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模型和電化教學工具的使用(3 / 3)

例如,氨的催化氧化實驗在演示時,學生不容易清楚地觀察到催化劑發紅、紅棕色氣體和白煙的生成。我們利用錄像把成功的實驗攝製下來,就可以改善此演示實驗的效果。

(2)實驗過程耗時較長的演示實驗。

例如氯水、氯化銀、甲烷氯代等見光條件下的反應,一般要在半小時後或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明顯的效果。這些實驗可在開始時攝一段像後等半小時或一段時間後再攝像(中間的過程可通過解說詞“光照半小時後”向學生交待)。這樣耗時較長的實驗通過放映錄像差不多隻要一分鍾左右的時間就可解決。

(3)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演示實驗。

例如“用簡易驗電器探測分子極性”的實驗。其成敗的關鍵之一,要求環境的濕度不能太高,如果在陰、雨天氣進行該實驗,教室又無濕度調節設備,該實驗很難保證成功,而利用錄像在課上放映,則可不受此環境條件的限製。

(4)在課上教師一人難以完成的演示實驗。

例如壓強對化學反應(SO2+2H2S=3S↓+2H2O)速度的影響的對比實驗,利用放映錄像可避免課堂上教師要再請一人解決兩人同時操作的問題。

(5)對產生有毒物質,嚴重汙染環境對學生身體有害的演示實驗。

例如用硫化亞鐵和稀鹽酸反應,製取硫化氫氣體的實驗等,使用錄像放映,可解決課堂無毒氣櫥設備而進行演示實驗的困難。

2.有意識地、有重點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也是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利用錄像對指導、啟發學生觀察實驗起到一般演示實驗所起不到的作用。

仍以氨催化氧化的演示實驗(用三氧化二鉻為催化劑)為例,因該實驗的整個裝置較為複雜,學生到底應該觀察哪些主要現象,演示時學生的觀察往往會顧此失彼,攝像時可采用“推”、“拉”和“特寫”鏡頭來引導、培養學生對主要現象的觀察。如配音時提出,氨催化氧化反應時在催化劑上可見到什麼現象?此時鏡頭可“推”到燃燒管的催化劑部分。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觀察到當鼓氣(空氣)時催化劑層明顯地呈現紅熱狀。放像時再配合使用“暫停鍵”,還可使每個學生都有充裕時間對所要觀察的現象進行觀察,不但加強了學生的形象識記,並且利用圖像的暫停,及錄像的再次重放,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3.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生動

根據教學要求放映錄像,可把一些抽象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形象,這不但可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並且還能促進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如,學生對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個吸熱過程,升高溫度能促進弱電解質的電離和原子結構中的電子雲等知識感到抽象,若配合教學放映不同溫度時水導電性的實驗(借助示教用的靈敏電流計說明導電能力大小)和電子雲的錄像片,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4.有利於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

配合教材在課堂上放映有關內容的錄像還有利於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如在石油化工教學時配放我國石油工人和科技人員開發建設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的壯觀場麵;

在CaCO3和Ca(HCO3)2相互轉化的教學時配放祖國大好河山中的岩洞裏的鍾乳石、石筍、石柱等內容的錄像,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配合同位素教學放映我國原子彈、氫彈試驗成功的錄像,可讓學生接受國防教育。這些都可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再如結合焰色反應和膠體的教學可放映節日焰火和做豆腐等內容的錄像也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攝製上述內容的錄像帶可到電教館翻錄,還可轉錄電視台的有關節目內容,也可根據需要自己錄製。

(三)教學電影

教學電影片,能向學生提供大量不易看到的實際景象,不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並且在同樣時間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其效果是遠非講解可比的。如中央電教館1985年拍攝的“走向化學世界”的彩色教學電影片,作為初三化學緒言課的輔助教材,效果很好。有電影放映機的學校還是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設備,發揮教學影片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