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劉義君發來的信息:“你能來找我一下嗎?”他找到劉義君,劉義君說:“我正好要出專輯了,你能做我的專輯攝影師嗎?”

他受寵若驚,爽快地答應了,這之後,他借來相機,為劉義君的專輯忙前跑後。專輯製作完成的時候,劉義君要酬謝他,他謝絕了。劉義君特別過意不去,就給搖滾圈的朋友挨個打電話,向他們推薦他。

就這樣,他順利地打入了流行音樂圈,一邊上學,一邊做職業攝影師。在流行音樂圈裏,他和天堂樂隊的主唱雷剛混得比較熟。雷剛有天突然問他:“你不是學節目製作專業嗎?會拍MV嗎?”他嘴上應承著“有什麼不會呀”,心裏卻直打鼓。接下來,他又狠下一番苦功,惡補拍攝MV的手法。漸漸的,他的名氣在流行音樂圈中傳開了。

大二下半年的一天,他帶了20萬元現金回家,對父親說:“爸,我以前借你的錢現在可以還給你了。”母親嚇壞了,問了半天才知道那20萬元都是他正經賺來的。

臨畢業,他問自己:難道就這麼混下去嗎?NO,他心裏答。直到此時,他才邁出夢想的第一步,開始嚐試寫第一個劇本——《鑽石》。《鑽石》很快就被中國戲劇學院的老師看中,鼓勵他排成畢業話劇。

多年之後,已經讀完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的他又翻出《鑽石》劇本,拍成了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上映後廣受業內外好評,並榮獲多項導演大獎。之後,這個名叫寧浩的青年新銳導演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拍攝出多部詼諧幽默的電影,受到媒體和觀眾的高度讚揚。

成功後的寧浩常被人問當初是怎麼實現夢想的,寧浩說:“我覺得我剛到北京時完全不敢想夢想,因為如何活下去成了更重要的事。於是我隻能把夢想擱在一邊,先說現實,先講生存。但我一直沒離夢想太遠,我繞幾個小彎兒解決了眼前的經濟危機,又重新出發尋夢,直到實現夢想。人的一生,總會有夢想和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不妨暫時擱置夢想,先讓自己活下去。”

載於《莫愁·智慧女性》

在追逐夢想的時候,往往會碰到現實的阻礙,比如吃飯問題、住宿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妨采取迂回戰術,先填飽肚子,先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然後再一步步接近夢想。因為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歧視”是把雙刃劍

文/朱笑寒

卓越人物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 貝多芬

山尾正男,日本東京人,自幼愛好書法,十二歲就已經在書壇嶄露頭角。他的作品端莊秀美,線條飄逸,又因是左手行筆,所以常能翻新,出人意表。日本當代著名書法家西川寧看了他的作品後,大加讚賞,當時就斷言,假以時日,山尾正男一定會是一位了不起的書壇名家。

1989年,西川寧先生去世之時,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這位書壇天才——山尾正男。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山尾正男居然毫無建樹,他就像是從書壇憑空消失了一般。一位記者經過多方打探,終於找到了這位當年的天才少年,卻發現,他早已不能寫字了,因為一拿起筆,他的手就禁不住發顫。

怎麼會這樣呢?

原來,上中學時,有一天,他正在教室裏手舞足蹈地忘情練字。一群同學走了進來,大家紛紛攘攘著:“瞧他那樣子,活像個小醜!”其中有個女孩子,是他暗戀了很久的,竟然也輕蔑地撇著嘴:“還自鳴得意?不過是小醜而已!”他如遭雷擊,僵立當場,從此落下了手顫的毛病。

幾個孩子的戲言,居然就毀了一個天才的成功之路,歧視的力量真是巨大!無獨有偶,在十九世紀的巴西,也發生了一件關於“歧視”的真實事件。

1932年,曼努埃爾出生於巴西東部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一生下來,他就左腿向外撇,右腿向內彎。長大後,雖然經過一次腿部的矯正手術,但是他的一條腿仍比另一條腿短六厘米,走起路來,搖擺起伏非常困難。加上他身形瘦小,看上去就像一隻小鳥,便得到了“加林查”的綽號。

