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課堂口頭語言(3 / 3)

2.在強調重點知識內容或重點環節時,要用堅定不移,落地千鈞,甚至可用強製命令的語調,給學生一種“必須如此,勢不可擋”的感覺,以強化重點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如關於楞次定律內容的表述、解釋中,應將語言重音放在“總是”、“阻礙”、“變化”等關鍵字眼上。這樣的語調對學生起到提醒和強調的作用,便於學生抓住這樣一個抽象規律的特點和本質。又如在“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完成的位移都相等,則稱為勻速直線運動”的表述、解釋中,如重點強調“任何”、“都”,言外之意是有一段相等時間的位移與其它的不相等都不行。因此簡單三個字的重讀,道破了勻速直線運動的關鍵所在。

3.在主要概念、規律得出之後,應用輕鬆、愉快的語調,讓學生在親口品嚐到碩果的芳香、甜美之中得到小憩。如在分析得出庫侖定律之後,仍不給學生喘息的時間,而過分地重複強調庫侖定律的內容、實質及適用範圍,則學生會感到疲勞且難以接受。若能放鬆一下如用輕快、親切的語調,穿插講些庫侖當年是怎樣巧妙地計量電量的小插曲,或借用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關內容對庫侖定律及其適用條件進行對比說明,則學生可在科學美、和諧美的欣賞中得到小憩,使大腦得到調劑,從而為下麵接踵而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4.在分析物理過程時,應能隨遇變換語調,盡量使課堂口頭語言生動形象,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子彈射出槍膛的聲音脆響震耳;汽車急刹車時噪聲嘎然而止等。用語言創設物理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能自覺地被教師的口頭語言帶入物理過程,這樣的物理課,學生定會感到妙趣橫生,樂趣無窮了。

三、如何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一)大量閱讀,處處留意,鑽研積累資料

為提高物理課堂的口頭語言水平,平時要大量地、有目的地閱讀有關報刊、雜誌和書籍,注意搜集、積累有關素材。如讀些散文、小說、詩歌、科普讀物等,從中鑽研積累與學生聯係密切的,又有一定物理價值的素材。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物理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簡化,使之成為物理課的內容。在備課時,隻要將這些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語言的和物理的加工,便可使課堂口頭語言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做為物理教師隻有高深的物理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有廣博的知識麵,以廣而博的知識來豐富、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二)善於鑽研,勤於思考,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是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口頭語言則是藝術中的藝術,語言的修養和理論修養、思想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物理教師除了要學習物理知識外,還應學些自然辯證法、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學科,並將它們的內容及思想方法與物理教學實際相結合,來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隻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使課堂口頭語言更加生動、準確、條理清楚,富有哲理性、邏輯性和感染力。

(三)廣泛學習,掌握技巧,提高口才水平

同一段相聲題材,不同的演員表演,其效果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不同演員的口才水平不同。因此為使課堂口頭語言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就要求教師平時廣泛地搜集播音員、演員、有經驗教師、以至口才較好的學生等各方麵口頭語言的特點,了解其各自的語言技巧,取長補短,練習模仿,以此來豐富物理課堂語言,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四、運用課堂口頭語言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應與體態語言密切配合

課堂口頭語言如脫離開教師的體態語言,那麼活生生的物理教師將變成一台死板的錄音機,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隻有課堂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與教師體態動作的快慢緩急,以至麵部表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師的講解達到感情飽滿,生動活潑、出神入畫的境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看一些文藝小品與聽其實況廣播的效果差別來比較,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通俗而不落入俗套,注意語言美

課堂口頭語言的通俗性確實重要,但通俗並不等於庸俗,並不是油腔滑調,玩弄小技巧來嘩眾取寵,使物理課堂變為“鬧劇”。如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不問物理過程而亂套公式的不良解題習慣,造成費時間,收效差的現象評價為“瞎子點燭白費蠟”。這樣的字句雖也通俗,但不免有些庸俗,且語言也不美。若改變說法“猶如盲人騎瞎馬不會走正路”,用“盲人”代替“瞎子”語言也就美化了。物理課堂上可以有點幽默,有笑聲,但這種幽默應是科學的幽默,笑聲應是學生在回味物理知識過程中經過品嚐所發出的甜蜜笑聲。

(三)緊扣主題,不能海闊天空,誇誇其談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雖要求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但並不是濫用語言,堆砌辭藻,毫無限製地誇張,肆意發揮,更不能離題萬裏地誇誇其談。應當明確,對課堂口頭語言的一切要求都是以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課堂口頭語言的敘述一定要緊扣課題內容。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可適當地講些題外話,但絕不能離題太遠,否則會消弱課堂的學習氣氛,打亂學生的連續性思維。

(四)結合年齡特點,靈活運用課堂口頭語言

由於客觀存在的初、高中學生年齡的差異,思維能力的不同,因此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教師課堂口頭語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地講,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應多用一些生動、形象、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效果好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且興趣已由直覺興趣轉為探究事物因果關係的興趣,因此教師課堂的口頭語言也更應注重條理性、邏輯性。若不注意這些問題,在初中教學中,如果過多地使用邏輯性較強的近似書麵的語言進行講解,由於脫離學生的實際思維能力,則會造成學生不知教師所雲,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高中教學中仍一味強調生動、形象,不適當側重口頭語言的邏輯性,由於過低的估計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不利於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思維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