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萬師傅又給我看了那張照片,總書記打開冰箱,向裏麵看去。那是一台單門的冰箱。現在萬師傅換了一台雙門的銀灰色美菱大冰箱。
萬師傅說,住在本溪的哥哥,生活在包頭的姐姐,還有一些親朋好友,在中央電視台新聞看到總書記到了我家,就都給我打電話,那幾天,家裏的電話就沒閑著。
小孫說,萬師傅平時就經常給社區的居民義務服務,總書記來了以後,他的勁頭就更足了。這幾年,萬師傅不僅為老百姓磨刀、磨剪子,修理家用電器,還與3戶困難家庭結成“親情幫扶對子”,這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他們有點什麼事,打個電話,萬師傅馬上就過去。
小孫告訴我,在他們紅運社區,像萬師傅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
$達生話,你上彿兒找去在撫順的北厚,楊金山是個人物。
這人70多歲,在北厚有一定的號召力,敢說話,仗義執言,所以北厚不少人遇事都聽他的,拿不定主意的時候都找他商量,他說話,大夥都聽。
棚改之前,北厚有一夥人,不是市裏,就是省裏,再不就是北京,幹什麼?上訪。這群上訪者的頭,就是楊金山。其實也難怪楊金山老是上訪,他不順心的事太多,他這些年住不像個住,穿不像個穿,住房24平方米,下雨就漏,來人沒地方坐,更沒地方住。就連親家來了,也睡煤棚子。楊金山說:“以前的居住環境像個垃圾山,門前的臭水溝帶著口罩都能聞到臭味,遇上雨雪天,經常掉溝裏。這環境,讓我心情鬱悶。”
那天市委書記來北厚考察,目的就是要改造這塊棚戶區,領著人,看看多少戶,房子破到什麼程度,研究怎麼改。正好來的這個地方是楊金山家的後院,那後院還有一?條臭水溝,當時楊金山從屋裏出來,一看來了這麼些人,就聽書記說,這個地方得動,要不惜一切代價,叫他們搬出這個環境,這個環境太惡劣了。楊金山就湊過來,他什麼場合都敢上,就問書記,你說搬出去,這麼多年我們都沒有搬出去,多少開發商都上這兒來,說今天搬明天搬,你能給搬嗎?然後又問人家,你們是幹什麼的?書記告訴他,我們是市裏的,就是來研究你們這塊動遷的事。
楊金山說,當時他根本就不信,這樣的事他看了不少,好多開發商來了,看了一眼,就再也不見蹤影。所以,再有來的,再說動遷什麼的,他也不信了。他知道,開發商也不傻,誰有錢往這個地方扔?
一輩子都認為自己啥事不會看錯的楊金山,這次真的看錯了,很快,他們北厚就動遷了;很快,他楊金山就上樓了。原來24平方米,一大家子人,轉身都困難,現在56平方米,翻了一倍多,又寬敞又亮堂,南北通透,陽光燦爛,楊金山服氣了,原來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更讓楊金山想不到的是,2007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到北厚棚改新區視察。那天楊金山在社區棋牌室I裏與老夥計們殺得正起勁,吳邦國委員長走了進來,楊金山愣了一下,急忙站起身來,吳邦國委員長和他握了手,親切地問他現在的情況,楊金山高聲說道:“我活了68歲了,還是第一次住樓房啊!希望首長夏天再來這裏做客,那時我們這塊兒草也綠了,花也開了,唱歌的,跳舞1的,那才好呢!”
吳邦國非常高興,拉著楊金山的手說:“好,好,祝你健康長I壽!”楊金山也激動地應聲答道:“祝你幸福啊!”
楊金山說,吳邦國接著還到社區多功能活動室去參觀。看咱們社區I居民做的柔力球示範表演,然後還接過柔力球也認真地操練起來,大家都樂了。
楊金山是性情中人,吳邦國的到來,這讓他激動了好長時間,也讓他在北厚掙足了麵子。國家的委員長和他握手,還祝他長壽,誰有這福氣?自己在委員長麵前對答如流,怎麼樣?
