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聽了暗叫糟糕,沒有監控錄像,這對自己很不利,萬一男子身上有傷,那自己更是沒法說清了。男子知道這裏沒有監控,顯然是有備而來啊!這可怎麼辦?詹姆斯愁眉不展。男子裝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偷偷地瞧瞧詹姆斯,顯然,他已經看出詹姆斯很不耐煩了。男子似乎非常有經驗,一點也不著急,他知道,在這個時候,誰著急,誰就會輸給對方。一時間,事情陷入了僵局,沒有監控錄像,兩名警察也感到束手無策,小聲地商量著。
突然,詹姆斯眼睛一亮:轉彎處,一個流浪漢坐在那裏看著這裏,剛才他也坐在那裏,他肯定看到了剛才發生的一切。詹姆斯頓時精神一振,對警察說道:“我有目擊證人!”詹姆斯說著指了指流浪漢。兩名警察笑了,趕緊走向流浪漢。接著,流浪漢跟警察過來了。詹姆斯一見流浪漢就呆住了,他認得他,昨天上午,他還到過他家門口翻垃圾,當時,他給過他兩個比薩。此時,詹姆斯萬分後悔,因為他給他的是過期的不能食用的比薩啊!
詹姆斯十分不安:雖然他隻是一個流浪漢,但他肯定吃出了比薩的味道不正常,肯定埋怨我,現在想讓他說句公道話,難!此時,男子又衝流浪漢揚了揚自己的拳頭,似乎在告訴他:你可別亂說話,否則我不會放過你!見了此景,詹姆斯便泄了氣。就在這時,流浪漢說道:“我剛才看得一清二楚,這位先生在轉彎的時候,把車開得很慢,不但打了轉彎燈,還鳴了喇叭,可是他呢,卻還是衝向了小車,還沒靠近小車,他就自己倒了下去!”
“你、你……”男子一時說不出話來,流浪漢的公道話,讓他再也無法辯駁。詹姆斯終於鬆了一口氣,露出了笑容,一把握住流浪漢的手說:“謝謝您!謝謝您!”流浪漢說道:“不用謝,我隻是說了我該說的話!別人也會這麼說的!”兩名警察這時也醒悟過來,他們叫男子起來,跟他們回警察局。至於詹姆斯,現在沒事了,可以走了,如果有需要,他們再聯係他。等兩名警察和男子離去,流浪漢也要走,詹姆斯一把拉住他,叫他別走。
詹姆斯打開車門,拿來皮包,掏出一千美元遞給流浪漢,說是感謝他,讓他收下。流浪漢卻不接錢,說道:“先生,你用不著感謝我,我並沒有幫你做什麼,我隻是說了句我該說的話!”詹姆斯說,要不是他說了句公道話,那麼,男子肯定不會放過他,幾千美元的賠償,絕對少不了。流浪漢說:“如果你真想給我什麼,那就給我兩個比薩吧!”詹姆斯吃了一驚:“你就隻要兩個比薩?”流浪漢點了點頭說:“是的,我就隻要兩個比薩!”
詹姆斯馬上買了兩個比薩給流浪漢,他問他,為什麼隻要兩個比薩。流浪漢說:“昨天你給我的比薩過期了,我隻想要回兩個新鮮的比薩!”詹姆斯連忙向流浪漢道歉。流浪漢說:“給人東西,就要給有價值的東西。自己都不吃的比薩,又怎麼能給別人吃呢?昨天那兩個比薩,我根本沒吃,這兩個,我會好好品嚐,謝謝您!”說完,流浪漢吃著比薩,走了。詹姆斯呆在那兒,嘴裏說:“您說得對,自己都不吃的,又怎麼能給別人吃呢?”
