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棟磚房,有個小院,院裏又額外蓋了一處小房子,大門東倒西歪,用鐵絲綁著,橫梁都快斷了,進到屋裏,去掉炕,地麵隻有窄窄的一條,屋子扭曲著,說不定哪天突然就要倒了。他們這塊是采煤沉陷區,羅運德說,到了夜裏,就聽到房子上的木頭哢哢響。他的房子、鄰居的房子,都走形了,有的屋頂塌了,有的煙囪倒了。他兒子不敢在這住了,就搬出去租房子。都租房子,那得多少錢?所以羅運德對兒子說,要走你們走吧,我們老兩口子就這麼的了。
羅運德坐在炕沿上,很健談,看樣子身體還不錯,不像有些報道中說的“顫顫巍巍”了。他們這塊是采煤沉陷區,大多數家的房子不是地基下沉,就是房子扭曲,已經很危險了。有一次,羅運德坐在炕上,棚頂掉下一塊水泥,如果砸到頭上,人就沒命了。看來中央知道咱的情況,所以總理說了,“我是來給你們解決問題的。”
羅運德說,總理還問了退休後能按時領到退休金嗎?我說能,我一個月有500多元退休金。下崗的兒子也能領到低保金。生活還過得去。總理問,“低保金能按時領到嗎?”羅運德回答說能。羅運德說,總理最後對身邊的那些人說:“煤炭工人對我們國家的建設,作出過巨大貢獻。現在,他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郭韜拍的那張照片,起名就叫《這是咱們的總理》,獲了全國大獎。他特意放大一張,送給羅運德,羅運德把這張照片掛在屋子正中,天天看著,心裏美滋滋的。那些老鄰居聽說總理到了他家,也都過來祝賀,來看這張照片。
2007年1月17日,羅運德搬出棚戶區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那天是他家的大喜日子,兒子、兒媳婦,女兒、女婿,鄰居,記者、街道幹部、礦裏領導,都來了,那天熱鬧極了。羅運德什麼也顧不上、什麼也不管,他隻是把自己和溫總理的那張照片捧在手裏,第一個走出這棟不知哪天就要倒塌的舊房子。到了新樓房的時候,羅運德也是第一個走進去,還是啥也顧不上看,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張照片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這是一處64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新樓房,羅運德老人高興地說:“總理的關懷今天實現了,我多年的夢終於圓了,能住上這麼好的房I子,我還要多活10年20年,我要在這新房裏抱上重孫子。”
望著溫總理的照片,羅運德又有了一個心思,他希望有人能“給溫:丨總理捎個話兒,就說俺搬新家了!”市委書記李波在兩會上把羅運德的願望講出來,新華社的記者把這個願望報道出來,羅運德相信,溫總理一定能看到。
10盂祥禎的夢想成真在撫順莫地溝,社區幹部帶我到了孟祥禎的家。
孟祥禎是莫地溝的一戶普通居民,今年72歲,但是大家都尊敬地稱他為孟書記。社區的同誌告訴我,他退休前是撫順調味品三廠的黨支部書記,廠子就在莫地溝,現在是社區第二黨支部書記。
老人在家裏等我們,他家是55平方米的房子,裏麵很幹淨、很整潔,由於房子結構比較好,雖然僅僅55平方米,但一點都不顯得狹小,加上早晨陽光照進來,屋子既明亮又寬敞。
孟祥禎很高興地接待我們,他高高的個子,說話很沉穩,沒有其他居民的那種拘謹。
我說,那你就是這莫地溝棚戶區裏麵最大的領導。他笑著說,應該是,正科級。孟祥禎是個老黨員,1966年1月7H入的黨,到現在已經45年了。
孟祥禎說,他是1962年的高中畢業生,沒有參加高考。由於當時正是國家調整時期,不招工,他便又學了一年財會,然後分配到這個廠子的。那時候也不知道集體和全民有什麼區別,反正有了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
他先是做財會,3個月後,就到了團委,做團支部書記。結婚的時候沒有房子,就住荒地溝農村的老房子,挺遠的,每天通勤,起早貪黑,很辛苦。那時候就想,這莫地溝的房子雖然不好,能分給我一間也行啊!
