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借屍還魂(2 / 3)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菲利浦也不能幸免,陷入了奄奄一息的垂危之中。兄弟倆幾經奮力撐持,菲利浦才勉強生存下來。

正當非浦電器公司恢複元氣、重振旗鼓之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荷蘭。1940年5月荷蘭被德軍占領,猛烈的轟炸。使菲利浦的廠房設備所留無幾,剛接任董事長不久的布利茲。菲利浦被捕入獄。

戰後,布利茲被釋放了,他率領家人及部分職工重建菲利浦家園。他大力吸收發達國家的資本和先進技術,"並按產品建立分門別類的生產部門,在董事會下麵成立經理局,統一領導生產,研究新技術新產品和推銷策略。經過這一係列的努力,到50年代中期,菲利浦公司已成為荷蘭的3大超級企業之一了。從70年代起,該公司大量增加科研經費,發展高科技產品,以電子計算機等更新產品爭占市場,用電視機、錄像機與世爭雄。現在菲利浦的名字已遠播世界。菲利浦公司正是采用"借屍還魂"之計,才得以絕處逢生。

世界步入了20世紀80年代,醫學領域由於高科技的滲入,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先進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使人類的壽命延長了許多。延年益壽的人們開始渴求永駐的青春容貌和精力。

迎合新時代的新要求,抗衰老藥研究熱潮在全世界掀起。杭州中藥二廠的廠長馮根生注意到了這一潮流的發展,他感到了曾一度遭到冷遇的古老中藥正在吸引著人們探求的目光,"國寶"大放光彩的時機就要到了。他決定"借屍還魂",推出抗衰老中藥。他迅速組成了一支強有力的科研隊伍,開啟古醫書的金匱,叩響神秘的帝王宮門,涉足民間沃土僻壤,從多如繁星的古方、秘方、驗方中進行細心地篩選,終於得到一種配劑嚴謹而不紛繁、藥味合理而不怪僻,甚至不會出現副作用的滿意處方--明朝永樂太醫院的秘方。

1979年根據這一秘方整理炮製而成的"青春恢複片"問世,這是真正的國藥。經過動物實驗和臨床驗證,結論是:1.無不良反應;2.具有非特異的廣譜作用;3.有調整或正常化作用,不論肌體的功能是亢進或低下,均可恢複正常;4.能起到保護肌體的作用,沒有西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卻有堪與西藥相媲美的效用和裝潢。

嗅覺靈敏的港商首先看到了這一抗衰老新藥所具有的無與倫的競爭力。1982年,中國國家醫藥總局專為對外介紹"青春寶而組織學術交流團赴港,由馮根生任團長並作報告,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港方報紙整版整幅的廣告,連篇累讀地報道,美聯社也發了專稿:"人間喜獲'青春'寶,世界爭傳抗老篇"。馮根生借屍還魂堆出的青春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1987年,"中國青春寶公司加拿大分公司"成立。這是我國中藥行業中第一家與外商合資經營的企業,馮根生出任董事長,成為"國藥"傳人中越過國境飛向世界在第一人。

第21章 借屍還魂與創業謀略

"借屍還魂",原意是指使己經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式生還。在作為計謀運用時,它的實質是利用沒有作為或不能有作為的事物而加以控製。對有作為、難以控製的,則不以施計。

"借屍還魂"這一謀略,名為"借屍"實際上是為了"還魂"。許多成功的創業者在運用此計在商戰中派生出許多妙計來:

收購和兼並瀕臨破產的小企業,重新進行改組,使企業起死回生;借用一個新的名字,使舊的產品複活;將舊產品進行改頭換麵,使老舊產品獲得重生。還可以借用本地的人文曆史"舊瓶新裝",建立企業的新形象及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度過難關,等等。

1.塑料廠的騰飛

某市塑料廠始建於1956年,是一個集體小廠。1984年以前,有職工30人,房屋5間,主要產品是木製家具及辦公用品,由十來個木匠勉強支撐著企業的生存。1979年,該廠為了打個翻身仗走上致富道路,土法上馬自製一台年產30噸高壓塑料薄膜生產設備,由於產品單調,質次價高,銷路不好,企業瀕臨倒閉邊緣。1983年,該廠向銀行申請外彙貸款90萬美元配套人民幣貸款100萬元,用於從日本引進一套高密度聚乙烯單向拉伸薄膜生產線,生產塑料製品。

