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狼狽為奸(2 / 2)

尉遲釋義入住絳邑的第三天,晉頃公收到了周天子的傳檄,晉君立即集六卿議事。六卿中魏舒、韓不信認為晉國作為諸侯中的霸主,理應出兵。士鞅、荀寅則是為各自的私心打算,這樣,晉國四卿不約而同地表示讚同。如此,晉國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君臣一致通過同意出兵秦國。

作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帶了好頭,不但使天子有了堅強的後盾,而且間接地迫使鄭、許、陳等小國附和。六月中旬,晉、鄭、宋、衛、陳、許、曹七國確認助天子討伐秦國,約定八月在晉國曲沃(今山西聞喜以東一帶)集合,然後興兵伐秦。

宋國已書麵表示願意參與七國的聯軍,然而朝中還有大臣因出兵的數量而爭論不休。

六月二十日是小巧玲瓏從“產婦”真正轉化為專職國君的日子,她鐵了心要在這天作出合乎她心意的決定。

朝中有人反對也是正常的,因為不僅宋國,甚至其他諸侯國中的大臣也都認為,晉國起主導作用,其餘的諸侯僅是起輔助的角色——“重在參與”,遣兵三五千已足夠。蘇圩就是這一主張的堅定支持者,他振振有詞地道:“宋、秦兩國相隔數百裏,沿途道路崎嶇、盜賊出沒,三軍將士糧草供給十分困難,竊以為,我國應量力而行,不宜過度勞民傷財。”

些守舊的大臣聽了,也紛紛點頭。有了“粉絲”,蘇圩又道:“秦與宋、衛、陳、許、曹五國向來和睦共處,此次是迫於王命才集於晉國,各國貌合神離,臣以為天子想討回九鼎實非易事。既然如此,宋何必與秦結下深冤,而給秦國留下日後討伐我國的借口。”

蘇圩還保持著沉默,又跳出一位反對者:中大夫穰錆。

說起穰錆,一年前他還是位下大夫,在朝中是位可有可無的人。自從小巧玲瓏登基,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他憑借靈活的大腦,低買高賣,常常能捕捉商機,又懂理“為國出力”,所以短短數月就躍居中大夫的行列。

道:“雖然大王在多國設有解鄉鐵器、精鐵專賣點,可仍有不少賈商親自來提貨。為此,一些小規模的商鋪為做大買賣,不惜向外國賈商高息借銀。如秦、宋開戰,解鄉鐵器將主要用於戰事,製成劍、戟、箭等兵器。如此一來,原先從解鄉訂貨的小商鋪就無法按時領取精鐵、鐵器,一旦違期交貨,小商鋪的店主就算全家為奴,也賠不起外國賈商之貨款。”

小巧玲瓏聽得出穰錆繞了半個圈,是想打解鄉精鐵、鐵器的主意,她故意問道:“穰大夫可有兩全其美的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