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5

你是元帥我是兵好漢李雲龍編外主任郭英田金婚馬麗華人間大愛嶽雲淩

mmi-

/你是X#我是兵本溪市程家社區。

在社區主任的陪同下,我們來到梁金華老人的家裏。今年85歲的老人是安徽合肥人,抗美援朝回國後落戶本溪,分配到了本溪礦務局,然後把老家的媳婦接過來。礦務局分給了一間小房子。後來條件改善,又分給了一個兩間的平房。他的老伴77歲,兩人相差整整8歲。老伴很熱情,老頭說話跟不上的時候,她便搶著說。

我問她,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她說也是安徽的。我說,那你們是結了婚一起到本溪的,還是後嫁過來的。她說都是老鄉,住得都不遠。當年親戚給介紹的時候,也沒見過麵,大家都說好,是當兵的,自己也就同意了。後來見麵了,一看哪兒都挺好的,就是他的個子有點矮,就不太滿意,但是家人都同意。那時候他家裏很窮,從小就放牛,冬天冷的時候就把腳伸到牛糞裏,暖和腳。她說,在社區給孩子們講這段事情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相信,他們對過去太不了解了。

結了婚,就跟他來到了東北的本溪。先給了一間小平房,不久又分了兩間的房子。在這套房子裏,他們一住就是50年。後來兒子結婚,他們就在房子旁邊給兒子壓了一個偏廈。那時候別說多難了。那時候老頭在行政科,有條件分房子,可是他讓出去了,不要,說我們還有住的,給那些沒有房子住的人吧!

老伴說,他那時候全國各地都去,內蒙、黑龍江、吉林、上海、杭州,還坐飛機,見過世麵,那把他美的。梁金華老人嘿嘿地笑了,說那是“文革”的時候,搞外調,全國哪兒都去。

老伴說,現在好了,住上新房,老伴是建國前參加革命的,現在每月4000多元,周圍鄰居都很羨慕,說你真有福,嫁了個老革命。

梁金華老人說話還有很濃的安徽味。現在年齡大了,家裏什麼活老伴都不用他幹,他就到小區裏散散步,參加各種活動。他還是小區的巡邏員,老人家個頭雖然不高,但戴上紅袖標、小紅帽,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精神抖擻,不亞於當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年《工人日報》記者來照全家福的時候,他跑前跑後張羅著,照的時候,來不及進到隊伍裏,隻好站在邊上,結果看照片,一眼就能看到他。他還給小區的孩子講革命傳統,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候。他們每天巡邏是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就當鍛煉身體了。

老人說,那天省委書記來我們程家小區視察,在小區門口,我們都圍了上去,也沒有人阻擋,我們都來到書記跟前,書記就和大家說話,問這問那。後來就和我說話,問:老人家,你在這住得怎麼樣?我說挺好的。他問我,你是什麼地方人哪,我說是安徽的。書記就說,那咱們還是老鄉呢!我對書記說,我家這房子哪都挺好,就是那段暖氣管子沒接好。書記問你家在哪裏?那就去你家看看吧!從社區門口到我家還有挺遠的一段路,我就領著書記,一直進了我的家。我指給書記看,他蹲下去,認真查看了一下,用手在管子上摸了摸,站起身問身後的白光主任,這個能修一下嗎?白光當時是本溪市建委主任,說我們下午就處理。

老人說,現在真是好,什麼都不用愁,有事找社區。社區對我們很關懷,說我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是功臣。

社區的趙淑淳書記說,老人家把我當成他的女兒,我有病的時候,他還拿著藥,隔三差五到社區來看我。還對我說,你是元帥我是兵,我們就聽你的,你也要注意身體。

之好議李雲龍李雲龍是誰?李雲龍就是李幼斌扮演的電視劇《亮劍》中的那位赫赫有名、渾身是膽、有勇有謀、敢殺敢拚的英雄。

但是,今天我要說的這位李雲龍,卻不是那位李雲龍。

那天營口市紅運社區副書記帶我剛走進紅運小區的時候,正碰上社區的“雷鋒號”服務隊在修理垃圾筒。那一隻隻大垃圾筒是塑料製作的,時間一長便老化,裂口的,破邊的,幾乎都不能再用了,如果更換,需要不少錢,如果不更換,很快就沒法用,而且還影響社區環境。於是“雷鋒號”服務隊的幾位老師傅便主動提出維修這些垃圾筒。看年齡,這些人都在70歲左右。經他們用鐵皮加箍,鉚釘釘好,這些垃圾桶又結結實實,再用上幾年肯定沒問題。

社區的副書記指著一位正在幹活的師傅對我說,他就是李雲龍。

我以為社區幹部在和我開玩笑,愣了一下,李雲龍?

社區幹部對李雲龍說,他是記者,來采訪咱們棚戶區的。

李雲龍看了我一眼,伸出手,和我握了一下,說:“我是李雲龍,但不是那個李雲龍。”說罷又忙著去幹他的活了。我樂了,別說,他還真有些李雲龍的樣子,雖然已經60多歲了,但長得一表人才,說話聲音洪亮,腰身硬朗。

社區幹部告訴我,他是軍人出身,退休前是營口電火花機床廠的武裝部長,是這棚戶區裏最大的“官”了,說話辦事嘁哩喀喳,和總書記胡錦濤握過手。2008年年底,胡錦濤到咱們社區視察,先去的萬福和家。小區的老百姓都候在外麵,盼著能看到總書記。總書記出來後,第一個就先握了李雲龍的手,李雲龍還給總書記敬個軍禮,高聲說:“胡總書記您辛苦了,我是棚改新居業主委員會主任,我代表廣大群眾感謝胡總書記對我們棚改新居群眾的關懷。”一看就是軍人出身。

