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王雅君來到社區工作,一幹就是12年。為什麼沒走呢?王雅君說,社區這個活,隻要你一插手就放不下,因為這裏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你走不了。
有一天,街道的領導對王雅君說,想讓她到莫地溝當書記。
這莫地溝不是一條尋常的溝,外號“胡子溝”,就憑這一個名字,你就知道這裏什麼樣了。王雅君說,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子女犯罪。所以,別人一聽莫地溝,沒有人想幹。在王雅君來之前,社區書記最長的任職紀錄是4個月,最短的才幾天。但是她這個人就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別人幹不了,我來幹。王雅君從小就在棚戶區長大,結婚的時候才搬出棚戶區,她對棚戶區的環境、對棚戶區的人,都非常熟悉。
王雅君說,現在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那兒一到冬季,井沿的丨冰凍得溜滑,而且挑水的時候老灑水,越凍越高。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1都不敢去挑水,我就敢,把繩子綁在大樹上,兩隻腳穩穩地站住窩,就I把水拎上來。i王雅君去的時候,莫地溝剛幵始動遷,很難。老百姓有上訪的、有1I整事的,挺難辦。她說:“我不怕,咱就去挑戰一次,沒什麼了不起^的,大不了回家,社區書記其實就是個臨時工,沒什麼可留戀的。”^來到莫地溝第一天,王雅君正好碰上領導的小車被群眾圍了起來,^不讓走。當時老百姓不熟悉政策,就想少拿錢或者不拿錢。王雅君說:^I&“我是剛到這個社區,情況還不熟,可以不上前。但是,我這個人做不〇到,我是書記呀!”iiIII她說:“我有一條經驗,在社區當書記,什麼事情都不能推,更不丨I能說我辦不了,否則,你在群眾當中就沒有威信了。無論什麼事,你必須靠前,你能解決的你給解決;你解決不了的,向上麵反映;上麵也解"II決不了的,那對不起,隻能這樣了。你是這世界上最小最小的、而a不ii泰I入流的官,什麼品都不是,辦成了是你的本事,辦不成也沒人笑話你,^I你怕什麼?”丨i我問她:“在社區工作中,最難的是什麼?”
她想了想說:“最難的就是老百姓的困難看在眼裏解決不了,這個H時候,心裏壓力非常大,很同情,也很無奈。”
我感覺到她是一個同情心和責任感都很強的人。然而,一個小小的社^區書記能改變什麼呢?但是,就是這個小小的社區書記,卻改變了很多。莫地溝棚改一期動遷時,居民低保戶王春山家的房屋因沒有房票無丨法簽協議,她了解詳細情況後主動與產權單位聯係,最終為王春山爭取M到了45平方米的套間,還幫王春山把他離婚12年的妻子接上了新樓房,^使兩人“破鏡重圓”。為了讓W難戶也能和其他居民一樣住進新樓房,她積極幫助交不起^擴大麵積款的家庭跑貸款,做貸款擔保人,使21戶困難居民如期住進了ii新樓房。
在發放救濟款的時候,為了確保救濟款發放公正、公平,讓這錢真正發到那些困難戶手中,她不知操了很多心。有一些低保邊緣戶,你說他困難吧,他比那些最困難的還強點;你說他不困難吧,他日子過得還真緊巴,這樣的事情最難辦,眼巴巴瞅著救濟款,也想得,但是按政策就是輪不到他們。王雅君說,對這部分人,她也很同情,就把自己家的衣物、被、電飯鍋等東西都拿來,幫助這些人,這幾年,大概拿了200多件。
為了讓回遷居民住得穩,她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尋找就業門路,不但為林波夫婦找到崗位,還為他們墊付上崗押金500元。當時社區設了98個公益崗位,說心裏話,誰都想要,有人托人說情,有人還要請客送禮,但她一切公開、公平、公正,各家各戶,什麼條件,擺到桌麵上來,讓群眾來評,讓群眾來監督。
棚戶區窮人多,想辦低保的當然就多。窮的也想辦,不是很窮的也想辦,還有不窮的也要辦,每月幾百塊錢看起來不多,可那是白給的。所以,每到辦低保的時候,居民最敏感,社區幹部也最頭疼。但是那幾年,莫地溝低保戶增加幾百戶,戶戶公開,人人透明,讓這低保錢送到了那些真正困難的居民手中。
那時候剛動遷,有人想歪主意,想讓她在動遷證明上多寫點麵積,找她的親戚朋友說情,往她手裏塞錢,給她買東西,都被她拒絕了。她說:“是你的一點不會少,不是你的一點也不能多給,違法的事我不能做。”
在社區工作,什麼事都能碰上,什麼人都能遇到。她說有一個酒蒙子,1米8的大個子,我個小,他在我麵前就像一座山。一天他喝醉了酒,拿著斧子來到社區,上來就把爐子一腳踢翻,大夥嚇得趕緊跑,我要上去看一下,同事告訴我,趕緊躲開。我這個人就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勁,我迎上去,厲聲喝道,你把斧子放下,你以為誰都怕你,我偏不怕,我是來這裏給你們辦事的,我死了是烈士,你死了是罪犯。他見我真的不怕,手就軟了。其實他就是來嚇唬大家的,你越怕,他越張狂。你不怕他,和他說理,他也就消停了,又不是那種深仇大恨的。這樣的事,說起來就多了,這裏有些居民不會講理,一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鬧。有的精神病家族遺傳,幾句話沒完,躺在大廳裏,把衣服脫光,把滴流瓶摔碎,抓起玻璃碴子就往嘴裏塞。工作人員都嚇得趕緊跑開。我是書記,是這個社區的主心骨,別人跑行,我不行,得上前解決問題。其實也不都是無理取鬧,隻要你能耐心了解他們的情況,該辦的給辦,不該辦的講清道理,他們還是認賬的。
社區雖然小,卻是一個大世界,外麵沒有的、看不到的,這裏麵都可能發生,兩口子打架的,兒子打媽的,拿大片刀的,要跳樓的,媳婦下夜班累了不讓碰,丈夫就急眼打架,說外麵有人了,家庭暴力,等等。你是社區書記,這些事情你不管誰管?很多都是突發事件,需要你應急反應,弄好了化解矛盾,弄不好後果不堪設想,你是社區書記,必須上前,責任在這兒呀!
