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SO2通入溴水或碘水中,兩溶液褪色。
把SO2通入藍色的I2澱粉溶液中,藍色褪去。
碘水中滴加Na2SO3溶液,碘水褪色。
Na2SO3溶液滴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無沉澱。Na2SO3溶液,滴加溴水或碘水再滴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卻有白色沉澱。
(4)對於不能直接觀察到實驗現象的教學內容,要充分利用模型、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具及錄像等輔助教學。
4.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物質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現代教學觀以發展學生能力為教學目標之一,通過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能力。
(1)通過閱讀教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時,要注意閱讀的速度,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做標記、劃重點、寫小結以提高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觀察化學實驗時應注意培養觀察的目的性、整體性、精確性。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是認識真理獲得知識的途徑,思維能力是發展智力的突破點。
例如,在NaCl,NaBr、NaI的晶體中分別加入濃硫酸,依次觀察到白霧,白霧和紅棕色氣體,幾乎沒有白霧隻有些黑色固體。分析反應的共性,均為由高沸點酸製備低沸點酸。低沸點的氫鹵酸中鹵素的陰離子還原性按Cl-,Br-,I-依次增強,濃硫酸作為強氧化劑基本將I-全部氧化為I2;使部分Br-氧化為Br2;不能將Cl-氧化為Cl2。
又如將等質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別放入等量(足量)的鹽酸中,觀察到產生的氣體後者速度快,且數量多(用氣球收集)。分析上述現
釋)因此NaHCO3反應速度快。NaHCO3產生的氣體多,則從定量計算結果說明。在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化學知識基礎上,通過解決化學問題就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知識遷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中多采用以點帶麵,舉一反三的途徑進行教學。例如鹵素中以氯為典型,用知識遷移方法學習氟,溴、碘的知識。在知識遷移時要注意它們和典型元素的相似性及遞變性。
設計實驗的能力。在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基礎上給出一些實驗習題,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例如,請學生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硫氣體中混有二氧化碳氣體。證明紅熱的炭和水反應有一氧化碳和氫氣生成。
鼓勵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高中化學必修本第一冊指出:用可溶性鋇鹽溶液和鹽酸(或稀硝酸)可以檢驗硫酸
酸酸化的可溶性鋇鹽也有同樣的現象。對學生指出教材上不夠嚴謹的地方應給予鼓勵,並引導它們創新。
一個人在化學專業中、在事業上,能否發展,取得成就,並不完全取決於掌握化學知識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化學認知過程中的思想、方法、精神及能否靈活解決化學問題和進行發明創造。化學教學的要點是讓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全麵提高各種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