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課堂提問(2 / 3)

例如:初中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堂設計提問:

先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第二小節後向學生提問:

①怎樣能使運動中的自行車繼續前進?(學生回答:需要用力。)

②物體做各種運動的原因是什麼?(學生回答:需要用力。)

③亞裏士多德的說法正確嗎?(學生回答:正確。)

④觀察斜麵小車的演示實驗後,得到什麼結論?(學生回答:小車在毛巾的表麵上前進距離最短,在棉布的表麵上前進的距離較短,在光滑的木板上前進的距離最長。)

⑤小車為什麼在毛巾表麵上前進距離最短?(學生回答:毛巾的表麵粗糙,對小車阻力最大。)

⑥小車為什麼在光滑的木板上前進距離最長?(學生回答:木板的表麵光滑,對小車阻力小。)

⑦木板表麵改成光滑的玻璃表麵,小車受的阻力更小,小車將怎樣運動?(小車前進距離將更長。)

⑧假定小車在比光滑的玻璃表麵更光滑的物體表麵運動、沒有阻力,小車將怎樣運動?(小車將永遠前進。)

⑨小車什麼時候停止運動?(小車不會停止運動。)

⑩小車處於什麼運動狀態?(小車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11)小車運動需要力嗎?(小車運動不需要力。)

(12)哪麼你們開始講的物體運動需要力,和現在講的物體運動不需要力的結論不是矛盾了嗎?

讓學生們議論幾分鍾,再叫學生帶著問題看課本三、四、五、六小節,這樣做效果較好。

(3)抓住主要矛盾,設計提問

每節課都有一個或幾個矛盾,其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的,也就是課文中的重點和關鍵。抓住重點和關鍵從正麵或反麵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高中物理課本,在“回旋加速器”一節中,應抓住回旋加速器為什麼能加速帶電粒子這一主要矛盾,提出問題:

①如圖10�2所示,帶電粒子在D形盒中,當電場不變時,試分析帶電粒子經過A�B,D�E兩個空隙時能量如何變化?

②用什麼辦法可使帶電粒子在A�B,D�E間都獲得能量?

③為什麼交變電場的頻率等於帶電粒子作圓周運動的頻率時,帶電粒子就獲得了最大能量?這樣針對主要矛盾提出上麵的三個問題,原來學生認為較難的一節課,就較容易接受了。

(4)用“比較法”設計提問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通過比較,能使概念的區別和聯係更加清晰,比較可以是相似概念的比較,也可以是不同概念的比較,實驗裝置的比較,相同問題的比較。

例如:為了區別熱量和溫度的物理概念,可以設計以下提問:

①溫度和熱量的定義各是什麼?

(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熱量是表示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的熱的多少。)

②溫度和熱量各用什麼儀器測量?

(溫度的高低可用溫度計直接測量。熱量不能直接進行測量,它是通過物體的溫度變化進行間接測量的。)

③溫度和熱量的單位各是什麼?

〔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熱量的單位是:卡或千卡。〕

④溫度高的物體,熱量就多嗎?

(一個物體溫度高低,不能反映它放出或吸收熱量的多少。)

⑤物體溫度變化跟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有什麼關係?

當物體狀態不發生變化時,溫度若不發生變化,可認為它既不會吸收熱量也不會放出熱量。

吸收熱量多的物體,它的溫度未必變化大;吸收熱量少的物體,它的溫度變化未必小。

在同一個問題中,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較。

例如:高中物理課本中波形圖線的畫法就可以設計提問三種畫法的優缺點加以比較:

①如何根據振動方程畫出波動圖線?

在已知各個質點的振動方程的條件下,分別確定某一時刻各質點的位置,連接各點,畫波形圖線。

缺點:必須知道各個質點的振動方程,計算較繁。

②如何確定特殊質點的位置畫出波動圖線?

在波動的過程中,由於後一質點的振動情況總是落後於前一質點的振動情況。根據波動的這一特點,當確定了波的傳播方向以後,可判定各特殊點的運動方向或將要運動的方向,再確定每一個特殊質點,經過t秒後所在的新位置的各點,就能畫出新的波形圖線。

③如何通過質點運動狀態的平移畫出波形圖線。

由波的形成可以知道,質點(振源)每作一次全振動,波就傳播一個波長。也就是質點振動一個周期T,由該質點引起的波動狀態就傳播

當我們確定了原來某質點波形圖線,又知道了該質點振動的時間,可以用平移y軸的方法或平移原來波動圖線(平移方向與平移y軸方向相反)方法得到新的波形圖線。

3.鞏固新課提問的設計

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必須經過多次的反複,而這些反複不是單純的舊概念的重複,而是波浪式的前進,使概念的本質特征的各個方麵得到揭示。因此課堂教學中必須有計劃地提出鞏固性提問。鞏固性提問又可分:總結、歸謬、突破和綜合等提問。

(1)總結提問的設計

應把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一目了然的提出:如:初中物理歐姆定律這一節總結時,要使每個同學牢固掌握歐姆定律的內容。可以這樣設計提問:歐姆定律的內容是什麼?

又如:高中物理萬有引力定律這一節總結時,可以這樣設計提問:

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是什麼?用公式怎樣表示?

(2)歸謬提問的設計

歸謬提問是通過反麵材料檢查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或杜絕學生在解題中易犯的錯誤,因為預防謬誤的產生,遠勝於謬誤發生後的糾正。

如:初中物理壓強的定義,可這樣設計提問:

我們把物體的單位麵積上受到的力叫做壓強,對嗎?(不對,應該是物體的單位麵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是壓力,不是力。)

(3)突破性提問的設計

突破性問題是應用新知識,解決隻有一個難點的問題,這類問題的特點是目標小、角度尖、方向準,它是一把銳利的尖刀,如果牽連麵廣了,就會降低它的銳利性。如:初中物理學過密度的知識,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