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穩得福"與"抱財雞"一樣,利用顧客的心理,叩開了顧客的心扉、開業不久,便名聲大振,顧客盈門,每天出售烤鴨上千隻,許多飯店、賓館還與該店掛鉤,由該店固定供應宴席烤鴨。
穆棱雪茄煙廠,原是一家規模中等、名氣不大的企業,但由於他們的精明,不僅獲得了一種暢銷產品,企業本身也聲譽日高。而這無本的廣告,看上去又得來全不費功夫,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然而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容易。全國煙廠少說得有幾十家吧,為什麼隻有穆棱鼇頭獨占呢?如果該廠不是非常重視給產品起一個好名稱妙用"借屍還魂"之計的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概也不一定能捕捉到手。
6.借"宮延秘方"發大財
傳說唐朝年間,宰相魏征之母身患嚴重咳嗽病。令禦醫們頭痛的不僅是其病難治,而且老年人吃藥怕苦。禦醫經多次"開會研究",遂用中藥磨成粉和梨汁、冰糖熬製成膏,送與老夫人吃。藥未吃完,其病已愈。梨膏糖後來成了宮廷秘方。
傳說未必真實,而其藥確有療效。江蘇常州天得堂梨膏糖店,依此"官廷秘方"製成中成藥,廣為宣傳,大獲得成功。天得堂梨膏糖1979年被評為江蘇省名優產品,1988年獲全國保健產品"金鶴獎",暢銷海內外。隻因一個古代傳說,幫助天得堂發了大財。
原先本不起眼的一個小企業,卻能一下子發展起來,關鍵在於他們善於假借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宣傳自己才獲得成功,這也要得利於他們的借屍還魂之計。
第22章 借屍還魂與促銷謀略
"借屍還魂"作為一種無為而用的謀略,"借屍"隻是手段,"還魂"才是目標所在。
絕大部分產品都有著自己的生命質量周期,有時候還會因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而陷入市場危機,也有部分產品因其性能、用途及其他諸多主客觀因素在市場上不受歡迎,但這些產品還有前途,並不是被淘汰之列,那麼企業應想方設法"借屍還魂",重新占領市場。
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是很困難的,精明的經營者應善於在暫時失利受挫的情況下,捕捉機會,借一切可以利用、控製的事物來達到反敗為勝,東山再起的目的。
1.時裝公司的活廣告
巴黎各大高級時裝公司每天都在電視上做"活廣告",這"廣告"就穿在每一位節目主持人的身上。
活躍在法國電視台上的明星們的"包裝",幾乎全部被巴黎的時裝公司承包下來:有"歌壇夜鶯"之稱的女高音米海依·瑪提厄出現在電視晚會上,必定身著皮爾·卡丹的最新款式的服裝,近來名聲大振的女明星莎紮爾喜歡穿伊夫·聖羅朗的套裝來主持電視新聞節目,著名女記者安娜·辛格萊爾則由巴黎最負盛名的克裏斯蒂安·迪奧公司為她安排出場的禮服。男明星們也不例外:最受歡迎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巴提克·晉瓦納在主持"星期二辯淪"節目穿著朗萬公司的新款套裝顯得格外瀟灑......
幾乎法國所有知名度高的電視明星全都有固定的時裝公司為自己設計和製作服裝,而巴黎20多家著名的時裝公司都有專門的預算撥款為活躍在熒屏上的明星們製裝,有的公司還派出公關人員四處打探、尋找正在走紅的新秀,為之提供服務。1988年,我國著名的電影女演員潘虹去法國參加影片《末代皇帝》的首映式活動,並應邀到法國電視二台接受采訪,路易·費羅時裝公司捷足先登,向潘虹提供了上電視的全部服裝和化妝品。
時裝公司對電視明星們如此慷慨當然不是沒有所圖。對公司來說,主持人在節目中向觀眾提一句自己的服裝是由誰提供的,這就足夠了。而且很多電視節目也必定在結束時特別注明某某公司向本節目中的演員提供了全套服裝。這種做法也是借屍還魂的變相用法。
2.雙重身份的女遊客
在日本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一批到居民家中兜售貨物的中青年婦女,這批人總數有8萬之多,她們推銷的主要是婦女穿的套裙、泳衣、襯褲、短襪這類貨品。她們是專門銷售女用內衣的查爾斯公司雇用的。
從1988年開始,公司以免費旅遊作為酬勞來報償這批售貨女郎。公司出差旅費讓她們到日本國內和世界各地的旅遊點,而她們則旅遊兼推銷,辦貨,到處招搖過市,多路"出擊",分散到各處上門送貨求售。1989年,第一批795名婦女的旅行隊伍去了香港,第二批去的有1428人。1990年,有2000多售貨女郎被送到夏威夷去領略在海灘上和海浪中休假的滋味。1991年,4512名女遊商被送往悉尼度假。這個人數空前的旅遊隊伍由36架噴氣飛機,分4次才送完。公司的發言人宣稱:1993年,我們將把6000名婦女送到夏威夷去遊覽觀光。
女遊商們大都是中年家庭婦女,離開家人與同事們結伴旅行是非常難得和愜意的機會。她們推銷的效益也非常明顯。去年的各種內衣總售額達3億美元,贏利1400萬美元。
雖然查爾斯公司拿出一筆錢讓她們去悉尼等地方度假,平時還要開工資給她們,這一項一年大體開銷總數達300多萬美元。但是,麵對節節上升的銷售量,誰又能說這種借屍還魂劃不來呢?