銀行接到企業申請後,對這個小小集體企業竟有如此大的胃口感到有些懷疑。為了爭取銀行貸款,企業有關人員建議銀行進行項目的可行性調查研究、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項目進行評估論證、銀行經實際調查,認為項目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產品在該省也屬短線產品。其後,銀行決定向該廠發放90萬美元的外彙貸款和100萬元人民幣配套貸款。經過一年零四個月的緊張建設和設備安裝,1985年4月正式投入生產,當年實現產值222萬元,上繳利稅33萬元。該廠被市政府授予引進國外技術先進單位,產品被評為市、省、輕工業優質產品。而且該廠引進技術的成功,為我國塑料行業填補了一項空白,並保證了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紙的國產化。

用貸款來發展企業,幾乎是每一個白手起家的經營者的必經之路。這些經營者在這裏運用的就是借屍還魂的辦法。

2.借勢而行的圈套

一種客觀存在的外在力量,乍看起來,對於自己是一種現實的威脅,是一種不利因素。但是若能巧放圈套,這種威脅之力將成為我揚帆之風,使不利變成了有利,他力變成了己力,何樂而不為。所以在現代商戰中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精於借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屢試不爽。這是借屍還魂在商戰中成功運用的結果。

在我們麵前有三條河流通向目的地。一條是逆流而上的,一條是靜止不動的,一條是順流而下的,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第三種,不錯,我們應當借勢而行。現實之中,我們應當注意尋找可以借勢的東西。因為有了它們,我們可以省去許多的精力和時間,也許它可以幫我們達到我們原本不能到達的地方。

胡雪岩攀貴而發家的故事便能說明問題。胡雪岩是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出身貧困,後經商致富,並與洋務派官僚左宗棠相交得以為官。由於屢建功勳,被皇帝賞給頭品頂戴,穿黃馬褂。但他並未放棄經商,始終保持亦官亦商的身份,人稱"紅頂商人"。

胡雪岩小時,家中貧窮,無力送他去私塾讀書,他便在家自學,慢慢地粗通文墨。後經親戚推薦,到杭州阜康錢莊當學徒。三年滿師後,僅能為錢莊跑街。所謂跑街,即為錢莊招攬生意和討要債款者。當時的杭州,有很多候補、捐班的官吏。他們花錢捐了官,就等著有空缺時外放做知縣、知府一類的實職官員。由於花了很多錢捐官,在候補期間,他們中許多人兩手空空,隻能向錢莊借貸度日;即使補了缺,上行時打點也需要錢,還得向錢莊借。胡雪岩充當錢莊跑街,主要就是招攬這批人的生意以及督催他們到期還錢。這是一個不好幹的苦差事,想做得圓滿,既需處處小心,笑臉相陪,軟不行時還得來點硬的,軟硬兼施。胡雪岩以他堅強的毅力挺了下來,並逐漸鍛煉得機敏、潑辣、善於投機,留給他人的印象則是慷慨好義,能濟人急,所以贏得了人們的信任。這一切都為他後來的發跡打下了基礎。

關於胡雪岩的發跡致富,有種種傳說,比較流行的是說他曾借錢助人,受助者後來為報恩又支持他開錢莊,以至發跡。至於他所助之人:一說為王有齡,一說為湘軍的一個營官。王有齡是當時的浙江巡撫,年輕時因父親去世,曾貧困潦倒,流落杭州。一天他遇到正跑街的胡雪岩,胡見他氣度不凡,不像沒出息的人,便詢問他為何這般落魄。王將自己的處境對胡講了,胡表示願助一臂之力,可送他進京謀官,遂將剛為錢莊收上來的一筆500兩銀子借給他,他不願接受,怕胡回去後會受老板責罰。胡表示沒關係。有什麼風險自己一人承當。王千恩萬謝地拿了錢北上,終於找到有權有勢的故交,當上了浙江糧台總辦。王得官職後便去找胡雪岩,將以前所借的銀子加上利息奉還,一再致謝,又讓他辭了跑街工作,支持他自辦錢莊。幾年後,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又保薦胡雪岩接任糧台,使胡成了掌光位老大食的最高官員。胡本有經商才能,錢莊已經營得很紅火,加之掌管糧食,其事業就更興旺了,相繼開設了不少店鋪,並與外商做生意,手頭周轉之錢常以千萬兩計,終成為富甲杭州的大商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湘軍的一個軍官到胡雪岩所在的錢莊借貸銀2000兩。當時老板不在,胡雪岩自作主張借給了他。老板回來後知此事大怒,將其趕出店門。不久軍官來還錢,在路上遇到已失業的胡雪岩,見他似乎很窮困,問明原因,知是為自己借錢事所致,深覺過意不去,便請他去軍營,供以鮮衣美食,並把自己暴得的10萬兩白銀交給他去開錢莊,後又輾轉把他引薦給浙江巡撫王有齡。由於王的扶持,胡雪岩從而漸漸致富。