後來蔬菜公司機關要了他,幹了十多年。但就因為自己是集體所有製,無法調進機關,隻好又回到這個調味品廠,擔任支部書記。1983年的時候,單位在這莫地溝蓋了房子,分給他一處5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是平房,但在莫地溝人的眼裏,就相當於現在的別墅了。後來兒子結婚,他又在前麵壓了一個偏廈,有35平方米,老兩口住進去。
我問:那你上樓的時候給你多少平方米?他說,別提了,我們住的澹那間後蓋的房子沒有房票,動遷的時候就沒有房子,不算。那時候也沒有這個概念,也想不到,其實要是辦個房票很容易,我還幫別人辦過,管這事的人我也熟悉。就以為反正也是自己住,辦不辦房票有什麼區別,誰也不能給你扒掉,沒想到真的就動遷上樓了。
孟祥禎說:“當然了,這事過去了,後悔也沒有用,政策不是給我一個人定的,總有它合理的成分,咱得服從大局。再說,動遷上樓畢竟是好事,那麼多人家的問題一下子解決了,多好。我也是受益人,不然I這輩子也別想住樓房。我原來的平房50平方米,現在是55平方米,增加了5平方米,每平米拿600元,才拿了3000元。”
來的路上,社區副書記說他是新聞人物,經常接待新聞采訪,還上過中央電視台。
我便問他上中央電視台的情況。
孟祥禎說,那天社區通知說,讓他去市委宣傳部,說是讓他作為棚改群眾代表到中央電視台錄節目。自己挺高興,這是榮譽呀!市裏對咱信任,棚改社區那麼多人,沒找別人,這不是榮譽嗎?當時有撫順、阜新、鐵嶺這幾個市的群眾代表,我們一起從沈陽桃仙機場坐飛機到的北京。不瞞你說,我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住在中央電視台旁邊的一個賓館,好像是中華世紀壇旁邊。第二天就錄節目,錄完又坐飛機返回沈陽。
我問道,第一次對鏡頭說話,你不緊張嗎?
孟祥禎說,不緊張,都是講實事,發自內心的。完事主持人還走到我身邊對我說,孟師傅你說得真好。說罷,孟祥禎有些驕傲地說:我現在經常麵對媒體。
我們都笑了。
我問道,那次在中央電視台,你都說些什麼呢?
孟祥禎說,主持人李小萌問了我改造之前的麵積,棚戶區過去的情況,還有上樓之後的情況、現在的變化。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因為在那次節目中,我說了,我的名字挺好,孟祥禎,夢想成真。李小萌樂了,是啊,真的是夢想成真了。
另外我還講,我們這個小區是2005年10月份進戶的,進戶以後,原來沒想到這麼快,也沒有想到這麼好,質量非常非常好。我們親眼瞅著,因為我們棚戶區老百姓非常關心我們樓房的好壞,在建築過程中,我們天天去看,天天去瞅。從動遷開始沒到半年,我就入住了。
現在孟師傅很忙,不斷地接受媒體采訪,到各棚戶區演講,他還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宣講團。他說:“在2006年撫順市春節晚會上,我作為棚改居民的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表達棚戶區居民的感激和喜悅之情,完事我走下台,把我的鮮花獻給在場的劉強市長,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辦好事、辦實事。”
孟祥禎現在還是東洲之星報告團成員,莫地溝第二黨支部書記,還是街道關工委副主任。
莫地社區書記王雅君說,孟師傅很有境界,我們的工作他都支持,一分錢報酬也沒有。他的房子動遷的時候,因為沒有房票,就沒有補償,他二話沒說,很理解,不容易。
R不懂得窮人,就不懂得政治請讓我來幫助你那顆放不下的心封感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