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戰役中,四一五團一營營長田老保、二營營長楊度生不管敵人的炮火有多麼強烈,他們都衝到隊伍的最前麵,帶領戰士們拚命往前衝。
二營五連的連長和指導員不幸犧牲了,在這種情況下,副指導員李建魁挺身而出,他和二排長寧保祥一起,帶領隊伍繼續向前衝。
原先做為預備隊的三營七連,也在連長楊樹鵬的帶領下,主動投入戰鬥。七連戰士前赴後繼,勇敢地向前推進……
7月15日以前,鎮境山上的戰役還沒有發起時,宋希濂就在常德獲知解放軍包圍宜昌的消息,他馬上坐車趕到津市換乘小火輪前往枝江,然後再換乘一艘軍艦前往宜昌。
這個時候,枝江北岸的古老背一帶,已經被解放軍攻占。
宋希濂乘坐的軍艦遭到了解放軍的猛烈射擊,但由於敵艦上的武器裝備比較先進,最後還是讓宋希濂僥幸逃脫了。
7月15日上午的時候,宋希濂返回了宜昌,他的副參謀長羅開甲立即向他彙報了各方麵的戰況:
向湖北宜昌東北既設陣地攻擊的共軍,因國軍抵抗較敵方頑強,戰況已比較緩和。
據守在南津關(在湖北宜昌上遊三四公裏)以北高地的六十師,自昨日下午起,受到相當強大的共軍的猛烈攻擊,該師奮勇抵抗,雙方傷亡頗重,共軍不斷增兵向左翼迂回包圍,若幹山頭均已被共軍占領,現僅剩靠江邊少數據點繼續抵抗,如再失守,南津關被共軍占領時,船舶則無法上駛。
自今晨拂曉,共軍已在古老背附近渡江成功,在該處防守的第十五軍,因兵力單薄,抵抗漸趨不支,如此處共軍繼續渡江擴大戰果,勢將繞到湖北宜昌南岸,嚴重威脅國軍湖北宜昌部隊的退路;另一路強有力的共軍,於13日開始向東陵、沙市進攻,很快就截斷了荊、沙之間的聯絡,據守在該地的第十五軍兩個團,除被殲滅的外,殘部於昨日深夜撤回南岸。
共軍分數處在沙市至郝穴間渡江,正向公安以西以南挺進,第十四兵團司令官鍾彬已命原駐在石門、渲縣的一二二軍向大庸轉進,命第十五軍向石門、慈利以西地區轉進,命七十九軍及二九八師向漁洋關、五峰一帶轉進。十四兵團司令部已離開宜都,前往長陽,今後可能轉往宣恩附近。本司令部非必要人員及公文行李等,已於今晨乘輪上駛,到三鬥坪待命。
聽完參謀的彙報後,宋希濂馬上召集自己的部下商討應對之策。宋希濂等人經過分析後,打算退出湖北宜昌。於是他下達命令:
第二軍主力逐步向巴東、野三關一線轉移,派一支部隊到三鬥坪及曹家販以西一帶山地,在那裏構建防禦工事,以此來掩護部隊撤離。
一二四軍六十師開始沿長江北岸快速向西後撤。如果情況有變,可以撤到長江的南岸。
敵人在宜昌準備了數百艘大小船隻,打算往長江以南的鄂西山區逃竄,企圖跳出解放軍的包圍圈。
宋希濂為了掩護自己的兵力渡過長江,他在鎮鏡山加強了防禦,並調集了大量的兵力部署在那裏,以此來阻擊解放軍挺進宜昌城。
宋希濂部署完之後,馬上帶著自己的家眷準備乘坐長江上遊艦隊的“永綏”艦離開宜昌。
因當時南津關以北一帶高地多半已經被解放軍攻占,而且解放軍火力範圍已能控製江麵,所以艦隊通過南津關的時候必然會遭到解放軍火力的阻擊。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宋希濂隱蔽在“永綏”艦的一間房艙裏。
事情真的如他所料,當他的艦隊通過南津關關口一帶時,埋伏已久的解放軍開始以強大地火力打擊他的艦隊,雙方就這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這個時候正值長江的汛期,在南津關一帶,水流的速度比較大,戰鬥的聲音和洶湧的長江水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麵。但是由於無法過江,所以敵人最後還是逃脫了,敵人艦隊慌忙離開了南津關。
7月16日天還未亮的時候,解放軍就剿滅了鎮境山的國民黨軍隊,打開了湖北宜昌的大門,宜昌城內的敵人慌忙逃竄。
解放軍隨即進了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