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鐵比木頭重,水比油重,在學過密度以後,你認為這些話應該怎樣說才確切呢?(我們應該這樣說:鐵的密度比木頭的密度大,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
(4)綜合性提問的設計
綜合性提問是通過難點較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新舊知識的能力,它也是各個突破性問題的交點,也是新舊知識的全麵應用。
如:初中物理關於測定物質的比熱值偏大還是偏小問題的討論。分析誤差原因主要是不考慮熱量散失與量熱器、金屬筒、溫度計、攪動器等吸熱。設計提問如下:
①用“混合法”測銅塊的比熱值為什麼偏小?
滿足該實驗的熱平衡方程是:Q吸=Q放,而Q吸應包括水(煤油)的吸熱Q吸和量熱器金屬筒、溫度計、攪動器的吸熱Q1。即:Q1+Q3=Q放
c1m1Δt1+Q3=c2m2Δt2(Q2即為Q放)
所以c2值偏小。即求銅塊比熱值偏小的原因。
②哪麼測煤油的比熱值為什麼偏大?
所以c1值偏大。
這就是求煤油比熱值偏大的原因。
(二)實驗課提問的設計
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實驗課提問的設計應該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為掌握實驗的技巧、能力而設計。
如:用實驗測定小鐵塊的密度。
2.測定小鐵塊的密度,必須測定的物理量是什麼?(小鐵塊的質量m、小鐵塊的體積v。)
3.測小鐵塊的質量用什麼儀器?(用天平。)
4.測小鐵塊的體積用什麼儀器?(用量筒。)
5.使用量簡應注意哪些事項?(①量簡要放水平,②視線要跟水麵相平,③讀數要以水麵的凹形底部為準。)
通過以上提問,學生對該實驗就較明確。
(三)複習課提問的設計
複習課是物理教學不可缺少的階段。可使學生進一步消化知識,使知識係統化、綜合化、結構化達到鞏固、加深的目的。所以複習課的提問設計不應是課本知識的係統重複,而應該設計一些學生平時不注意和易混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問題,還經常設置障礙,引學生“上當”,然後分析“上當”原因,增強學生的“免疫力”。還可引入實際生活中的實例,用淺顯易懂的提問,生動活潑的討論提高複習效果。
如:複習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時,設計了這樣的
提問:
1.某導體兩端加10伏特電壓時,測得電流強度是0.2安培,求導
2.若在1題的導體兩端加20伏特的電壓時導體的電阻為100歐姆對嗎?(不對,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隨外加電壓改變而改變,仍是50歐姆。)
體的電阻跟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成反比,對嗎?(不對,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對電流阻礙作用的性質,跟它的材料、長度、橫截麵積有關。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無關。因為加在同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幾倍,通過的電流強度也增大幾倍,比值不變。所以,在物理學裏,用導體兩端的電壓跟導體的電流強度的比值來表示導體的電阻。)
(四)習題課的提問設計
各種各樣的習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須臾不可離,中學物理習題教學目的,就是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通過解題,可以貫通物理概念、公式、原理、深刻理解它們的物理意義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係;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可以使學生掌握巧妙地應用有限的信息去處理複雜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特別是在評價教學與選拔學生主要靠考試,而考試又是以各種各樣的習題去測定學生所掌握的學科知識和各種能力的今天,中學物理習題課教學理所當然地為全體教師所重視。各種類型習題的提問設計不作一一介紹,著重討論如何使學生表麵看起來無法解決的習題,通過簡化,使學生迎刃而解。
例如:如圖103有一平截圓錐桶,下口用平板蓋住(不計質量)放在水中,板被水的浮力托住,如用500克水注入桶中,剛好使平板落下,
1.若改用500克砝碼,板是否落下?
2.若改用500克水銀,板是否落下?
3.若改用500克酒精,板是否落下?
表麵看:圓錐形桶的底麵積,錐度都不知,好像無法解決,但隻要根據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去思考,還是容易解決的。
三、設計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設計課堂提問的原則在前麵已經講述,在這裏特別強調設計課堂提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學習物理知識,學得愉快,輕鬆、效果更好,在設計提問要時刻考慮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智力的深刻性也是不斷發展的。因此設計提問應按教學目標,通俗易懂,明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每次有所深化。
2.設計提問必須要有趣味性,但又不是講故事,不能違背科學性。要滲透政治思想教育但又不是空頭的政治口號,生搬硬套。
例如:講慣性的大小隻跟物體的質量有關時,設計了這樣的提問:
抗美援朝戰鬥中,我國年輕的空軍戰鬥英雄張積慧駕駛質量小的噴氣式戰鬥機,在作戰前還擲掉油箱,為什麼能擊落質量龐大、設備齊全的美國王牌大型戰鬥機?(我國的飛行員機智勇敢,應用了戰鬥機質量小,擲掉油箱質量更小,慣性就小改變飛機運動狀態容易的特點,操縱靈活自如。而美國飛行員膽小怕死,戰鬥機質量大、慣性就大、改變飛機的運動狀態難,所以能被我國飛行員擊落。)
這樣的提問結合實際講了物理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學生聽的愉快,學得高興。
3.設計提問還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發展水平區別優生和差生。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調整、控製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不同的問題。特別對差生給予有區別的幫助提問。
4.好的提問設計包含基本知識廣泛,回答問題靈活而不呆板、問題難度深淺得當,而有較大的引伸餘地。為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對新的物理情景的適應能力,教學中提問應該不斷地嚐試老題新出,“舊貌換新顏”。
5.課堂提問的設計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準備,千萬不要在課堂上信口開河、離題千裏,產生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