3.好貨不如好色袋
好貨如不巧裝扮也會滯銷。有一家日用陶瓷生產廠家,出口18種蓮花茶具,質量上乘,售價合理。但產品包裝所用的是很不美觀的紙盒,消費者既得不到美的享受,又難以從包裝上看出這是什麼商品來,以至購買者寥寥無幾,銷路一直不好。有一家外商發現這種瓷器不暢銷的原因,不在產品本身,而是包裝不美,於是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漂亮的美術包裝套在原包裝套外麵,使茶具頓時增輝,擺在貨架上像一件藝術品,吸引了過往顧客的目光。人們在它的麵前駐足欣賞,加上產品本身質量很好,購買者絡繹不絕,銷量大增。同時隨著包裝的改變,售價也從原來的1.7英鎊提高到了8.99英鎊,賣價比原價提高了5倍多。
還有上海市一家玩具廠,生產的玩具性能很好,隻是因為包裝設計不美,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不能走俏。日本一位商人看出了個中問題,以低價大量收購,而後巧用借屍還之計,重新加以包裝裝演,並把中國製造的字樣換掉貼上了他們自己的商標,產品一下子就在國際市場上暢銷了起來,賣價也比原來提高了好幾倍。使我方損失很大。
4.沒利還是來利
中國茶"茉莉花"傾銷歐美,在東南亞卻不受歡迎,原來茉莉花與"沒利"諧音,當地人很忌諱。
精明的推銷商靈機一動,給茉字添上兩點,改成萊字後,與"來利"諧音,銷路立即大暢。
一字之改,舉手之勞,但在市場競爭的激流裏,此舉如小舟掉頭,由逆轉順。因勢乘便,妙不可言。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另外一商品出口事例。堪稱中國質量上乘的出口商品"山羊牌鬧鍾",東南亞大受歡迎,而在英國市場上卻滯銷。我們想不到造成這幕小小的悲劇的直接原因,居然是商品的商標本身:山羊譯成英文是"GOAT",在英語中有"不正經男子"的含意。這在典雅守舊的英國,當然令人望而生畏了。以上兩例,均說明了運用借屍還魂的作用之大。
5.素菜起葷名
唐山市粉豆製品廠的科技人員經過研製,發明了許多仿肉食品,在一次別開生麵的宴會上,每桌上了10道菜:有紅燒鯉魚、翡翠餃、餾大腸、雞蛋餅、蒜苔炒肉絲、幹炸響鈴、紫卷菜等。這些菜個個色彩鮮豔,香味濃鬱。但是該廠負責人卻告訴參加宴會的人說:"這些菜全是由豆花和麵筋做成的。"的確如此,這些菜都是用該廠生產的豆花和麵筋做製作的,既保留了大豆營養成份,又不含化學物質,而且成本低廉,每桌成本隻有十幾元錢。在場的人個個驚訝不已,這些產品的名聲也不腔而走。
6.自由女神帶來的好運
運通公司發起的為修複"自由女神"像籌資的運動,是一項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帶有慈善性質的公關銷售活動。
1983年第四季度該公司大肆宣揚,說該公司信用卡持有者每購買一次物品,它便捐助1美元給"自由女神"像修複工程,每增加一位申請該公司信用卡的新客戶,它便捐助1美元,最後,該公司為修複工程籌集了170萬美元的費用,與此同時,使用和申請該公司信用卡的人數也隨之猛增。
由該公司委托的對持有運通信用卡人士進行的電話調查表明,受調查者產全部了解這一廣為宣傳的推銷活動。其中許多人說,之所以接受運通公司的宣傳,是為了促進修複女神像和幫助運還公司成全這一"美好事業"。
運通公司用"借屍還魂"計使本來滯銷的信用卡銷路激增。
第23章 借屍還魂與處世謀略
有遠大抱負和雄心壯誌的人,是不可利用的;無理想,碌碌無為者,則可以利用。利用無所作為者,則可以利用。利用無所作為者,使自己主動,可以任意支配別人。這就是借屍還魂的處世之道。
1.被踩了一腳的扒手
法國記者安娜在東京的地鐵車廂裏丟了一個錢包。她在地鐵列車,停穩後第一個跑出車廂,焦急地對警察說:"先不要放人出站!我的錢包丟了,請你們幫我查一下。"
警察對安娜的遭遇深表同情,但看著蜂擁走出車廂的人群,無可奈何地說:"這站是終點站,暫不放人出站沒什麼問題,不過,總不能對每一個旅客部進行搜身吧!"
