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入新課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上課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課,首先必須有個良好的開端即精彩的新課引入。
所謂引入新課,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引出所要講述的課題,把學生領進學習的“大門”,這是學習知識的第一關。如果一堂課的開始教師就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地導入新課,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集中、勁頭十足地投入新課的學習,就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上課前總是板著麵孔,每天都重複著那句單調而乏味的語言“今天我們講×××”來引入新課,學生則會聽而不聞,旁若無事,也就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在這種渙散和無意識的心理狀態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課聽好的,因此也就不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有些教師對新課引入的作用認識不足,還沒有重視起來。認為新課引入無足輕重,也有的是沒有掌握引入新課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識和資料。為解決好這些問題,很有必要探討一下新課引入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引入新課的作用
1.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課引入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保證聽好課的首要條件。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時,大腦皮層上的有關區域便形成了優勢興奮中心,對所注意的事物專心至致,甚至會忘掉其它一切。如我們看電影時,看到精采片斷時會睜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記周圍的一切,好像身臨其境一樣。這說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對周圍其它幹擾的抑製力就越強,因此這時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別高,信息的傳輸效率也最高,這時人對事物觀察得最細致,理解得最深刻,記憶得最牢固。所以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進入教室後情緒尚未穩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運用適當的手段或方法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上來。這樣一上課就把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講述的問題上,使學生為新課的學習作好精神準備。反之,如果教師在剛上課時,不注意引課技巧,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學》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就更談不上學習了。
2.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的意向活動,隻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堅定性,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正是這個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無一不是對所探討的問題有濃厚的興趣才獲得最後成功的。所以愛因斯坦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一個學生一上課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要講的課上了,但由於教師引課枯燥無味,講解晦澀難懂,因而學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難保持長久。所以要想鞏固維持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必須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向心力這節課時,有的教師,一上課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下麵我來表演一個小雜技,叫作‘水流星’。你們要認真看、仔細想,考慮這裏麵的奧妙!”於是把水灌滿塑料杯,使勁地轉了起來,“水流星”上下左右飛舞,而杯中的水卻一點也不灑落,同學們看後都驚歎不已,對這個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真想馬上就得到問題的答案。這時教師才說:“我們學習這節課的知識後,就能解釋這個現象了。”此時學生們都懷著極其興奮的心情,瞪大眼睛聽著講課。
可見這樣的引課,能使學生在上課的一開始就處於最佳的思維狀態,帶著對問題的濃厚興趣進入新課的學習。
3.能承上啟下,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好的新課引入,應該起到複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的作用,從而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平道路,明確目標,打下基礎。
例如在講人造地球衛星一節時,可以用這樣一道題引入:”如果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那麼它的速度應該是多大?
將會出現什麼情況?”學生們會運用前麵講過的勻速圓周運動的知識解決
說明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上的物體如果超出這個速度,就會脫離地球的吸引而進入太空,人造地球衛星就是用這個速度被送上軌道的。這樣的引入既複習了舊知識,又為理解宇宙速度做了鋪墊,同時也巧妙地引出了新授的知識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本節課的內容更易被理解。
4.能為新課的展開創設學習情境
良好的新課引入可以起到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情緒愉快地進入學習過程,為新課的展開創設良好的條件。
如在講大氣的壓強一節課時,教師首先拿出一個分成兩半的馬德堡半球,向學生們說:“這是兩個半球,一會兒我把它們兩個合在一起,施展‘法術’,你們誰也別想把兩個半球分開。”說完便把兩半球合攏,在講台後用抽氣筒將空氣抽出、閉上氣閥拿出來,找兩個大個同學到前麵來拉。學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拉開,教師再叫兩人來幫忙,還是無濟於事。學生們沸騰了,都躍躍欲試。這時教師說:“同學們,你們看,隻要我吹一口氣就可以把它們分開!”於是悄然把氣閥打開,一吹氣,兩手輕輕一拉,球被拉開了。同學們更驚訝了,紛紛議論著、揣測著其中的奧秘,全班同學都被剛才的現象緊緊地吸引住了。大家就是在這樣一個緊張而又愉快的學習情境中,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了學習,怎能不全神貫注地學習新課呢!這樣的課還能上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