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確定元素化合物知識體係
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對每種物質一般都依照金屬或非金屬元素知識體係中,單質→氫化物及氫化物對應的鹽→氧化物→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含氧酸鹽的順序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在教學中它們就是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體係(知識主線)。使學生掌握這一知識主線也就把握學習和研究元素族的知識係統和方向;改變學生隻能被動獲得知識的地位。知識體係揭示了所有元素族具有的相似性,有利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也有利於元素化合物知識點的確定(即知識體係中的每種具體物質成為重要的知識點)。
(2)知識點教學既要全麵,又要抓好內在聯係確定重點
我們必須明確物質的性質反映著物質的結構,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製法、用途、保存和檢驗這一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自身體係。因此物質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是貫穿在各知識點教學中的核心,在教學中以結構理論帶性質,抓性質帶製法,用途,保存和檢驗。
在元素化合物化學性質的教學中;要抓好非氧化還原反應中,所表現的物質的酸性或堿性(或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屬性)。氧化還原反應中,所表現的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其他反應的典型屬性。使每個知識點教學內容全麵。
例如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酸性氧化物可以和水、堿、堿性氧化物反應具有還原性可以和氧化劑如氧氣、鹵素單質;強氧化性酸,高錳酸鉀等反應具有較弱的氧化性與強還原劑硫化氫反應使品紅溶液褪色有漂白性。
又如在氨的化學性質中非氧化還原反應(和水、酸以及作為絡合
強氧化性不穩定性與有機物發生酯化反應或硝化反應。
圖示法簡捷明了地表示了物質的化學性質及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便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3)每章教學的最後用知識網概括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物質間的相互關係,既有知識點又有知識麵從點麵結合上深入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
3.重視實驗和其它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
大量的物質性質和製備方法的學習,可以通過化學實驗或其它直觀手段來完成。在實驗中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感性認識,再通過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方法認識物質的性質和結構的關係。
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多重的。它不僅是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而且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良好情感意誌品質等的最重要的手段,還是使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養成科學方法的最佳途徑。因此做好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以及改進一些實驗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方法:
(1)讓學生操作一些比較簡單的演示實驗。它有利於把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化學實驗上,既有利於觀察實驗現象,又有利於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技能。
(2)把某些演示實驗改為“並進實驗”。它不僅使學生得到動手實驗的機會,而且培養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有利於理解和記憶。
(3)增加一些簡便、有啟迪性的實驗,以利深入理解物質的性質。
例如,為加深對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化學反應:Br2+SO2+2H2O=2HBr+H2SO4的理解。並認識SO2、Na2SO3的還原性及鹵素單質的氧化性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