王雅君說,人的變化不是一年半年的,房子一年可以蓋好,人一年可改不了,百年樹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能急。
我問她現在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她說,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這地方老年人集中,空巢老人多,17個社區的人集中在這裏,取暖問題,醫保問題。其實就目前來看,再就業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了,現在有些下崗職工沒有醫保,居家養老問題。社區隻能盡自己所能,幫助這些老人做一點事情,但是社區畢竟能力有限,很多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還有些工作,有些居民願意幫社區做一些。但是,有些工作老是讓人家幹,就有些不好意思,咱們社區連給人家買瓶水的錢都沒有。當然,人家有熱情,但是這熱情能持續到什麼時候,很難說。比如記者采訪、領導視察,都要求到那幾家去看,聽一聽,你就得想辦法,跟他說,一定在家裏等著,有時人家確實有事,有的時候身體不好去醫院。開始的時候有熱情,但是幾年過去了,再讓他講,也絮煩了。我們就得做工作。特別是有些家裏有遺留問題沒有解決的,總想借領導看望、記者采訪時提出要求,我們總是做工作,承諾給解決。但是社區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上麵獎勵她2000元,她一分沒留,1000元給了王春山老人,他有病。另1000元汶川地震捐了。自己還額外拿出2000元給社區幹部做衣服,現在工資是1250元,有養老金900元,幹了3屆了,每次都是滿票。
莫地溝這個社區培養了很多的社區書記、主任。王雅君算了一下,她們新屯街道7個社區,有6個社區的書記是從莫地社區出去的。
她說,我是黨員,是舉過手、宣過誓的人,就要為黨負責任,贏得大家的支持。維護社區居民的利益,暖氣不熱,我領著代表去找;物業不好,就把原來的物業炒了。頭一段時間,自己著急上火,牙一口氣兒掉了9顆。現在莫地溝出名了,自己就更累了,因為莫地溝的形象是黨的形象、是政府的形象,不能出一點岔頭。全國各地包括香港的新聞記者紛紛到莫地溝來,你說我能沒有壓力嗎?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6夥記者,連喝「1水的時間都沒有,別說有病打點滴了。還有來檢查的領導,一會兒這個部門要材料,一會兒那個部門要彙報,一會兒這個會議要總結,怎麼辦?這些材料都得我自己來寫。趕鴨子上架,不會寫也得寫,現在也行了^社區幹部就是這樣拳打腳踢,事必躬親。在社區沒有時間寫,就隻能利用晚上回家寫。有時回家太晚,沒辦法,就是不睡覺,?也得把材料寫完。正說著,社區的同事來找她,說是發改委找她要材料,明天就得交上去。她說,“晚上又得熬夜了。”
在社區,王雅君一天到晚就是一個忙,事情總是幹不完,她不僅放棄了所有節假日,連續幾年的大年三十、初一她都沒休息過。平時每天在社區工作都在14個小時以上,母親病重期間,她隻能起早貪黑看一看,白天正常上班,直到母親病故都沒有陪上母親一個整天。
她說:“有一段時間,自己的腦子好像出了問題,焦慮,腦子高速運轉,眼睛一閉就是莫地溝的事,想控製也控製不了,每天就隻能睡兩個小時,真是快要崩潰了。”
現在她每天上下班就騎個自行車,老百姓見到她都和她打招呼,有什麼問題,站在路邊就可以談。能處理的馬上就處理,處理不了的,就給老百姓一個交代,打算怎麼辦,這樣給老百姓交個底。
最後她感慨地問我:“你昨天晚上看溫總理的答記者問沒有?”
我說:“聽了。”
她說:“太感人了,我聽了,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我問她:“總理哪些話讓你感動了?”
她說:“就是溫總理最後說的那幾句‘為國家服務整整45年,我為國家、人民傾注了我全部的熱情、心血和精力,沒有謀過私利,還有那句,4在最後一年,我將像常年負軛的老馬,.不到最後一刻決不鬆套。’當然我這個小人物沒法和人家比,但我就感覺總理的話,就像我要說的話一樣,其中有多少甘苦,有多少不為人所理解的,又有多少欲罷不忍、欲幹不能的,那種難處,有多少人能理解呀?所以,總理的話,讓我流淚了。”
j見過6忮常委的徐秀香許多人都以為自己見過世麵,走南闖北的,什麼場麵沒去過、多大官沒見過!
但是,如果讓你和中國最小的社區幹部比一比,你會不好意思。
這位社區幹部叫徐秀香,撫順市望花區古城社區黨總支書記。不說別的,光中央常委她就見過6位,省裏的領導、市裏的領導、區裏的領導,她見過了多少位,那就沒數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棚改。
我們去的那天,徐秀香正在忙著。望花區委宣傳部的同誌剛剛把我介紹給她,還沒說上幾句話,來找她的居民就接二連三,有的要蓋章,有的要開證明,有的打聽事,其實這些事情並不是她應該做的,社區裏都有專人,可是那些人偏要找她,和書記說那多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