載於《故事林》
給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是剩下的,那是施舍,那是嗟來之食。所以,即便是慈善,也要尊重別人。要做有自尊的慈善。
讓自己光芒四射 文|崔鶴同
不要追隨前人的足跡,去自己開路並留下足跡。——喬治·蕭伯納
方涵是一個文靜內向的女孩,大學畢業後到一家公司辦公室做文秘。她報到後的第一件事是接手公司櫥窗板報工作。櫥窗板報是公司的臉麵和眼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方涵來後,並沒有簡單地剪剪貼貼,即從書報上剪些文章、找些照片貼上去就了事,而是認真地設計版麵,並且自己深入到各個部門,收集公司最近的動向和新聞,編寫報道。幸虧方涵喜歡寫作,在校期間還發表過一些文章,在美術方麵也有一定功底,否則就犯難了。
方涵起早貪黑忙了幾天,生動活潑的文字,配以相映成趣的圖畫,當她把板報張貼上去的時候,即刻引來人們的圍觀。同事們交口稱讚,有的邊看邊問:“這版麵設計得真好!這些文章都是你寫的?真不賴!”第一期板報貼出去不幾天,公司上下都傳開了“新來的一個姑娘很有文采,版麵也設計得不錯,那板報辦的很有水平。”雖然許多人還不知道小方的名字,但大家互相打聽,很快就知道了她這個人。
一天,她與公司總經理一起出差去廣州。那次他們去與一家中日合資公司洽談業務。當他們風塵仆仆趕到時,這才發現,對方竟然有幾位日本人在場。正在總經理不知所措的時候,方涵竟然主動地同他們用日語交談起來,看著對方在合同上寫下最後一個字,總經理心裏懸了半天的石頭這才落下了地。這下,她在總經理眼中已不再是僅僅會出板報的單純的大學畢業生了。
轉眼國慶節到了,公司團總支部張羅著要搞一次卡拉OK歌詠比賽,男主持由人事部總監擔任。但是公司女同事不是年齡偏大,就是普通話不好。缺一個女主持,於是團總支書記就找到了小方,小方答應試試。
比賽那天,公司老總和所有中層幹部全部到場。小方在大學就是學生會宣傳部委員,經常參與組織文娛活動。那天,她發揮得特別好,台風穩重,衣著得體,青春亮麗,落落大方,妙語連珠,和男主持配合得非常默契,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第二天,就有很多同事對小方說:“你昨天的主持很有水平!真的沒想到!”
至此,小方在公司上下快成“名人”了。不久,她便被任命為總經理秘書,又擔任了團總支副書記,在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必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領導的重視;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謙虛謹慎,兢兢業業,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如果你有某種特長,必要時也大膽地“露一手”,哪怕一鳴驚人,讓人拍案叫絕。如此“登台亮相”,讓自己光芒四射,你就會在成功的道路上,陽光普照,高歌猛進。否則,默默無聞,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養在深閨人不識”,很難有出頭之日。
載於《職業教育》
一個人默默無聞,適合做奉獻的事業,但不適用在職場。我們真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麵,讓別人看見,讓自己發光。
心心念念 文|段奇清
愛情原如樹葉一樣,在人忽視裏綠了,在忍耐裏露出蓓蕾。?—— 何其芳
有的愛,似乎就是為了讓對方放心的。
高中畢業填誌願之前,她心中就隻有一所大學:清華。她聽說,那年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女生。可令她沒想到的是,當年南方沒有名額。她說:“沒名額,那就等著唄!”母親說,“哪裏能等!”無奈之下她報考了東吳大學。
有時,當你生出一個念頭並對其執著時,說不定是冥冥之中就要成全你一件事。隻要與那件事有緣分,你的終歸是你的。那年她雖說沒上成清華,可並不等於機會的大門已經關上,可不是,機會之門又向她敞開了一道縫。
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二十一歲的她與三位朋友相約,到北平繼續求學。清華大學那時並不招生,他們一起報考了燕京大學並同被錄取。後來當得知清華可以借讀時,她毅然放棄燕京的學籍,做了清華的一名借讀生。她的母親後來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隻想考清華。”
阿季即楊季康,筆名楊絳,“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指的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姻緣。“三月牡丹呈豔態,壯觀人間春世界”,三月是紅成陣、綠成陰,一片生機勃發的季節,也是催動男女之情,讓世界平添一樁樁美麗壯觀愛情的日子。
正是三月的一天,楊絳和錢鍾書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前相見了。如《聖經》中所說:“有的時候,人和人的緣分,一麵就足夠了。因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楊絳見到錢鍾書那一刻,心中似乎幡然而悟:自己一直想上清華,原來隻為遇到他。
有人說她是被錢鍾書眉宇間的“蔚然而深秀”所打動,應該是一見到他,她潛意識中就有“他就是我前世的人”的想法,錢鍾書也仿佛這樣想著,於是一種極為有趣的表白脫口而出:“外界傳說我已經訂婚,這不是事實,請你不要相信。”楊絳立即回應:“坊間傳聞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門弟子‘七十二人’之多,甚或有人說我已有男朋友,這也不是事實。”
還有什麼話比這更直白的:“我是自由身,你就放心追好了!”他們第一次見麵,好像就是為了讓對方“放心”。
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是的,他們有寫不完的情書,說不完的情話。三年後,兩人幸福地牽手走入圍城。
結婚不久,錢鍾書在一件事上遇到了難處:他想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可擔心自己走後妻子寂寞。楊絳笑了笑說:“為什麼要寂寞呢?我可去英國陪讀啊!”他沉吟一會兒,說,“好是好,不過你的學業就中斷了。”那時,楊絳是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學係的學生。她說:“隻有我去了英國,你也就放心了,我為什麼不去呢!”錢鍾書見她說得誠懇,靈機一動:“我們可以準備兩份學費,你也去求學。”
