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讀和編輯這十本散文集時,我作為第一讀者,自然有一些感想。
首先,我被十位女作家所抒寫的人間真情深深打動。她們無論是寫親人,還是寫朋友,抑或寫那動人的戀情,都凸現出一個“真”字。女作家們的感情往往是比較豐富的,也是比較細膩的,寫親情、友情和愛情,應該說是她們的強項。在我捧讀她們的一本本書稿時,字裏行間都透出一股汩汩流動的真情。宗璞的寫父親、母親,哭英年早逝的小弟,記述與各種友人交遊的文字,都是用真情譜寫的;馮敬蘭寫母親晚年的種種經曆、寫繼父病危的情景,也都浸漬著一種親情;丹婭和斯妤又似乎把更多的筆墨用來寫她們的親人兒子,字裏行間都透出一種溫馨的親情,而她們那可愛的稚子們的種種行狀,也著實可愛;鬱小萍對年邁雙親的愛心也洋溢於字裏行間,不管是對他們早年經曆戰亂四處逃難情景的記述,還是對他們晚年關愛女兒的情感描寫,都是動人的;此外,葉文玲關於故鄉與親人的記述,徐小斌寫於藝術的感悟和關於友情的詠歎,徐坤關於足球與球星瀟灑的海侃,宣兒關於友情與戀情的傾訴,管瓊關於在西北邊陲與南海之濱兩段生活經曆的記述,尤其寫她兒子的幾篇文章,都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從文學史上來看,凡是能打動人的好文章大都是“以情緯文”的,而不是“為文而造情”(見劉勰《文心雕龍》的《情采篇》)。我們在這套叢書中讀到的十位女作家寫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文章,也大都是“以情緯文”,抒寫人間真情的好文章。因此它們不僅展示了女作家豐富美麗的情感世界,叩動廣大讀者的心扉,而且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女作家在文字上的共同特點是細膩稂麗,但讀十位女作家的文章,也可以發現由於她們的經曆不同,性格各異,藝術素養的差異,而表現出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諸如宗璞的端莊高雅,葉文玲的委婉稂麗,斯妤的纖巧柔美,丹婭的清麗而又帶書卷氣,馮敬蘭的凝重而又略顯明淨,徐坤的潑辣而調侃,徐小斌的細膩而浪漫,宣兒的親切而隨意,鬱小萍的流暢而婉約,管瓊的瀟灑而從容,各有特點,且各有獨特的韻味。惟其如此,她們寫的雖然都是親情、友情和愛情,或是寫父母,寫愛人,寫兒子,寫友人,但從中都可以讀出不同的味道來,得到不同的審美享受。這種風格的多樣,韻味的不同,使這十部集子顯得豐富多彩,這正是她們藝術價值的重要體現。
在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競爭加劇的當今社會裏,這麼一套出自著名女作家之手的描述她們情感世界散文叢書的問世,無疑將給廣大讀者帶來可以作為生活中潤滑劑的人情的溫暖和滿足各種讀者不同審美要求,因而將受到讀者們的歡迎。
我作為這套叢書的主編,除了感謝遼寧人民出版社領導和有關編輯的支持和愉快的合作外,還要向加盟這套叢書給我們以無保留支持的十位女作家致以深摯的謝意,並期待廣大讀者和方家的批評。
1999年1月10日於北京亞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