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狼狽為奸(1 / 2)

說起封地,士鞅是一肚子的火,由於各種原因,他的封地是六卿中最少的一人,更令他感到不滿的是,自己的封地與秦國相鄰,靠他一家的力量難撼秦國,而魏舒、趙鞅、韓不信、荀寅、荀躒五卿的封地與衛、中山、鄭等小國相鄰,有機會擴張,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做夢也想找機會咬秦國一口。

士鞅道:“秦國作亂,天子率兵討伐取回九鼎,乃是順應天理,與我何幹?”

尉遲釋義沒有答複,喝下一口酒,得意地望著士鞅。

涉及自己利益的事,士鞅哪能不焦急,他催促道:“求先生賜教。”

尉遲釋義道:“若秦破,竊以為秦地十之八九將歸晉國,大夫的封地與秦最近,肯定獲利最多。”

“即使晉國肯出兵助天子,吾主也未必會消滅秦國。”

士鞅的擔心並非多餘,因為秦、晉兩國君主數代通婚,成語“秦晉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

秦穆公在位時,還曾幫助晉惠公、晉文公兩位君主登基,尤其是晉文公執政初期,秦、晉兩國還有過一段“蜜月期”。晉文公賀崩後,繼任的晉國君主對秦國漸漸疏遠,可兩國也算和睦相處,兩國沒有深仇大恨,晉君對秦國“手下留情”也是合理的做法。

尉遲釋義道:“晉君是否肯攻克秦國,我以為全在於士大夫是否懂得如何去做。晉朝中想獲秦國土地者,必不止你一人,如你能籠絡其他重臣,何患大事不成?”

士鞅道:“入口的肥肉,豈可與他人分亨。”

尉遲釋義道:“如你一人獲利過多,會引起朝中大臣勢利者不滿。若事敗,你也無須一人受罪,喪失蠅頭微利,可保自身周全,何樂而不為?”

士鞅恍然大悟:“多謝先生賜教。”

得了尉遲釋義的指點,士鞅馬上去找臭味相投的荀寅。

士鞅雖是個貪贓枉法之徒,可比起荀寅,是小巫見大巫。荀寅堪稱六卿中的“首貪”。

在曆史上,他為能從鄭國獲巨利,私下拉攏鄭國上卿遊吉,被遊吉拒絕,他由此討厭鄭國。公元前約551年,楚國太子建先逃亡至鄭國,後逃到晉國,想請晉國出兵討伐楚國,荀寅借機密奏晉頃公:“鄭國陰陽於晉、楚兩國間多年,一直搖擺不定,楚國太子建曾停留鄭國多時,鄭君對楚太子建深信不疑,如得楚太子為內應,晉國可起兵滅鄭國,然後再攻打楚國。”

晉君同意了荀寅的詭計,楚太子建也願意作為內應,後來事情敗露,楚太子建被殺,荀寅一無所獲,盡管遭受了挫折,多年來晉國“首貪”還是不會放過每一次獲利的機會。

聽士鞅說完秦掠九鼎之事,荀寅與對方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勸說晉君向秦國出兵,而且要將秦國連根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