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願為夢想而“死”

文/徐偉

夢想,是來自宙斯的禮物。

——荷馬

他紅了,他的形象活躍在大熒幕上,很多大導演向他拋來橄欖枝。但,一些妒忌他的人刻薄地說:“再紅,也是死跑龍套的。”他不以為意,堅定地說:“我活著,甘願為夢想而‘死’。”

他今年42歲,家住美國俄亥俄州,曾是一名IT工程師。他的爺爺是演員,受爺爺熏陶,他從小就有了當演員的願望。但父母堅決反對,他們希望兒子能進入互聯網行業,將來過上衣食無憂又體麵的生活。他無奈,隻好順從了父母的意誌,但明星夢一直潛伏在他心底的某個角落。

8年前的一天,9歲的兒子和同學在他家討論關於夢想的話題。其中一個叫布蘭妮的女孩說,她的夢想是將來做超市的老板,賣好多好吃的東西,自己可以隨意吃最愛的榛仁巧克力。說著,布蘭妮拿出幾顆巧克力分發給同學,也遞給他一顆。

孩子們剛想吃,布蘭妮說,那是她現在經營的便利店的商品,要吃必須先付錢。他愣住了,隨後,他買下了布蘭妮帶來的所有巧克力。毋庸置疑,他內心受到極大震撼:這麼小的孩子都能為夢想而努力,自己卻在夢想的門外苟活。

第二天,他遞交了辭職報告。同事聽說他要去當演員,說他簡直瘋了。但他毫不在乎,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公司。

可是,當他去影視基地試鏡,聽說那麼多俊男美女都沒戲演時,才知道現實的殘酷:自己長得不帥,身材臃腫,根本沒一點競爭力。沒錯,整整三個月,他無人問津,就連“大幫哄”的群眾演員,他都當不上。

終於,第四個月,機會來了。那是因為聽星探說罷角色時,俊男美女們紛紛退去,堅定走上前去的他才有了機會。隻拍了兩次就過了,導演聽說他沒演過戲,直誇他有天賦。他說:“當我看到自己第一次扮演的死屍時,發現自己麵色慘白,頭發光禿,還有那下垂的眼袋幾乎能讓我飾演的死屍以假亂真。”是的,他的熒幕處女作是“死屍”。他發現了自己的“特長”,決意做“死屍專業戶”。

他建了個人網站,希望通過展現自己這一獨特技藝,被星探挖掘出去。他的這一“營銷方式”果然為他贏得不少演出機會,他也盡心盡力去演。

最讓人們津津樂道和飽受爭議的有兩次演出。那次,他飾演兩家飯店競爭中的犧牲品——一家派人到另一家去吃飯,當然,飯前喝了毒藥,以栽贓陷害。結果,在導演叫停又叫好聲中,他仍然趴在桌上,接著,救護車呼嘯而至。原來,為了力求逼真,他自己準備了真的鼠藥喝了下去。多虧事先安排妥當,救護車及時趕到,醫生給他洗了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次,他飾演一個吊死鬼。導演剛叫停,示意把他放下來,就有個人衝上來給他做人工呼吸,好一陣他才緩過來。原來,他把上吊的繩子扣成死扣,差點將自己勒死了。而救他的人,是他請來的醫生。

他為演死屍去冒險,有人說他故弄玄虛,為了炒作。他認真地說:“把死戲演活了,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我演死屍,體驗一下真死的狀態,尋找死屍的‘靈魂’,這有什麼錯?”當然,很多人為他豎大拇指,說他敬業。更有人對他為夢想放棄體麵的工作肅然起敬,紛紛在他網站上留言:“你的形態死了,心活著;我的心死了,形態活著”、“跟你相比,我們更像死屍,沒有思想,沒有信仰,沒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活著才幸福,很多人達不到你那樣的高度”……

這個甘願為夢想而“死”的人,名字叫查克·蘭布。最近,他在美國一家知名影視網站舉辦的賽事中,獲得最受歡迎男演員獎。

載於《才智》

仔細一想,成功路上未必有那麼擁擠,敢為夢想拚盡全力的人,往往很容易獲得成功。可是還是有好多人,死在半路上了。

張躍:一個決絕的“地球衛士”