在英國,楊絳更是一次又一次讓他“放心”。錢鍾書“書生氣”十足且有著孩子般的童心。1937年,楊絳生女兒錢瑗住院,錢鍾書獨自住家裏。幾天後他去醫院看望妻子時,低著頭一副癡呆的樣兒:“我犯錯誤了,把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第二天他又去了,說:“我又犯錯誤了,把台燈搞壞了。”她說,“不要緊,再去買一個。”一句句“不要緊”讓錢鍾書放心了。
世界太熱,讓對方放心,他們要追逐內心的一劑清涼。楊絳有篇散文名為《隱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
1942年底,楊絳創作了話劇《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後,好評如潮。一天,錢鍾書對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說行嗎?”楊絳非常高興:“我支持你,快動手寫。”這就叫夫婦比翼齊飛。
為了讓他放下心來寫作,楊絳把家裏的女傭辭退了,以通過節省開支,讓他少上課多一些創作時間。她擔水劈材、生火做飯、洗衣拖地,縫紉製衣、翻牆爬窗……她就是要讓自己的汗水化作丈夫的筆下珠璣。兩年後,錢鍾書被譽為“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的《圍城》問世。
她的這種從富家小姐心甘情願地成為“灶下婢”的做法讓婆婆稱讚不已:“筆杆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鍾書癡人癡福。”
為了讓錢鍾書這個“癡人”真正擁有癡福,楊絳除了平日細心地照料他外,她還有一種擔心:不能讓自己走在他的前麵。“鍾書病中,我隻想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為求得不錯次序,楊絳一直嚴格控製飲食,少吃油膩。要加強營養時,她會買幾根大棒骨敲碎煮湯,再將湯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保持骨骼硬朗。她還堅持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見自己的身體健康,她對自己放心了。
他們的“放心”是真正的生死相依,錢鍾書要是病了,楊絳常常是連續許多天,甚或幾十天不離左右地陪照顧。當有人勸她回去休息時,她說:“鍾書在哪兒,哪兒就是家。”錢鍾書吃安眠藥,她也吃,雖然她當時並不失眠。楊絳有時吃安眠藥,錢鍾書也總要陪著吃,說要中毒一塊兒中。
好的身體給她幫了大忙,1994年,錢鍾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他們的女兒錢瑗也病了,住進醫院。當時,錢鍾書住在北京醫院,錢瑗住在西郊的醫院,父女倆相隔大半個北京城,已是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錢鍾書病到不能進食,隻能靠鼻飼,醫院提供的勻漿不適宜吃,楊絳就親自來做,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要除盡。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後,錢鍾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在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讓對方放心是內心的沉穩和強大。
錢鍾書去世後,為了讓“你放心”不打折扣,她更加注意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飲食外,還堅持每天在家裏慢走7000步,直到現在她還能彎腰手碰到地麵,腿腳也很靈活。“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錢鍾書生前曾說過要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硬是將《斐多篇》翻譯出來。接著,她要對三人的愛作一個小結,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懷念的書,感動著無數中國人。而時隔四年,九十六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讚:“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讓對方放心是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楊絳同時還將眼睛盯向了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七萬餘頁的筆記由於每一頁都留著丈夫的手印,整理它們時,宛然撫摸著愛,抑或被丈夫的愛撫摸著。2003年,被整理得井井有條的三卷《容安館劄記》,以及一百七十八冊外文筆記得以出版。2011年,二十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也麵世。錢鍾書地下有知,一定會完全放下心來。
楊絳依然追逐著內心的一劑清涼,生活中的她和錢鍾書在世時一樣,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她回絕說:“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隻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她還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為了不打擾別人,九十歲壽辰時,她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
北京三裏河,一個屬於國務院的宿舍小區,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幾百戶中唯一一家沒有封閉陽台、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這就是已是一百零二歲高齡,仍在其筆耕不輟楊絳先生的家。
她早就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讓對方放心是最真摯最動人的愛,兩人攜手並肩並非為了炙手可熱時,他們愛的乾坤也就堪比日月長。
載於《讀者文摘》
愛一個人,被一個人愛,都是幸福的。為對方著想,不要讓對方操心,是我們愛的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