安娜語所堅定地說:"不用搜身,隻要讓男人們脫下鞋子,查看一下腳背,就能找到扒手。"
"這是怎麼回事?"
"剛才我在扒手的腳背上狠狠地踩了一腳,上麵一定會留下我的鞋跟印跡。"
原來,安娜當時在車廂時覺得身後的一個男人將一隻手伸向她的胸部。她知道如果自己叫喊,就有可能吃刀子。她急中生智,裝作被前麵的人擁了一下,狠命地向後跺了一腳。
警察依照安娜的提議,讓男旅客集中在出口處,並一一脫鞋檢查。果然發現有一個男人的腳背上有一塊紅腫,其形狀與安娜的高跟鞋後跟形狀吻合。警察在他的身上真的搜出了安娜的錢包,警察好奇地問安娜:"當時你踩了背後男人一腳,怎麼能斷定他是扒下,而不是一般乘客呢?"
安娜微笑地答道:"我那一腳如果踩了別人,那人一定會大喊大叫,說不定還會臭罵我一通。但是,被踩者默不作聲,這說明,他就是扒手,因為怕暴露他的偷盜行徑而不敢聲張。"安娜在扒手的腳上踩了一下,以此作為記號,終於使扒手落入法網。憑腳上的印跡來識別扒手,實質上屬於借屍還觀之計。
2.死人"複活"
民國時期,福建省某縣有一婦人樓氏,家有獨子20歲,娶妻鄭氏。鄭氏姿容美麗,夫妻二人非常恩愛。不久樓氏的兒子猝死樓氏哀哭不已,鄭氏也痛不欲生。此後,鄭氏每天幽居房中,吃素念經。樓氏見兒媳年輕守寡,對她非常憐愛。
一天,忽然有一人帶著一個男子來到樓氏家,聲稱此人是樓氏的兒子。樓氏大驚,她講自己的兒子已死,怎麼會活過來呢?而且此人相貌也和她兒子不一樣,但這個男子不管她怎麼說,跪在樓氏前連連呼喚母親,又說"兒子已經借屍還魂了"。樓氏更加驚奇。和男子同來的人說:"他是我的主人,已經死了兩天,今天忽然蘇醒。家人見他醒來都高興,但他看了四周後卻說:'這不是我的家!'家人以為他在說胡話,不料他起身便走,並告訴家人說他是樓氏的兒子,他家在城裏、接著又談了許多樓家的事惰。家裏人懷疑他是借屍還魂的人,所以帶到你家,驗證一下。"樓氏半信個疑,問他家裏幾件事,男了回答得得清清楚楚。樓氏相信了,便伏在男子的肩上大哭起來。
男子問:"我妻子在哪裏?"樓氏問答說:"在房中。"鄭氏見那男子大吃一驚,不知所措。樓氏告知她:"這就是你的丈夫。"接著講了經過。鄭氏說:"我夫屍體早就腐爛了,怎能把不認識的人作為我夫?"樓氏再三證明此人是自己的兒子,鄭氏還是不聽。樓氏愛子心切,強迫鄭氏把此男子認作丈夫。鄭氏說:"讓此男子說一說我和丈夫平日說過的枕邊話,也好作一個證明。"樓氏把男子帶到外邊去問,男子說得清清楚楚。"鄭氏知道後哭道:"這真是我的丈夫。"樓氏見鄭氏已認夫,就讓那男子先回去,說以後兩家可經常來往。那人告辭而去了。
樓氏有個侄子住在隔壁,年少氣盛,不信迷信,認為這是個騙局,於是告到縣署。知事接狀後派人把樓氏、鄭氏及那男子帶去。聽了他們的申訴,知事首先講借屍還魂荒謬,但由於那男子講得太逼真,這又是奇事,可先在吾內住幾天,別的人都回家去。知事把男子留在署內,同時派人查訪他的舊家,得知他叫何瑞生。一日知事設宴款待男子,直至喝得酩酊大醉,扶入內室不久就入睡了。忽然一人在男子的耳邊高喊:"何瑞生,你妻子被人殺死了。"男子被驚醒,忙問:"是這樣嗎?"那人就抓他去見知事,男子知道事情敗露,不得不供出實情。
原來此男子早就與未嫁前的鄭氏私通。自鄭氏出嫁後,二人苦於不能相聚,鄭氏就殺死了丈夫並出了此計,以便於二人相廝守,不料竟被知事看破,何瑞生和鄭氏認罪被誅。
3.被聰明所埋沒的人
一天,上海某派出所收容了一位在大學行竊的青年。在審問中,這位青年說不清自己是哪裏人,但按他攜帶的身份證,民警聯係了當地警方:請協助查查,葛留敏,男,生於1970年12月12日,籍貫寧夏鍾縣某村。不出半小時,對方告知說,此人早在兩年多以前就患病死亡。難道是死人複活了嗎?