不管哪種說法,都能看出胡雪岩之發跡與王有齡密切相關。正是受知於王有齡。由於王的扶持,胡雪岩從而漸漸致富。自然,王有齡對胡傾心倚重,也在於他自有讓人信賴的品質和能力,而且是一般商人所難以企及的。

輔佐左宗棠則是胡發財生涯的又一大手筆。胡雪岩發跡的時代,正是太平天國起義轟轟烈烈、太平軍在江浙一帶往返馳騁之時。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第一次圍攻杭州,不久即主動撤離。王有齡趁機派胡雪岩去上海等地采辦軍糧軍械。胡看出太平軍的轉移是一種策略,還會集中兵力卷土重來。杭州城恐難守住。胡將自己的錢莊等店鋪資金悄悄轉移到上海。果然,鹹豐十一年(1861年)底,李秀成率太平軍再度攻克杭州,王有齡走投無路,自縊而死。當杭州被攻陷之時,胡雪岩正押著貨船20餘艘,自上海滿載軍糧和各種軍需,駛入錢塘江來。當他得知太平軍已占領杭州時,就沒有讓船靠岸,而是立刻把船裝扮成商船模樣,分散開來,溯江而上。這時太平軍雖已占領杭州附近地區,但因水師力量不足尚末控製住整個錢塘江,故胡雪岩有機可乘,順利地將所運之糧藏匿起來,然後去廣信(今江西上饒二帶)謁見帶4萬湘軍援浙的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並將所匿之糧獻給左軍作軍糧。所以左讚他"急公慕義,勤於有為,"並在同治元年(1862年)初,任命他為左軍辦用收台和轉運局務。從此,胡雪岩就與左宗棠建立了親密的關係,而巳對左多方加以輔助。

同治三年(1864年),左宗棠率湘軍攻破了杭州城,胡雪岩也隨之衣錦還鄉。戰後的杭州一片狼藉和混亂,左宗棠"設賑撫局,收養難民,招商開市",這些事少不得又要借重熟悉杭州市情的胡雪岩。胡"經理賑撫局務",設施粥廠和難民局,安置難民。後又設警學、義塾、醫局"凡進行養死賑財恤窮之政,無不備舉"。他還不時到處募捐,不捐者則找名目加以報複,為此得罪了不少商人。他的錢莊業務在這一時期發展相當迅速,因清軍將領進入杭州城後,大肆搶掠,所得不下千萬兩銀都存到他的錢莊。他用此購貨從事貿易,設商號於各市鎮,"獲歲利數倍,不數年,家資逾千萬,富甲天下"。

同治四年(1865年),左宗棠以閩浙總督銜離浙入閩,到福州後寫了奏章,要求調胡雪岩等人來閩相助。胡雪岩到福州後,建議左宗棠辦福州船政局,造船以加強清軍水師力最。左宗棠接受了他的意見,並上奏朝廷。同治五年(1866年)清廷批準試辦,左宗棠委派胡雪岩主持船政局的"延洋匠、雇華工、開藝局"等事務,造船的機器也由胡從法商洋行購進。"同年9月,左宗棠奉調入陝甘,推薦沈荷貞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安排胡雪岩任提調,兼管浙江轉運局。此時胡還被保薦為候補道,加布政使銜。5年後福州船政局選出輪船10餘艘,成為中國第一家新式造船企業。

左宗棠任陝甘總督後,在西北鎮壓了撚軍和回民起義軍,後又進至河西走廓,指揮清軍出關西征新疆,被授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光緒三年(1877年),消滅了阿古柏及投靠他的回民叛徒白彥虎等反動勢力;收複了新疆南、北路。左宗棠的西征,得到了胡雪岩的大力相助,他為左主持上海轉運局,購過西洋軍火,轉運東南糧餉。

左宗棠在新疆麵對的阿古柏等敵手有英俄的支持,用的是來自英俄的武器,左軍如沒有洋槍洋炮,實在無法與之抗衡,所以左宗棠急切盼望胡雪岩為他多采購新式西洋武器。胡雪岩對此事全力去辦,不但廣為采購;而且注意挑選最精良的武器,及時運送到前線。左宗棠對胡雪岩經辦武器之事評價很高,說他為速定新疆立了一大功。