上小學時,有一次老師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理想,加林查勇敢地站了起來:“我想當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話音未落,教室裏已是哄堂大笑,就連善良的老師也笑著說:“加林查的想象力真豐富!”加林查咬著嘴唇,淚水在眼眶裏直打轉,但是他沒有哭,他在心中發了一個誓言: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從此,加林查開始了刻苦的足球訓練,那份堅定與執著,不管誰看了都會動容。常常訓練回來,兩隻腳都已經血肉模糊,連鞋子都脫不下來,媽媽看著直抹眼淚。

1953年加林查憑著精湛的球技,加入了博塔弗戈隊。7月19日,在與本蘇克森隊的比賽中,他一人獨進兩球,為球隊奠定勝局。在效力博塔弗戈隊的12年裏,加林查2次奪取聖保羅州聯賽冠軍,3次卡裏奧卡錦標賽冠軍,參賽581場,共打進232個球。

1964年,在足球人才濟濟的巴西,加查林入選國家隊。效力國家隊期間,加查林更是取得參賽60場,52勝7平1負的輝煌戰績,被認為是和貝利齊名的巴西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的原名是曼諾爾·弗朗西斯。

也許,加林查當初說自己的理想是當足球運動員時,不過是孩子的愛好而已。但是,同學們的歧視激發了他的血性,這才讓他把“做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當成了奮鬥一生的堅定信念。

他人的歧視,其實是把雙刃劍,能把人推下地獄,也能把人送上天堂,最終結局怎樣,關鍵還要看我們自身的修為!

載於《思維與智慧》

在人生路上,有的人成就自己,有的人卻被別人的語言打敗。情緒這東西,你不在乎它,它就傷不了你。當然,這些攻擊也可以成為你的動力,可是不幸的是,有時候你卻認為別人說的是對的,然後你就輸了。

卑微是最好的起點

文/孔超

不要誌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

——《聖經》

他的童年,是酸楚的。

爺爺是撿破爛的,父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為了解決一家七口的吃飯問題,他和媽媽常常去菜市場撿爛菜葉子。有一回,一個滿臉市儈的漢子,很鄙夷地把一籃子的爛菜葉子拋過來,撒了他和母親滿臉滿身。回到家裏,他躲在房間裏,委屈的淚水冰涼地爬滿了麵頰。母親立在灰暗的小廚房裏,也暗暗垂淚。

即便這樣,到了月末,家裏還是常常沒了買米的錢,母親隻好到鄰居家借。每次借錢回來,母親總是一臉的疲憊,顯示著與年齡不相符的蒼老,而父親,總是黯然無語。雖然借的錢下個月就還上了,但是鄰居們還是慢慢地都開始躲著他們。

這一切,都深深地刺痛著他的心靈。多年後,回憶起來,他仍然傷懷地說,那是一段窮得沒有尊嚴的日子。

為了找回尊嚴,十六歲的他開始為一家人的生計奮鬥。那時霹靂舞剛剛傳入中國,在各地非常流行。聽說霹靂舞演員都有不菲的收入,於是,每天晚上,他都偷偷地跑去青少年宮練霹靂舞。他練得極為認真,不要命地練,汗水浸透了衣服,就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一般。幾個月後,老師找到了他的父親,說他幾個月沒上晚自習了。

當父親在青少年宮把他揪出來時,父親兩眼圓睜,憤怒得像頭受傷的野獸,高高地舉起了巴掌。他淚水滿麵大聲哭喊著:“我窮怕了,我要掙錢……”父親愣住了,那個巴掌再也落不下去。

父親抽了一夜的煙,第二天早上,父親告訴他:“你去參加比賽吧,獲獎了,就繼續跳;獲不了獎,就給我回校讀書。”有了父親這句話,他開始了更加刻苦的訓練。借了同學家的八喇叭錄音機,夜以繼日地練習邁克·傑克遜的霹靂舞。1987年,他參加黑龍江省霹靂舞大賽獲得了一等獎。1988年,在重慶舉行的全國第二屆霹靂舞大賽上,他獲得了二等獎。

他開始在各地表演霹靂舞,演一場一百元,一個月演三四十場。而當時,大學教授的月薪不過五百元。他終於從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這一年,他十八歲。

然而,富足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停下奮鬥的腳步。1995年,他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班。為了體重達標,他在一個月內把體重從178斤減到了142斤。

醫生說,如果不是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如此高強度的減肥會要了他的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從七百名的補招生中,他成了唯一一位跨入中戲大門的幸運兒。

他叫孫紅雷。2009年,憑借在《潛伏》一劇中的精彩表現,他獲得了第27屆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並被張藝謀導演相中,擔任其新片《三槍拍案驚奇》的男主角。怪不得有人說,09年娛樂圈最紅的男演員就是孫紅雷,紅得就像西紅柿一樣。

因為卑微,所以奮發;因為奮發,所以傑出!英雄出自草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聽到有人慨歎出身卑微時,我卻要在內心祝福他們:你們有福了,因為,卑微是最好的起點!