李雲龍性格爽直,敢作敢為,有一股“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勁兒。2006年,棚改居民陸續入住,但是室內電和水的問題暫時還沒有解決。有的居民找到物業,但沒有結果,這時候李雲龍站了出來,他找到供電局,弄清楚是變壓器不合格,不能並網供電,於是他又帶領小區其他幾位老黨員,幾次找到開發商交涉,最後開發商讓步,更換了變壓器,小區供上了電。

按照慣例,小區要整體驗收合格才能統一供水。由於家中沒水,居民們生活和裝修用水很難保障。為了讓居民用上水,李雲龍找開發商、找水務公司,經過反複協商,決定用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驗收送水。為了不影響送水進度,李雲龍每天跟著工人,哪家沒人,他幫著找;哪家缺東西,他幫著聯係;樓上樓下因水管位置產生分歧,他幫著協調。他一忙就是一個多星期,直到小區所有人都用上水。

居民入住後,物業公司要一次收3年物業費,要每戶居民交裝修保證金、垃圾清運費和煤氣報警器費。麵對不合理的收費,李雲龍代表群眾找到市物價局、物業處、市民投訴中心等部門反映情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市政府辦公室通過調查,召開協調會,使問題得到合理解決。

小區居民回遷後,煤氣沒能及時進戶,與燒煤氣相比,每月老百姓要多承擔50多元的液化氣費,居民反響很大。李雲龍和業主委員會成員一起找有關部門協調,最後使得煤氣提前進戶,為每戶居民節省液化氣費600多元。

有一^年3月,一'場暴風雪過後,小區50多扇樓宇丨]被損壞,在保修期內,生產廠家卻在理賠方案中提出要居民承擔2.7萬元的維修費。麵對不合理的要求,李雲龍代表居民據理力爭,最後廠家無條件維修。

部隊轉業的李雲龍辦事有著軍人的作風,為了小區居民的事忙前忙後,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居民一致推舉他為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他不負眾望,把居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每天忙裏忙外,有時一個月的電話費就是600多元,老伴嗔怪道:“你不拿一分錢工資還倒貼,不上班比人家上班的還忙。”

李雲龍現在身兼數職,是個大忙人,他是營口市黨風政風行風監督員、營口市老齡委講師團成員、社區誌願者協會會長、社區治保主任、社區巡邏隊隊長、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黨員樓長。

許多居民都佩服李雲龍,他說話在小區裏很有分量。居民說:“我們聽李雲龍的,隻要他吆喝一嗓子,好使。”

3編外主任郭英1?郭英田,就是那個將近1米90的大個子,每天都在小區裏忙著,跟在社區書記的身邊,有什麼事,不等書記說話,他那邊就做了。

那天我去程家小區采訪的時候,社區趙淑淳書記就先讓他給我介紹情況,到各家采訪時,都是他跑前跑後,幫著找人、幫著聯係、幫著帶路。我以為他是社區幹部,便問他,他笑了,說,我什麼都不是,就是熱心,不過,社區裏的人都叫我編外主任。

我說,那我得和你好好嘮嘮。

提到他的小區,郭師傅內心充滿了自豪。他說,你看到我們程家了吧!我們那程家小區,藍天就是藍的,白雲就是白的。原來和櫻桃小區隔座山坡,現在建了裕隆公園,把程家小區和櫻桃花園連到了一起,政府投了100多萬元,又是栽樹,又是鋪路。一開春,打開窗子,就能聞到花香。現在來程家買房子的人很多,都看中這個地方。香港記者來采訪,感到驚訝,這是蓋別墅的地方啊!

趙書記剛來的時候,兩眼一抹黑,工作千頭萬緒,不知從哪下手。她見郭師傅對社區很熱心,就對老郭說,郭哥,你看看咱們的社區怎麼能搞好?老郭說,如果你真想搞好,你就先把人心凝聚起來。如何凝聚?郭英田說,要想凝聚人心,就要搞活動,活動是載體,先搞個秧歌隊。趙書記說,隊長找誰呢?郭英田說,我來幫你找。趙書記自己掏錢買了60把扇子、手帕。怕居民不參加,便貼出告示,沒想到,居民非常踴躍,一會兒工夫,就把扇子、手帕搶光了。郭英田說,他們現在有8支文體活動隊伍,合唱隊、秧歌隊、演出隊等。棚戶區老百姓當中有很多有才華的人,會剪紙的,會畫畫的,會書法的,會唱歌的,隻要把他們組織起來,他們都會積極參加。

郭師傅說,棚戶區運來健身器材,大家高興極了,過去看到人家富人區有這些東西,不好意思上前碰,公園裏有這些東西,可那離得遠。現在自己的小區也有這些東西了,居民們和工人一起安裝,甚至看著他們是否安得結實,坑挖得夠不夠深,水泥填得夠不夠滿。晚上,安裝的工人走了,他們卻不走,因為水泥沒幹透,誰要是碰了一下,就不牢固了,他們就坐那裏看著,一直到深夜。

社區運來了辦公用品、會議室的桌椅板凳,他們看到汽車來了,就都跑過來,幫著抬,幫著安裝,雖然這是給社區買的,卻是給他們用的,就像抬自己的家具一樣,輕拿輕放,生怕磕了,把每一個螺絲都擰緊,生怕以後鬆動了。

老郭說,把社區搞好了,自己才會更幸福,能住進來,還要住好,環境好了,我們過得會更好。把素質提高,別讓人家瞧不起。以前窮,被人瞧不起;現在不窮了,素質低也讓人瞧不起。不說天堂般的生活,至少也要像大城市小區那樣幸福,晚年生活得高高興興,所以幫助社區,也是我的享受,給社區做事也是給我自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