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2005年的初冬,當莫地溝揭去麵紗,所有的樓房一下子全部展露出自己那青春亮麗的麵龐時,莫地溝所有的老百姓都驚呆了,這還是我那曾經肮髒醜陋的莫地溝嗎?!那些成片的高高聳立的漂亮樓房,真的是我的家?!

有人說,從這一年開始,遼寧的鞭炮賣得特別火,遼寧的鑼鼓敲得特別響,遼寧的秧歌扭得特別歡。外地人不知道,就問,遼寧的喜事為什麼這麼多?

一輛輛汽車掛著紅色的標語,從四麵八方湧向棚改新樓,迎麵來的車見了,趕緊給讓一讓;警察見了,趕緊笑著擺擺手。車到樓下,親戚朋友,認識的不認識的,拿盆的,捧碗的,抬冰箱的,扛電視的,三下一會兒工夫,就全都上了樓。

那天最忙的是記者,跑東家,奔西家,采訪拍照,你怎麼想的?你是怎麼看的?忙來忙去,靜下心來一想,這稿子沒法寫,因為忙了一大氣兒,就那麼幾句話,“太好了!感謝黨啊社會主義好啊!

沒有共產黨,我能住上這新樓房嗎!是啊,樸實的老百姓,此刻他最想說的,就是這些話。撫順市委書記劉強說:“我2004年任市長,2008年任市委書記,全過程參與和見證了棚戶區的改造。在棚改前居民的炕頭上,在棚改施工的工地現場,在棚改後居民的客廳裏,通過和群眾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我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充滿了感情。當棚改居民搬入新居後,他們說得最多就是‘感謝黨’和‘感謝政府’。”

曾經7次讓房的王文章老人,這次再也不用讓了,因為他身邊所有的人都有了房子。可是,這位老黨員卻不肯要一個大一點的屋子,隻要了一個35平方米的小屋子。王文章說:“那陣子大夥和孩子都說,你要那個大點的。我說你們都不懂,要那麼大有啥用?國家現在給你改造房子,比原來小房不大多了!那是25平方米,現在是35平方米,還大10多平方米呢!我說給國家節約點是點兒。”社區知道了,說啥不同意,市領導知道了,也說啥不同意。可是王文章老人執意要了那個35平方米的小屋子。

望花區古城子棚戶區霍太臣老人搬家那天,正是他66歲生日。他給自己家的大門貼上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歡歡喜喜住高樓”,下聯是“人民群眾莫忘黨”,橫批是“和諧社區”。

本溪市溪湖區豎井街道鄭桂蓮老人在棚戶區熬了50多年,現在搬到程家新樓房,她說,過去家裏太小,轉不開身。就是過年了,4個兒女隻好排隊來拜年,放下年貨就得走。想過個團圓年都難。今年好了,可以在新房裏吃頓年夜飯。想想一家人熱熱鬧鬧過個年,做夢都高興!沒有共產黨,哪有我今天哪!

撫順望花區北厚棚戶區居民金桂香,一搬進樓房,一家三代人就先肌在明殼的窗前往外看。孫女也和奶奶擠在窗前,樂得合不攏嘴。老人說,過去小平房,一戶挨一戶,喘氣都困難,現在多好,多敞亮,想看多遠看多遠。

莫地溝的李廣蓮把結婚時買的床單拿出來了,她說,原來住平房的時候燒土炕,炕上的黃泥裂了縫,冬天冒煙,夏天返潮,從來沒鋪過像樣的床單。我們結婚時買的新床單,放了十幾年也沒舍得拿出來用。現在搬新家,上了樓,終於可以把床單鋪上了。

阜新70歲的孟慶元老人,進了樓房就看不夠。他從28平方米的小平房搬到56平方米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一下子還轉不過勁來。這裏的陽台是全封閉的,門是防盜的,窗是塑鋼的,隔斷牆是鋁合金的,洗菜盆是陶瓷的,灶台是大理石的……這一切,過去想都不敢想。

本溪市程家小區的牛福德是下崗工人,一家3口在油氈紙搭的簡易房裏一住就是20多年,因為下崗,在家裏一直抬不起頭。如今不僅住上新樓房,房票上寫的是他的大名,他的腰板終於直了起來。他說,我得感謝共產黨。

