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人;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有階級性的,這是就人的生存和現實而言;基督教講在上帝麵前人是平等的,這是指人的靈魂而言,我們不信上帝,所以我們看到了現實的不平等,共產覺人就是要消滅這種不平等。共產主義就是要實現世界大同。
但是,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物質還不極大豐富的現階段,我們還不行不實行按勞分配,還不得不承認人的差別,還不得不讓等級存在。
現實是不平等的,但是,權勢、金錢、美貌、出身這些卻不是高貴的象征。
權勢和地位算得了什麼?奧地利大音樂家莫紮特說:“使人高貴的是心,我不是伯爵,但我的靈魂比許多泊也許高尚得多”。這是一個出身貧寒地位低下的大音樂家對王公貴族的公然蔑視,他看重的是人的尊嚴。
金錢和美貌算得了什麼?英國的一位家庭教師簡·愛憤怒地對嘲弄她的雇傭者羅徹斯特說:“你以為我窮、不好看就沒有自尊嗎?找們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象你我最終將通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麵前。她對金錢和地位的蔑視,卻換來了別人的尊重,提高了自身的價值。
人的生活是雙重的,人既有物質上的需求和滿足,又有精神上的需求和滿足。物質的需求是低層次的,精神的需求才是高級的,盡管人不能空著肚子去追求什麼精神享受,但卻不是隻有當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才去追求精神生活。波蘭作前家肖邦客死他鄉,臨終前知道波蘭反動政府不準把他的遺體遠回祖國,便要求他的姐姐。“至少把我的心髒帶回去。”這是對祖國的愛;朱自清貧病交加,寧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這是對民族的愛:周恩來一生嘔心湯血,任勞任怨,艱苦樸素這是對人民的愛:張誌新身陷囹圄,寧死不低頭,這是對真理的愛:張海迪身殘誌不殘,同命運和死神搏鬥,這是對生活的愛,他們所付出的愛,贏得了人們的敬重。他們對精神的追求井不是完全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
但是人井不是生下來便是高貴的,人從動物分離出來。並沒有徹底擺脫動物性,還常常保留著動物的影子,既善良又醜惡。既高尚又卑下,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人生就象是一匹用善惡的絲線交錯織成的布,”就是說,當人抑製不住自己的動物性時,比獸還不如:當人高揚起人性的旗幟時,便有如天使,所以人必須正視自己,使善良戰勝醜惡,使高尚戰勝卑下,使自尊戰勝自賤,使自己朝著完善的人性發展。
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不僅能改變世界,也能改變自己,下必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必為自己的貧寒而自收,“不義富且貴,與我等浮雲”;不必為自己的容貌而自愧,”外貌美隻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才能經久不衰”。使人人高貴的是心,是一顆善良的心,是一顆充滿愛的心是一顆自尊目強的心!
〔1990年1月26日〕
比藍天寬廣的是胸懷
“胸懷”者,即心胸,亦稱胸襟。古人稱之謂胸臆。晉人陸機曰:“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這裏的胸臆即心,心之官則思。一個人想什麼怎麼想,做什麼怎麼做,不僅僅取決於他的理想飽負,思想品德,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他的胸懷。
“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寬廣的是人的胸懷。”李清照的“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胸懷:文天樣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也是胸懷:李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這不是想象而是胸懷: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更有後來人”。這不僅僅是信仰,也是博大的胸懷:峨眉山靈岩寺彌勒龕有一副對子,說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講的又何嚐不是胸懷呢?
