個色膽包天,竟敢鑽到窯裏邊弄那事。殺了你們也彌補不了對老族長的汙辱!”

不知怎麼搞的,一霎時窯門前男的女的站了一大片人。被稱作老族長的孫建德帶著喘音下了命令:“把這兩個不屑的東西給我吊起來!”

還不等姑娘和小夥兒辯解,兩條繩子忽地把一對戀人吊到窯門旁的大槐樹上。李二撲上去掄起鞭子,左一下,右一下,不消二十分鍾就打得兩個青年人悄沒了聲兒。

老族長拄著拐杖走到眾人麵前:“以後再有如此傷風敗俗的後代子孫,一律照此辦理!”

眾人擁著老族長回村子裏去了。兩個青年人在後半夜的冷風中蘇醒了。小夥兒撐著疲憊的身子安慰姑娘:“是我害了你!”

“不,是我害了你!”姑娘有氣無力地說。

就在此時,姑娘的母親慌慌張張地來到大槐樹下,一邊數落著女兒,一邊責罵道:“活該!誰叫你不聽父母的話,辱身敗名!讓我二老今後如何見人……”

母親的話,姑娘全聽到耳朵裏,她再也忍受不了這來至方方麵麵的壓力,還不等母親把她從大槐樹上解下來,自個兒就拉緊了套在脖子上的繩索,然後吐出了長長的舌頭,把一對眸子突到了眼眶外麵……

被吊在另一條樹股上的小夥兒,看到姑娘為了他而自盡,就在後半夜的空寥中“嗷”地大喊一聲,用同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天,當村裏的人趕到磚瓦窯門前來的時候,發現樹上吊死了兩個人,樹下碰死了一個人……我是看“熱鬧”人群中的一員。看到這一幕悲淒的場景,我隻能打著顫兒在心裏說:“唉唉,可憐的人們啊!”

後來,等我長大了,上了學,才慢慢地懂得這不僅是族權的罪惡,歸根結底是萬惡的舊社會,它才是害死無辜百姓的罪魁禍首!

2010.8於西安昌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