本溪市彩北棚改新區的武明森,每天吃完飯就去小區散步,到社區小廣場練拳。她說,過去住小房哪兒也走不了,現在行了,去兒女家串門,也不像住小房時害怕丟東西了,這一走十幾天都沒事,都是防盜門,走時啥樣回來還啥樣。

撫順市劉山小學四年級學生李雅楠,高興地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昔日灰姑娘,如今小公主》:“我的童年是在棚戶區度過的,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冬天滿屋子煤煙味兒,夏天處處漏雨。‘8*13’大水的時候,洪水都淹到炕上了。搬進了新房子,爸爸為我布置了溫馨的小書房。我真的從灰姑娘變成小公主啦!爸爸說現在沒有了後顧之憂,要掙錢供我上大學。”小雅楠這篇作文是在社區聯歡會上朗誦的,還上了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

撫順市新地號社區的王占英,她和丈夫於2005年年初動遷的時候,在自家門口拍了一張照片,那天剛剛下過雪,還不是很髒,但是低矮破敗的趴趴房,東倒西歪。而就在這年的年底,他們搬上了新樓,他們找到了原來自家的位置,又照了一張相。現在,這裏已經是高樓林立,道路平坦,視野幵闊,紅燈高掛,來往的人群一臉的喜慶。一年不到的時間,就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照片上的王占英,換了一件新的羽絨服,丈夫雖然還是去年的那身衣服,可是環境一變,人也年輕了許多。

撫順市望花區棚改指揮部副總指揮劉誌華,在北厚配戶那天,他和一個同事陪第一戶居民去看樓,這戶是65平方米的,開門時,她怎麼也打不開。一個是因為激動手哆嗦,一個是這輩子沒開過防盜門。他的那個同事見了,連忙接過鑰匙,幫她把門打開。可是,這位房主卻堅持說:“不,你再給我關上,我一定要自己親手把這門打開。”

現在,網絡的聲音越來越被重視起來,所以,我在東北新聞網金虎論壇上,找了幾段網友的帖子:折折大名:搬入新居以後,就需要考慮自己的事業,現在我的弟弟和妹妹羽翼已經豐滿了,他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我有個家,有一個自己喜歡的事業。我跟我的女朋友處了兩年多,我們在經營蛋糕店時得到的所有的收入,這一次她也義無反顧地全部拿出來了。前段時間她也答應了,說要嫁給我,要跟我共同生活,繼續照顧我的弟弟和妹妹,照顧我母親。我感覺美好的日子離我們家不是很遙遠了。

巴拉客:因為我企業黃了,你說我在職的時候、上班的時候都沒解決房子,所以我覺得住這個平房可能要住到底了。所以這次動遷,一聽到這個消息,內心中非常高興。我家6口,三代人,原來兩間房50平方米,這次我要55平方米,我添5平方米的錢,這樣我添3000塊錢。非常非常局興。

花非花:我過去住的那個房子四周圍掉土,天天早起炕上得往下掃,耗子把土全盜下來了,四邊透風了,嗚嗚的風啊,就這麼站著有時候都吹那頭發。晚上我們學習都學到11點多12點,在炕上一個一個都圍著大被,吃飯桌子往中間一放,就在那兒學。別提我那心裏多難受了。

現在好了,看書亮亮堂堂,吃飯也香。

lunar:感謝明月照亮夜空,感謝朝霞捧出黎明。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感謝生活贈與友誼和愛情。感謝政府送來廣廈巨擎,感謝時光常留永恒公正。

中央黨校科社部主任嚴書翰,在聽到棚戶區老百姓那些發自肺腑的話語後,情不自禁地說:“使我感動的不僅僅是遼寧棚改的成果和那些醒目的數字,更是那些得到了實實在在好處的群眾發自肺腑的話語。”

3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搬上新樓的棚戶區老百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但是在他們看來,沒有比這兩句話更能表達他們的情感了。