除了軍火外,籌餉是左宗棠西征最傷腦筋的事。當時朝廷無錢,決定由東南各省協濟左軍軍餉,稱做"協餉",但東南各省大都賴著不給或少給。在這種情況下,左宗棠隻得借重於胡雪岩,讓他借洋款。胡雪岩是一手經理左宗棠全軍餉銀運解事項的人,他先是催領東南各種協餉,催不到隻好去借洋債湊上,洋債未到手時也向華商借貸,總之務使軍餉接濟得上,讓左宗棠可以專心西征。對胡雪岩的幫助,左宗棠十分感激,稱讚他"功績與前敵將領無殊",與自己"萬裏同心"。

胡雪岩經手的洋款,主要是從英商洋行中借的,前後共6筆,總金額達1700多萬兩。這些洋債利息很高,總數接近借款的半數,即800萬兩,所以受到時人非議,說它是"飲鴆止渴"。通過借這批款項,胡雪岩個人得到不少好處;傭金可能在200萬兩以上,一下子發了筆橫財。

左宗棠在西北期間,胡雪岩還協助他辦了一些洋務,以開發大西北。光緒三年(1877年),左宗棠要在蘭州創辦甘肅織呢總局,他讓胡雪岩去訪求織呢機器,經胡在上海與德商泰來洋行接洽,訂購了全套小型的毛織機器數十台。胡還雇了德國技師去安裝機器和傳授,因機器笨重,一路上開山辟路,直到光緒五年(1879年)才運到蘭州。第二年在蘭州正式開工生產。從此,在中國內陸腹地誕生了第一家新式工廠。光緒六年(1880年)左宗棠又讓胡雪岩買一套開河機器開鑿徑河,以解決西北幹旱問題。胡從德國人手裏買了一套機器,並雇請了幾位德國技師前去操縱機器,開鑿出一條長200裏的正渠,在西北高原用機器開鑿河渠,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創舉。

胡雪岩盡心竭力輔佐左宗棠,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左宗棠自然多予酬勞,除了在購武器、買機器、借洋款中少不了他的好處外,在官銜上也盡力為他爭取,使他的官銜越升越高,直至被朝廷授予一品頂戴,眾人稱他為"紅頂商人"。最後左宗棠還為他向朝廷請賞黃馬褂。穿黃馬褂是清代官員們夢寐以求的榮耀,沒有特殊功績的人,皇帝是不會賞穿的。胡雪岩即戴上了紅頂子,又穿上了黃馬褂,可謂榮華富貴集於一身,沒有哪個商人享有過他這樣的殊榮。

縱觀胡雪岩發跡的一生,他無非用足了一招妙計"借屍還魂。"

3.鍋爐設備廠貨款獲生機

某市鍋爐燃料設備廠就是一個三次及時爭取到急需的資金而迅速扭虧增盈的典型例證。該廠在1986年以前,由於種種原因,連續多年虧損,工廠因固定資金呆滯無法組織生產。1988年後,主管部門決定對該廠進行整頓和租憑承包,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並由該廠投入全部科技力量,成功研製開了三型分離可調試多功能油(汽)燃燒器。該產品在科技展覽會受客戶普遍歡迎,簽訂了貸貨合同100萬元。但由於工廠已有較大的虧損包袱,無款組織原材料的購進,便於1988年10月向銀行提出申請貸款10萬元。由於企業及時獲得貸款,購進了鋼材100噸,確保了新產品的生產。到年末,已簽的100萬元供貨合同全部兌現,實現銷售100萬元,利潤15萬元,摘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並歸還了銀行貸款與以前欠款18萬元,使企業重新煥發了市場競爭的活力。

1989年,根據國家治理整頓的要求,使該廠新產品的投資額大幅度減少,企業又一次麵臨虧損、停產待工的嚴峻考驗。現實使企業意識到必須多方位、多層次開發產品,該廠決定對現有的鍋爐鏈條爐排進行更新改造。產品改型後,性能優於原來,又值市場旺季,訂貨量不斷增加。但企業按照合同組織生產備料時,原材料持續漲價,資金不足,眼看就要錯過市場銷售的最佳時機。經再三衡量,該廠決定申請貸款10萬元,後經銀行審查批準發放。企業用這筆貸款及時購進鋼材10噸,鑄鋼件10噸,保證了生產正常進行,年末實現銷售173萬元,利潤5萬元,歸還了貸款,使企業的市場竟爭力大大增強。