以前親家來的時候,讓人家睡煤棚子,楊金山臉上無光,在親家麵前喝酒都不硬氣。這回,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親家請過來,一是吃一頓,再一個讓他看看自己的大房子,更主要的,是讓他看看咱和委員長一起照的相,咱楊金山也是個人物。
2007年10月末的一天,市委書記陪河南省的一個考察團來參觀北厚的棚戶區改造。考察團參觀了社區辦公樓、惠民超市、宣教室、手工編織室和活動室,就在北厚社區的廣場上,書記認出了楊金山,問他上樓後的情況。楊金山說:“原先我還不相信能動遷呢。你們看,我花了兩萬元就住上了新樓房,現在,暖氣通到了家,水電一應俱全,生活質量不知提高了多少倍,我打心眼裏感激黨和政府。”考察團的人和市委書記都笑了。
周圍的人都羨慕楊金山,楊金山更是得意:“我和市委書記是老朋友了。”
楊金山說,現在我可幸福了,住像住樣,穿像穿樣,吃像吃樣,別人見不著的大領導我能見著,你說這不幸福嗎?我現在什麼後顧之憂都沒有,現在啥也不想,一天就想吃喝玩樂,說老實話,這就叫幸福生活。雞鴨魚肉隨便吃,隔一段時間,還弄個王八熬個湯,保健保健,這生活你上哪兒找去?
現在,楊金山不但不再告狀,還當上了社區義務聯絡員,不但自己不發怨氣,別人發了怨氣,他還上前把人家好頓損。有一個低保戶叫楊老歪,就被楊金山訓了一頓,他說共產黨給你低保,一個月300多塊,照顧你生活,給你這個那個,沒有共產黨你早完了,國民黨那時候,你得死在大橋底下。我說你得感謝社區、感謝共產黨,他說那是。
楊金山說誰,誰都得點頭,人家說的就是在理。
現在,楊金山是北厚社區的紅人,出頭露麵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領導來了,記者來了,問什麼問題了,社區都讓他參加。他更得意了:“從中央到地方,我的朋友多著呢!”
P就說俺搬新宗了20〇7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本溪市委書記李波說:“這次人代會前,羅運德老人對我說,能住上這麼好i的房子,我還要多活20年,快給總理捎個話,就說俺搬新家了。”羅運德老人在本溪可是一個新聞人物,今年82歲了,是本溪牛心台煤礦的老礦工,1953年他23歲的時候,從河北省豐潤縣來到本溪煤礦當工人,一幹就是30年。1959年入黨,多次被評為礦上的先進工作者,還是明山區第二次黨代會的代表。一輩子勤勞、節儉、貧窮,默默無聞,可是到2003年73歲的時候,羅運德時來運轉了。
那是6月1日上午8時半,正在家裏的羅運德聽到有人喊他,說羅師傅,首長來了。羅運德急忙迎出去,一看,愣住了,脫口而出:“這不是咱們的總理嗎?”
我去過羅運德的家,他告訴我,頭一天有領導通知他,說上麵有領導要來他家看看,讓他別出門,在家等著。究竟誰來,什麼時候來,他全不知道,也不能問。也就是在這半年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來過。對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了休的老工人來說,能有一位中央政治局級別的領導到家裏來,這輩子也就行了。打那以後,市裏省裏的領導也不斷地過來,他也就習以為常了。
可是這次,他不能不激動、不能不愣住,萬萬想不到,來他家的首長竟然是國家總理溫家寶。
羅運德家裏有一台14吋的黑白小電視,每天晚上吃完飯,他就看新聞。羅運德關心國家大事,國際國內的事,政治上的一些新詞,他都知道,中央的那些領導,他都能認出來。所以溫家寶一走到門口,他就認出來了。
然後,溫總理握住這位老礦工的手。
羅運德的家原來就住在本溪市牛心台小南溝的棚戶區裏,郭韜帶我專門過去看過。我去的那天,羅運德老人的家雖然已經搬到新樓了,但是那天他又回到了這個老房子。我們去的時候,羅運德的房子一眼就能認出來,因為周圍的房子都已經扒掉了,不知是為了讓人們對總理來過的房子多看一眼,還是因為什麼,羅運德的房子一直沒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