營口市紅運社區居民王霞,動遷前家裏的房子隻有27平方米,而且早就破爛不堪,沒法收拾了。到雨季的時候,屋地都直返水。即使是這樣,動遷的時候,她也不想走。為什麼?沒有錢。她是下崗女工,丈夫患癌症多年,去世時,留下一大筆“饑荒”。現在她和上中學的兒子一起生活,每個月僅靠打工賺的400元工資和低保補助維持生活。

她眼睜睜地看著鄰居一家一家都搬走了,最後剩下她孤零零地還堅守在那裏。她不想上樓嗎?想啊,可是上樓對她來說,那是奢望,她不敢有別的要求,隻求和還在上學的兒子有口飯吃。可是,如果動遷了,房子扒掉了,那她和兒子怎麼辦呢?

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社區幹部來了,了解了她的情況,馬上向上級反映,王霞說社區幹部為她的事,跑前跑後,幫她找領導,反映情況。她當時心裏也沒有底,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政府會管嗎?萬一不管怎麼辦?那天社區幹部再次登門,對她說:“小王,你的事有眉目了,我們把你的情況反映上去之後,政府很重視,已經同意把你的費用全免了。”王霞聽了這話,根本沒信,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是不是你們怕我不搬,影響動遷,就編出這樣的話來騙我?社區幹部笑了,說,小王啊,你就把心放到肚子裏吧,這是黨的惠民政策,你有困難,黨和政府不會不管你的,這是定好的事,就等住新樓吧!

王霞終於相信了,她當時眼淚就下來了,而且當著社區幹部的麵,大聲哭了起來。哭完,她覺得心裏好暢快,因為她把心裏多年的苦悶都I痛痛快快地哭出去了。

中午兒子放學回來,王霞告訴兒子,孩子,我們要有新房子了,而且不用花一分錢。兒子不相信,說,媽,你想房子想瘋了吧!王霞抱住兒子,一邊流淚一邊對兒子說,是真的,社區通知我了,咱們上樓的費用全免了。兒子抱住媽媽,說,太好了,咱們也能上樓了,我好高興啊!

如今,王霞和兒子住進54平方米的新樓房。上樓的時候,社區幫著買了床、衣櫃、飯桌、塑料凳,還有孩子學習用的桌椅,感動得王霞又一次失聲痛哭。王霞說:“還是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啊!共產黨給了我生活的希望,我會教育兒子好好讀書,回報社會,回報這些好心人。”紅運社區居民吳傑老人快80歲了,提起自己的女兒,依然止不住流丨下了眼淚。她的女兒患糖尿病綜合征,丈夫和她離了婚,生活十分艱難。棚改前,她住在一個沒有房照的30平方米的小平房裏,房子破舊,I快要倒塌了。吳傑老兩口一年到頭總是提心吊膽,生怕哪一天房子突然倒塌,傷著女兒。老兩口盡管年紀大了,還總是往女兒家跑。當時外孫女讀高中,冬天冷得圍著棉被寫作業。夏天又悶又熱,一下雨,屋子就進水,鞋呀盆的就全漂起來。

棚改了,吳傑說女兒當時正在住院,她和老伴輪流在醫院護理,聽到動遷的消息,老伴的高血壓一下子就犯了,能不著急嗎?!要上樓沒有錢,要搬家沒有人。家裏的情況社區都看在眼裏,放在心上,她們不但幫著把該交的費用全給免了,還幫著找了房子,幫著搬了家。還說,按照政府的政策,你們家的費用政府全包了,你們就等著住新樓吧。

吳傑說,樓蓋好了,社區把鑰匙送到女兒的手裏,女兒接過鑰匙,II早已泣不成聲。女兒從30平方米的破舊小平房,搬進46平方米的新樓房,一分錢也沒拿,要不是共產黨,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的好事?吳傑的女兒流著淚對社區幹部說:“今生今世,共產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真的不知道用什麼來報答黨和周圍的這些好心人。”吳傑老人對已經考上大學的外孫女說:“你要好好念書,將來替你媽回報這些好人。”

吳傑說:“黨的政策這麼好,有這麼多好心人幫助,我們老兩口將來I!也算放心了。今天,我還要說一句,還是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