進入90年代,由於國家重點工程投資不到位,以及企業間"債務鏈"越鉸越死,出現了生產滑坡。在這種不利情況下,該廠把眼睛瞄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上馬鍋爐維修和輔助零部件的加工任務,1990年2月初與江蘇某單位簽訂了生產2台鏈條爐排的合同。在落實還款來源的前提下,又一次及時爭取貸款4萬元,購入中板12噸。6月末,這2台爐排發出並實現了銷售,收回貨款5萬元,盈利1萬元,並按期歸還貸款4萬元。從而,該廠既擴大了生產經營規模,又實現了資金增值。

從本例企業發展的全過程看,由於三次及時而又成功地獲得必要的資金,在全國市場普遍疲軟、原來效益好的企業也發生虧損和效益下降的情況下,該廠反由多年虧損而一舉扭虧增盈;由全部停產到恢複生產進而增產。這些充分說明,如果沒有及時爭取到生產資金並將之投入,企業就不會有今天的經濟效益,也就無法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與力度得到逐步加強。因此,貸款這一借屍還魂的妙計值得我們借鑒。

4.瀕臨絕境的吉普車

1988年,在一次全國汽車會議上,一些與會代表對擁有龐大隊伍的吉普車頗多議論,認為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吉普車的密封性、舒適性差,車型不美觀等缺陷越發明顯,而且大部分車已經到了大修甚至報廢的程度。吉普車麵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這些議論,使平頂山市交通局趙福民的心為之一動:河南省有3萬輛吉普車,如果能對這批吉普車加以改造,"借屍還魂",或許能使將被淘汰吉普車起死回生。

於是,他經過對吉普車改裝方案進行了可行性論證,決定和平頂山交通局建立一個改裝總廠,並很快從全國各地聘來80多名技術人員。

麵對一輛輛停放在廠內待改裝的舊吉普車,平頂山汽車改裝總廠總一班人仔細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經過多次論證,確定了最終改裝方案。

他們保留了吉普車爬坡力強,涉水深等耐用特性,加長車身,並將原布篷車身改為金屬衝壓車身,以增加密封性;用軟材料裝飾,座椅改為半自動可調式高背全泡沫座椅,以增加吉普車的舒適性,並增設空調機和收放機。該廠還規定,用戶可依據自己的喜好任選車型及車身顏色。

經過平頂山汽車改裝總廠"打扮"後的吉普車既保留了良好的越野性能,又增加了舒適性和密封性,因而大受歡迎。近乎報廢的舊吉普終於借屍還魂,重展風姿。

5.巧用金字招牌

在1983年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著名相聲演員馬季曾表演過一個做假廣告推銷"宇宙牌"香煙的節目。當時全國成千上萬的觀眾收看了這台晚會,其中包括獨具慧眼的穆棱雪茄煙廠的人員。當時並沒有什麼宇宙牌香煙,純屬藝術虛構,但他們卻產生了一種逆向思維:通過這個節目,"宇宙牌"算是臭名昭著了,但由於此節目通過電視在全國全年收視率最高的黃金時間播放後,影響極大,如果真的生產這種牌號的香煙,人們也知道此煙非彼煙,出於好奇心,一定會有好銷路,於是決定生產宇宙牌香煙。果不出所料,宇宙牌香煙樣品一問世,就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趣,訂貨者蜂擁而至。一時間,在列車上,機場上,旅店裏,"宇宙牌"香煙成了人們的"寵物"。

穆棱雪茄煙廠的高明之處在於,先找到一個信譽良好的"金字招牌",再往自己頭上套,真可謂事半功倍。

由於招牌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形象、經商者的實際利益,因此在"招牌"上不少人挖空心思。在深圳鬧市中心區的國際大廳內,有家由江蘇鎮江、香港、深圳三方合資興辦的香江酒樓。凡光臨此店的顧客都會不約而同地點名要嚐"抱財雞"。這"抱財雞"原來是鎮江的一道名萊,肉味香嫩可口,湯鮮羹養,營養豐富。然而,如果你要問鎮江人何為"抱財雞"?得到的答複隻能是"不知道"。原來,此雞原名叫"柴把雞",此名在南國異地不易被人接受,還易引起誤解,"柴禾把杆雞",望文生義還會好吃嗎?顧客見了自然引不起食欲。店主人深知深圳人和港澳同胞都喜歡吉祥的詞句,講究生財之道的心理,於是靈機一動投其所好,把"柴把雞"改成了"抱財雞"。這一改真可謂"點柴為財"。顧客紛紛點名要吃"抱財雞",一位香港客人說:"吃一隻大的抱財雞,討個萬事如意,發財致喜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