我接觸過一個女孩,初次見麵,她沒有跟你談瓊瑤,沒有談席慕容,更沒有談街上流行的款式和最新上映的影片,卻和你大談起李世民和秦始皇,她說,李世民固然可謂一代風流,但卻遠不及秦始皇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天下,想要的都有了,該得的都得了,但還要東臨碣石,還要麵對滄海。還要被一種不可名狀的痛若所困擾。還要對一種虛無縹緲的世界孜孜以求。
真是語出驚人,她談的是胸襟。且不論她的觀點和評價是否準確,僅這一大氣磅礴的議論就足以令人吃驚和讚歎。從中也足以見其胸懷。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這樣的人決不會為身邊瑣事而斤斤計較,決不會為一時的挫折而灰心泄氣,決不會為一時的順利而沾沾自喜,決不會為別人的誇耀或者責備所主宰,可以這樣說,一個有寬廣胸懷的人。不會為世俗偏見所囿。大都有傲然獨世的勇氣。
智者達觀,愚者偏狹,博大的胸懷是理想和知識的結晶。一個人如果終生堅信共主產義,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就會不謀私利,勇於犧性;一個人如果站在未來看現在,就會充滿信心,樂觀向上:一個人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就會比站在中國看世界更愛他的祖國:一個人如果從人生的角度看自己。就會比從自己的角度看人主而更坦然地麵對所麵臨的一切,而不去僅僅抱怨命運:同樣,一個人如果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地球,從宇宙的起源看人類的生存,就會對功名利祿淡而薄之,就會對恩恩怨怨化而解之,就是生生死死又何嚐不是坦然而處之呢?
古住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具有博大胸懷,秦始皇如是,漢武帝如是,那些被人們銘刻在心的人們亦如是,理想和知識寬廣你的胸懷,寬廣的胸懷會使你的生命更有價值,至少,也會使你活得輕鬆和瀟灑。
〔1990年1月15日〕
校正自己的羨慕點
一個人隻要不是徹底的虛無主義者,就會感覺到這世上有許許多多令你羨慕的人和令你羨慕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也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優勢和獨特之處,讓別人來羨慕自已。
一般說來,由於人們的出身、生活環境、道德修養、經濟條件以及文化水平的不同,他們所羨慕的對象就必然不同、他們所展示的那個讓別人來羨慕的獨特之處也就必然不同,一個曆經坎坷飽經風霜的人可能羨慕那種平平靜靜安安穩穩的生活,哪怕那種生活貧寒且乏味;一個病魔纏身的人可能羨慕一個體魄健康的人,哪怕那人社會地位低下卑微。也有一種反常的現象,被打成黑五類的高幹子第可能羨慕幾代都是老貧農的紅五類:一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可能羨慕鬥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工人。從目前來說,在我們身邊人們所羨慕的東西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羨慕英模、羨慕努力工作成績斐然的人,羨慕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羨慕道德高尚的人,羨慕有學問的人,但是也有些人不羨慕這些,他們羨慕的是誰有門路準會拉關係,誰能說會道溜須拍馬,誰會以權謀私中飽私囊,誰會出手大方坐高級轎車穿高級時裝,誰能喝酒半斤不醉打一手好麻將,以及外國的月亮找是比中國的圓等等。
“羨慕”,標誌一個人的價值觀念,而這種階值觀念反過來又規範著人們的行為,人們羨慕什麼就要模仿什麼,就想得到什麼,就要去做什麼。張子祥羨慕雷鋒就處處以雷鋒為榜樣。處處向雷鋒學習,被為“新時代的活雷鋒”。有的人則羨慕那些以不正當手段發財致富的人,於是不惜去冒險。成為階下囚,羨慕的不同,就會這樣引導你走上不同的道路。
羨慕什麼與讓誰來羨慕,在人生的道路上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一個人如果選擇正確的話,就會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否則就就會耽誤青春年華,甚至可能走彎路以至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我市在“雙學一樹”活動中湧現出來的那18位標兵。都是對社會有貢獻,事業有成就,無私奉獻的人。這樣的人,就要永遠被人欽佩被人羨慕被入銘記。
當然,要人人都成為這樣的標兵,對有些人來說的確是不可能的,但做為一個人最起碼的責任和義務,如果都做不到的活,就實在說不過去了,正像孟子說的那樣。挾太山以超北海。說我不行,是真不行。為長輩折個樹枝當拐杖,還說我不行,就不是不行了,而是不去做。有些事情正是這樣,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去做。有的人打起麻將很精明而工作卻稀裏糊塗,這就是聰明才智用的不是地方。
每一個人都不乏聰明才智,關鍵在於勁使在什麼地方。所以,我們應該不斷校正自已的“羨慕點”。把眼睛瞄準那些無私奉獻的人,瞄準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和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