事情原來是這樣:1991年8月,貧窮的豫西史灣村沸騰了,本村青年石天龍考取了西安某高校。帶著一股純樸的鄉土氣踏進高等學府的石天龍,由於他的聰明和勤奮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擔任學生幹部。但在社會上經商熱的影響下,石天龍也按捺不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牛刀小試,賺了800多元。此後,他深深休會到錢的作用,把精力放在收集信息和投機經商上,賺了錢就遍遊全國名山大川,吃喝玩樂。由於他經常曠課和考試不及格,學院給他做出留校察看一年的處分。因為他投機失利,負債累累,而且不思悔改,就在他距畢業還差四五個月時,被學院勒令退學了。
被逐出校門後,石天龍無法擺脫內心深深的失落感,為平衡自己,他決定另起爐灶,重新報考大學。為此,他把自己關在小屋中,日夜複習課程,但不久他獲知被勒令退學者兩年內不允許再報考大學。他等不及了,聽一位同學講寧夏那地方落後,錄取分數低,他就找到那位同學去了一趟寧夏。那位同學的哥哥是村支書,為人直爽,還說村中有一位叫葛留敏的,與石的年紀一樣,剛病死不久,戶口還來注銷,不如就讓石先叫葛留敏。葛留敏生前大字不識,空白的檔案任由石天龍來填。幾分鍾後,死去的葛留敏又"複活"成了應屆高中畢業生,而且手續一應俱全。當年8月20日,杭州某高校的通知書發向寧夏,葛留敏以高出錄取分數線100分的成績而再次考中,天之驕子的光環重新照耀在他的頭上。
到了名牌大學,石天龍任學生幹部,很會處事待人,城府又深,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為掩人耳目,他每月偷偷給自己寫一封信仍進郵筒。由於他學習有基礎,這樣就順順當當過了三個學期。但他不久就舊病複發,一味尋思怎樣賺錢。到第四學期,他碰到從前未學過的課,而監考特別嚴,結果他7門課倒有6門課開了紅燈,連補考的機會都沒有了;他在大學呆了兩年,終於又被清除出校門......
再次離開學校,他已不再為生計擔心了。他在一間民房安頓下來,經常出沒於杭州的一些高校,因為"故地重遊",屢屢得手。後來他從杭州消失,轉向了上海,主要仍在大學校園內活動,最終翻船而露出了真相。
石天龍在第一次被勒令退學後,借用葛留敏之"屍",重圓大學夢,此乃"借屍還魂"之謀。但由於他惡習難改,盡管計謀設計得天衣無縫,但沒有不透風的牆最終還是敗露了。
第24章 借屍還魂與管理謀略
借屍還魂用在管理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沒有作為的勢力來達到自己目的之策略。管理中的往往會遇到難以駕馭的情形,這時就要借屍還魂,尋找合適的靠山。
該靠就靠
當我們還是孩童時,就被告知:不要靠大人,要靠自己。《國際歌》中。也唱"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將這種思維方式帶到商場上,往往導致孤軍奮戰的結果。
新管理學要奉告企業家的是"該靠就靠",活人不能讓尿憋死。下麵這個故事可算一精彩關於"靠"的舉措。
六十年代,香港的股票市場曾發生過一場巨大的股票買賣風潮。這一風潮險些把資金雄厚的彙豐銀行置於死地,為此,他們不得已采取緊急高招。
六十年代的鍾聲剛剛敲響,美國幾家大公司便開始實施一項驚人的計劃;壟斷香港金融界,爭取香港控製東南亞。計劃一出台,美國金融大亨們紛紛來到香港。
香港彙豐銀行是美國人的"眼中釘"。這個金融集團,在香港有著雄厚的根基和社會基礎,實際上起著香港中央銀行的作用。不過要打跨它,談何容易!