文/彼岸花香

我們違背大自然的結果是:我們破壞了自然景觀的美,自然動態的美和天籟的美。

——諾曼·卡曾斯

他叫張躍,今年55歲,個子不高,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常年穿白色襯衫配深色公司製服西褲。鞋子也隻有兩雙,一雙皮鞋,一雙拖鞋,穿爛才會買下一雙。這個穿著打扮如此簡單的小老頭兒,頭上卻有著令人咋舌的光環——《胡潤中國富豪榜》坐擁11.9億美元資產的企業家、遠大科技集團創始人兼總裁、連續五年無貸款繳稅超百億保持者、中國大陸第一張直升機駕照擁有者、中國第一位首架飛機和直升機擁有人。然而,他最看重、最引以為豪的還是“地球衛士獎”。這個獎,他2011年獲得,是聯合國頒給環境領袖的最高獎,他是中國企業家獲得此獎第一人。

從來就是環保先鋒

作為“地球衛士獎”獲得者,張躍堪稱當之無愧,實至名歸。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環保主義者,在他的辦公室,放著兩個回收垃圾桶,一個丟紙張,一個丟廚餘等,貫徹著他垃圾分類的生活細節。他辦公桌上,層層疊疊堆得整整齊齊的文件,十分醒目。

在當今網絡盛行的時代,一個U盤容納大千世界、百科全書,何況區區公司文件?更加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張躍居然沒有電腦,他從不使用!他說電腦會禁錮一個人的思考能力,阻礙人們創新。所以他規定,包括集團高層在內的管理人員,都是三人共享一台電腦。那麼,要想很好完成任務,員工們就得積極開動腦筋。

不要以為張躍隻是空喊口號,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腦力勞動者”,愛動腦、愛創新是他致富的法寶。

1978年,張躍就讀郴州師專。1984年,受到當時人人愛創業的社會氛圍影響,他毅然辭去公職,創辦了遠大公司。當時,張躍創業資金僅3萬,他的第一桶金,來自於和弟弟研製的全球第一台浮子式無壓熱水鍋爐。由於技術創新,沒有爆炸風險,通過轉讓技術兄弟倆賺到人生中第一個100萬。

1992年,遠大研製出中國第一台溴化鋰空調。溴化鋰吸水性極強,被加熱後釋放出水蒸氣,水蒸氣再凝結成水,噴灑到銅管上就能產生冷氣。如此重複循環的過程,完全不需要電力,所以又稱非電空調。它撐起了張躍的商業帝國,業務遍布70多個國家。此後,遠大又將業務拓展至汽電共生、空氣淨化係統和建築,還建了一間能從地溝油提煉出燃料油的工廠,全集團年營業額約100億元。

環保,還是環保

短短幾年,打造了這樣龐大的商業帝國,可以說,張躍創造了神話。靠創新起家,靠環保發達,張躍在環保途中一路凱歌,他沒有驕傲,而是一路挺進。遠大城,是他打造20年的一座“理想國”,也是他理念的最佳實踐園地。

遠大城占地一萬公裏,真正用於生產經營的麵積隻有30%,其餘是大片綠地和樹林。在這片“桃花源”中,3000多名員工住著免費的宿舍、一周七天三餐不用花錢,蔬菜來自廠區內自給自足的農場,是完全不施農藥的有機蔬果。整個廠區,看不見任何垃圾,連片紙屑也沒有。

張躍不滿足於已有成績,又添新創舉——他耗資90億,正在長沙興建的世界第一高樓,202層,被譽為“天空城市”。說到建樓初衷,要從慘絕人寰的汶川地震,導致8萬多人喪生及失蹤說起。當時,張躍看到地震中的樓房,因為偷工減料而倒塌,痛心不已。於是,他開始設計“不倒的房子”。但是,沒有一位專家能按他的要求蓋出樓來。一向不服輸的張躍,隻好自己研發,最後發明了能抵禦地震破壞力的鋼構體係。這就是張躍,堅持環保、不斷創新、不斷超越的張躍!

身體力行的環保倡導者

作為中國購買私家機第一人,從2004年起,張躍就開始例行環保生活。他首先舍棄自己的最愛:搭乘私人飛機。他的兩架價值2億元的噴射機,已經停在長沙黃花機場好多年。除此,早年購買的五輛法拉第豪華車和加長凱迪拉克,也絕大多數時間停在車庫裏,全家全部改開Smart省油小車。

對於環保,張躍明白,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2013年4月,張躍在公司實施了“低碳出行”獎勵製度:不開車不騎機車的遠大員工,每年可獲1560元;騎摩托獎勵720元;使用低於兩公升汽車的給360元。對於待遇優厚的員工們,獎勵金額不高,但大家紛紛響應,他們明白,張總意在鼓勵自己隨手做環保。說白了,張躍的榜樣力量,促使大家舉起環保大旗,快樂前行。

載於《東方青年》

環保意識,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的覺悟。一個好的習慣或者行為,一個健康生活方式,都是對環保做的貢獻。如果每個人都有了這種意識,地球環境還怕變不好嗎?