載於《經典閱讀》

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卑微得都可以鑽到土裏。可是現狀不是我們能夠決定和改變的,能改變的,隻有自己。所以你要把自己當成一隻遲早都要飛走的鳥,你要相信,你一定可以飛離這片苦海。

“苦”即是“補”

文/清翔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張衡

他說,“自找苦吃”,就是“自找補吃”。說這話的是1995年出生於長沙的吳牧天。

兒時的吳牧天,是令父母最為煩心頭疼的“搗蛋王”,不但暑假、寒假作業不做,還經常和人打架,父母隔三差五地就要上別人家賠禮道歉。後來父母明白:孩子是不珍惜眼下的幸福。

母親有一個表親在平江農村,表親的孩子非常優秀,暑假母親便帶著吳牧天去了這位親戚家,讓他和他們家的孩子吃、住在一起,勞動、學習在一起。“去了他家之後,我心裏非常震撼,房子破舊,吃不好穿不好,就連睡覺也睡不好。他不但要學習,還要做農活,成績竟然那麼好。”吳牧天感慨地說。這才知道世上還有人條件比他差得多,卻又是那樣肯吃苦。

從平江農村回家後,靈魂被觸及的吳牧天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將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很快他就嚐到了吃苦的甜頭。

初二寒假的一天,吳牧天寫了篇議論文,寫完後,他讓爸爸“提提看法”。其實,他認為這篇作文寫得挺不錯,是想讓爸爸誇獎他。誰知,爸爸看了後,指出好幾處地方讓他修改。修改就修改,不就是吃點苦嗎!兩個多小時後,總算修改完了。爸爸看後竟然又指出了新的不足,他又進行第二遍修改……一直改到第六遍,爸爸這才露出笑容,說:“可以了。”此時已是11時50分了。

古詩有言:“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這篇文章後來被一家報社刊登了,又被《初中生優秀作文》選載,同學們由此對他刮目相看。這也讓他體會到一個道理:“要想人前風光,就得人後吃苦”,人前風光就是對吃苦的“補償”,嚐到甜頭的他此後便有意識地“自找苦吃”。

2011年,吳牧天作為優秀高中生被學校派到美國做交流生,交流後期,要為老師做助教。物理、英語成績優秀的他,原本想發揮自己的優勢,選取其中一科做老師的助教,沒想到這兩科已有了人。那麼選擇哪門課呢?正想著時,曆史老師正好從他身邊走過,他猶豫了一下,也不過三秒鍾,便向曆史老師說:“我想給您當助手,您願意嗎?”並表示要將這門課的成績以最快的速度提上去,因為曆史是他最差的一門課。

曆史老師說:“看到你在曆史課上一直在努力追趕,又敢於向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我願意破例讓你試試。”這次助教他被學校評為優秀,一再嚐到甜頭的他在後來的日子裏,更是主動給自己加壓。因此,他有了太多的“補償”,嚐到很多甜頭。2012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被譽為“美國航天航空之母”的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物理係。

吳牧天還在三十多萬字的自我管理日記的基礎上寫了《管好自己就能飛——一個優秀中學生的自我管理秘訣》一書,該書在2013年3月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並獲得2013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上市僅八個月銷售即突破三十萬冊。

“自找苦吃”就是“自我管理”,正如吳牧天的父親吳甘霖所說:“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己懂。”“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苦”即是“補”,憑此信念,也許你就能成為“補天”之人,令人驚異讓人仰視。

載於《智慧導航》

知道苦便是懂得生活,我們應當不斷地從生活中補充能量,不斷地充實自己。這樣,你的精神就會變得越來越豐滿,吃的苦多了,就懂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