美國金融界的人士進攻彙豐的策略在香港之行前夕,就已成文。他們首先利用香港當時的股市傳播信息係統不變的條件,大量收購彙豐銀行股票。霎時,英彙豐銀行股票翻了幾個跟頭,成為人們行手發財的象征。緊接著,美國人在一兩天內把持有英彙豐銀行的股票大量向市場拋售,並故意造謠中騙,大殺彙豐銀行,等等。霎那間,彙豐銀行股票價格一落千丈。形勢對彙豐銀行十分不利。很明顯如果香港彙豐銀行不能及時處理這起股票事件,那麼,自己隻有破產。誰知形勢比預料的還要糟糕,就在彙豐銀行準備大量吃盡股票時,分布在全港的各分支機構也頻頻告急:許多不明真相的儲戶紛紛提款,如果繼續營業,就會徹底破產。
一份份寫有"絕對機密"的電文飛到彙豐銀行的總部,總部決策人陷入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困境中。
麵對美國金融界的挑戰,彙豐銀行開始進行反擊。他們開始安定民心,穩住大局。然後,他們馬不停蹄地四處貨款,先找老關係戶,不行;再找新關係,也不行;最後找到香港黑社會組織,請他們助一臂之力......一切一切都未奏效,借款工作人員四處碰壁,誰也不肯把錢借給即破產的倒黴蛋。"怎麼辦?"英彙豐銀行總部陷入沉思。
真是水火無情啊!俗話說,遠水不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在這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麵前,彙豐銀行急中生智,找到了一劑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那就是向香港的大後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求援。
對於美國金融界的野心,中國大陸駐港金融機構早已覺察,並曾多次給彙豐銀行許多暗示,但遺憾的是,英彙豐銀行沒有覺察而終成"空頭支票。"如今在這極為關鍵的時候,大陸機構本著穩定香港的目的,決定支持彙豐,保證香港的經濟穩定。中國大陸駐港人員把香港的情況緊急告知北京。作為中國金融的權威機關--中國人民銀行立即作出決定:支持英彙豐一定數量的貨款,並迅速指示駐港人員火速辦理入帳業務。一切都以最高效率進行。與此同時,香港新聞界最快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英彙豐銀行聯手並進"、"彙豐銀行信心的一票來自大陸"等等大小標題,無論何時何地,到處都充滿著大陸人的熱切與溫暖,更洋溢著骨肉魚水之情,香港是中國母親的兒子。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更何況此時此刻的小港兒身陷困境呢?作為母親,能不牽腸掛肚嗎?支援小港兒,正是作母親的愛,體現著母子連心的情愛。
"山外青山樓外樓。"美國金融大虎,何敢在武鬆腳下猖狂,在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支持下,香港金融市場發生了大變化,股民們深深知道,英彙豐銀行有中國銀行撐腰就意味著:彙豐銀行的資本都押在中國大陸上,彙豐銀行的資金信用有保證了。緊接著,彙豐銀行的老儲戶也看到這場金融大戰的前景。霎時,彙豐股票價格直線上升,儲蓄額獨領風騷,形勢轉向對英彙豐銀行有利的這一方麵來。現在,美國金融界大敗收兵,威風掃地。本想來港吃掉彙豐銀行,聰明反被聰明誤。
戰局已經明朗。美國金融人士被迫與英彙豐銀行進行談判。美方的條件:由於高價吃進,低價拋出,他們已是連連虧本。為了彌補損失,同意將一個航空公司拱手相讓。英彙豐銀行的條件:為了保證香港金融的穩定發展,決定讓美方的一部資產保留在香港同時,嚴重聲明,美國不許幹涉中國內部金融市場。
這是一場漂亮的金融大戰。事後,美方一位高級金融官員說:"英彙豐銀行邀請中國人民銀行這一招借屍還魂太絕了,也太狠了,使我們幾乎徹底崩潰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