先賺口碑,後有“金碑”

文/大可

建立人脈關係就是一個挖井的過程,付出的是一點點汗水,得到的卻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哈維·麥凱

善良是事業之基,是財富之本。

讀高中時,一次他向母親要2000元,說班上有位姓黃的同學急需做一個手術,但家境貧困,他想資助這位同學。父母是做小生意的,母親聽了兒子的話,二話沒說就給了他錢。後來,母親偶爾和一位朋友說起這事,朋友感到十分吃驚:“你真信啊,現在的孩子花花腸子特別多……”母親聽了朋友的話,沒說什麼,隻是笑了笑。

母親怎麼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不單兒子從來沒說過謊話,而且一直就這麼熱心腸。念初中時,班裏有位同學結交了壞朋友,整天在外麵惹是生非,常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這位同學不想上學了。家長又是打又是罵,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家長也想放棄。

但他認為這位同學的本質並不壞,於是對同學的父親說:“叔叔,您不能讓他退學,要是這樣他真的一點希望沒有了。請您給我一點時間,我來勸勸他。”他找到同學,徹夜長談,同學不單沒退學,還和他成為特別要好的朋友。同學遠離了原來那一幫人,正所謂近朱者赤,後來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和大學。

兒子總是這樣主動幫助人,父母當然信任他。果然,後來母親在菜場遇見一位中年婦女,對方一見麵就熱淚盈眶地握住她的手說:“如果不是你們家的孩子資助了2000元,我兒子的手術就做不成了,你養了一個好兒子,救了我兒子的命,也救了我們一家人。”這位中年婦女就是黃同學的母親。

“群邪殄夷,大道顯明”,眾人的口碑就像一條陽光大道,載著父母欣慰和開朗的心,與兒子一道前行。

他從天津音樂學院表演係畢業後,謝絕了很多單位伸出的橄欖枝,決心到北京去進軍影視圈。父母深知做一位北漂,會困難重重,但他們認真聽了他的打算後,選擇了支持。父親說:“我們相信你的選擇,你的天地一定在影視產業方麵。如果萬一失敗,年輕的時候經曆一些失敗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夫婦倆湊出了5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幫助兒子注冊成立了北京華宇星辰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創業是艱辛的,他大量閱讀劇本,一連看了近千部,和無數個製片人交談,最忙的時候,一天要交談五六人。他尤為樸實,出外時每天手裏就握著一瓶礦泉水,輾轉於地鐵和公交車之間。“門外俗塵如海,門裏道心如水”,因此,還鬧了一次誤會。

那天,某導演和他交談後,發現自己的手機丟了。本來就對他心存疑慮的導演以為遇到了騙子,悄悄報了警。警察趕到後,將他叫到一邊詢問,很快導演卻來告訴警察:“不要問了。”原來導演在自己座位沙發的夾縫間發現了手機。

後來他投資的第一部電視劇《香格裏拉》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第一天,就創下全國收視率第二的佳績。他就是1987年1月23日出生於浙江天台的於宇昂。

《泰囧》是他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此前,《泰囧》的劇本並不被看好,曾經兩度開機,卻因為資金問題兩度夭折。之後,著名女製片人陳祉希將劇本重新改編,由於電影市場不景氣,她依然找不到投資人,於宇昂聽說後表示願意合作。

這次拍攝也是一波三折,中途有一個大公司的老板說他願意投資,條件是讓於宇昂退出,由大公司獨資,這讓陳祉希很為難。於宇昂知道這件事後,對她說:“當初我隻是想幫你,既然現在有人投資,我退出也未嚐不可。”他的話讓陳導演非常感動,於是陳祉希對那家公司的老板說:“我在,於宇昂就在,否則我也退出。”於宇昂的口碑是那樣好,導演對他如此看重,那位老板也相信於宇昂會給這部電影帶來福音,便不再要求他退出。

真個是“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你若是一樹淩霜傲雪的梅,就一定能“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果然,《泰囧》自上映之日起,票房就一路上漲,直至衝破12億元大關。大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於宇昂也獲得利潤7000萬元,是他投資300萬元的20多倍。人們相信,在他前麵等著的一定是一個又一個“金碑”。

要做事,先做人,積攢你的人品,也就是在積攢你的前途,積攢你人生的財富。

載於《人生與伴侶》

每個人走到最後,拚的,就是人品。一個把事做到別人心裏的人,遲早是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