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創作和科普演講
在中學化學活動課或者課外活動中,常常要組織科普閱讀、科學講座以及出版化學小報進行科普宣傳等活動。學會科普創作和科普演講,有利於搞好這些活動。本講先著重介紹科學小品、少兒科普讀物以及科學家傳記、科學文藝等科普作品的創作,最後介紹科普演講。
科普作品的一般特點和要求
科普作品以先進的、成熟的科學知識、應用技術以及科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方法為內容,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技素質為目的。科普作品要能吸引普及對象並且適應他們的閱讀水平,它既不同於科技論文,也不同於一般的文學藝術作品。
一般說來,科普作品應該具有科學性、思想性、通俗性和新穎性。以中學生為普及對象的化學科普作品又有著特別的要求:
(一)注重學科特點
注意跟化學課本的聯係和區別,把跟現代和未來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科學技術,以及化學特有的科學方法等介紹給學生,使他們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啟迪智慧、提高化學素養。
(二)重視思想性
中學生正處於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大。科普作品要重視思想性,在給中學生傳播化學知識的同時,結合優秀化學家的事跡和化學事實,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加強趣味性
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生性好動、缺乏恒心。科普作品要加強趣味性,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四)強調啟發性
要重視科學方法的熏陶和能力的培養,在向他們提供豐富材料的同時,提出問題,激發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去觀察、去實驗、去思考。
(五)注意形象性
中學生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時期,從形象、感性的事物出發,通過具體、生動的敘述引出概念,寓邏輯思維於形象表現中,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用精美的插圖配合可以使科技內容形象化。
科普創作的一般過程
科普作品的創作過程一般經過下列幾個階段。
(一)選題
化學科普作品的題材非常廣泛,可以是化學知識技能的回顧和展望,反映化學的發展,如《元素周期律史話》、《元素周期表的未來》;或圍繞元素和化合物設題,讓人們了解奇妙的化學世界,如《奇妙的碳》、《返老還童的醋酸》;或聯係生產、生活,介紹化學在實際中的運用,如《珍貴的水》、《吸煙有害》;或介紹化學家對化學的貢獻,如《從訂書匠到化學家的法拉弟》、《中國化工先驅——侯德榜》;還可以介紹化學前沿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明星分子》、《生物化學工程》等。
(二)構思
構思是對整個作品結構、形式、內容的安排。首先要緊扣主題,安排主線,使各種具體材料得到恰當的取舍,並加以組織。其次要注意研究題材,創立新意。或從新角度觀察,得到新見解;或聯係事物發展過程,賦予新意;或用新的手法塑造出新形象。科普作品不能平鋪直敘,要設計情節,使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此外還要考慮恰當的表現手段、篇幅大小、體裁形式等。
(三)取材
科普創作選材時一是材料要真實、可靠和準確,出處要清楚,引用時須加以核實。二是內容要具體,切忌空洞論述或者從概念到概念。三是選材要典型,能反映事物本質,切忌把搜集的所有材料都硬塞進一篇文章。四要注意社會效果,不利讀者心身健康的東西,即使新奇誘人,也應舍去。
(四)寫作
要選詞用字精確,語言合乎邏輯,能正確表達科技內容;並且力求文字優美、文章生動。忌用太多的詩詞典故、華麗文辭來掩蓋內容的不足,應利用豐富的科技知識,展現自然和科學的內在美;忌把科學內容複雜化,用深奧的公式和原理來賣弄學識,要注意各種通俗化技巧的運用,使複雜的事物簡單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
(五)校改
首先要縱觀全貌,看結構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清楚、邏輯是否嚴密、重點是否明確、前後是否重複、脫節或相互矛盾,然後作必要的調整和修改。接著要對材料作進一步的核實,一般用最新的材料或權威的科學著作進行核對,必要的話還須用實驗或科學實踐加以驗證。最後是對文字進行加工潤色,在通讀全篇的基礎上斟字酌句,使整篇作品既能準確表達科學內容,又通俗、生動、流暢。
科普創作技巧
(一)引人入勝的開頭
開頭切忌刻板、單調、冗長和離題太遠,要能一開始就抓住讀者的心靈,吸引他讀下去。常用的方法有:開門見山,簡明、直接地交待主題;一首短詩、一句成語、一段富有哲理的話,提示全篇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驚險場麵、一個問題、一個有趣的故事給人造成一種懸念等等。好作品往往有獨特、別開生麵的開頭,能使讀者感到別致、新鮮。
(二)過渡與照應
過渡與照應得當,可使文章脈絡暢通、氣韻流暢、線條分明。
常用的過渡寫法有:一是承前啟後,概括前麵的內容,引出下麵的內容;二是提問法,用一個問題連接兩部分內容;三是用關聯詞或轉折語過渡,如“然而”、“但是”、“所以”;四是硬過渡,用段標題或一、二、三等次序硬性過渡。
常用的照應方法有兩種——伏筆法和因果法。伏筆是寫到某內容時,先伏一筆,待文章發展到另一層次再予以解答,使讀者有恍然大悟之感。因果法則是先引一個“因”,發展到某一層次導出“果”,也可以先果後因,使讀者先知其然而後知其所以然。
照應還包括頭尾照應、開頭與內容的照應、標題與內容的照應,這些在創作時也是要注意的。
(三)比喻
比喻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形容抽象和深奧的科學內容,從而淺顯生動地揭示本質,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阿基米德向人們講述杠杆原理時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用這個新奇的比喻說明采用杠杆原理後所獲得的巨大機械利益,是多麼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