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1 / 2)

總序

何鎮邦

關於人性,自古就有“性善”和“性惡”兩種對立的說法,而且無論是孟軻的“性善”說,還是荀卿的“性惡說”,言之鑿鑿,有理有據,誰也說服不了誰。其實不僅一個人群之中,有性善者,也有性惡者,就是一個人,有性善的一麵,同時又有性惡的一麵。一個人,總是多重性格的組合。當然,每一個人的性格或人性中,總有主導的一麵,或性善為主或性惡為主。

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從50年代“反右”開始,直至十年“文革”的非常歲月,一個政治運動接著一個政治運動,人性惡可以說是暴露得相當充分的了。一些人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旗幟下,為著個人的私利,以整人為其專業,盡情地暴露其人性惡的麵目,整得人們人人自危,噤若寒蟬。當然,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正常得多了,雖然仍然有一些以整人為專業的“整人專業戶”還在熱衷於整人,人性惡的一麵仍然時有暴露,但是應該說,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相互支援的事多起來了,社會生活正常了,讓人們更多的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也就是說,作為人性主導的一麵人性善的陽光在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於是,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溫暖,也就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奮發向上。

我在生活中自然遇到過多種多樣的陷阱,也感受到作為人性善主要表現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溫暖。我當然唾棄多種爾虞我詐的人性惡,讚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陽光的人性的溫暖。在老境將至時,回首人生曆程,我留戀童年時代夏日傍晚,坐在家門口石階上聽母親和奶媽講著多種多樣故事的時光,珍視來自摯友間的友誼,尤其耽於每曰晚飯後與老哥兒們在電話裏神聊的情景,當然,也常常回憶起初戀時每一句動聽的悄悄話和熱烈的初吻。親情、友情和愛情是人類在大風大浪中搏鬥後可以小憩的港灣,是人們在與各種獸類搏鬥受傷後可以舔舔傷口的休養生息之處。總之,一個人的生活與成長過程,都離不開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和撫摸。

在文學鑒賞和批評中,我當然讚揚和肯定那些敢於揭露和鞭笞罪惡和醜行也就是暴露人性惡的作品,但更看重那些表現人性溫暖,抒寫人間真情的篇什。惟其如此,當遼寧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常晶、馮靜女士於1998年春造訪寒舍並提出策劃編輯這麼一套“當代女作家情感世界”叢書時,我才給予熱烈的回應,並不揣愚駑,應邀擔任了這套叢書的主編。

將近一年來,在遼寧人民出版社領導,尤其是該社青年讀物編輯室的常晶、馮靜女士的支持下,組稿與編審工作都按照預定的計劃順利進行。現在,編輯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收入這套叢書的十位女作家的十部抒寫她們情感世界的散文集均已編就,即將付梓,它們是:宗璞的《未解的結》、葉文玲的《素心如簡》、鬱小萍的《紫色人生》、馮敬蘭的《隨心而動》、斯妤的《感覺與經曆》、徐小斌的《繆斯的困惑》、丹婭的《陽光之門》、宣兒的《為夢想的天堂》、管瓊的《出發總是美好的》、徐坤的《坐看雲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