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台灣當局幻想利用這個機會“反攻”大陸。
當時,蔣介石得悉北朝鮮發動全麵武裝進攻,斷定南朝鮮難以進行有效的抵抗。他出於把朝鮮戰爭引發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從而借助美國的力量反攻大陸的謀圖,分別向李承晚、麥克阿瑟複電,決定派出精銳的五十二軍約3.3萬人經空中或海運赴朝鮮戰場,投入戰鬥。
同時,蔣介石通過外交程序向杜魯門提出建議。他等不及杜魯門的回答,急不可耐地於當晚擺出當年同盟國三巨頭的架勢,通過廣播電台向全世界發表講話,公開對南朝鮮將進行軍事援助,派兵馳援李承晚。
6月27日,麥克阿瑟又向杜魯門告急,並再次請求批準蔣介石的建議,而艾奇遜卻對“這頭不斷地說謊和不斷地惹是生非,讓人捉摸不定,狂妄而難以駕馭的公牛”嗤之以鼻,擅自扣壓此電,並繼續反對討論蔣介石派兵援助南朝鮮的建議。
6月28日,南朝鮮的首都漢城被北朝鮮人民軍占領,在美國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趁蘇聯代表不在時通過介入朝鮮戰爭的提案。
在台灣急不可耐的蔣介石委派駐美大使顧維均和頗親美的胡適去白宮會見杜魯門,麵交他建議派兵馳援南朝鮮的電報副本。杜魯門顯出對台灣十分友好的姿態,當即表示他是十分願意接受蔣委員長的意見,同時答應擴大對台灣的軍事援助。
6月29日,麥克阿瑟從朝鮮前線視察回到東京後,第三次急電杜魯門,詳細闡述南朝鮮軍隊的處境,說這個軍隊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唯一的希望是在朝鮮作戰區域投入美國地麵部隊,並再次請其從速采納蔣介石的建議。美空軍參謀長範登堡上將也向杜魯門進言,應當接受麥克阿瑟的請求,批準蔣介石的建議。
但艾奇遜向杜魯門建議說:“如果蔣介石的軍隊開進朝鮮打擊北朝鮮共軍,毫不懷疑,中共必將加倍地進行打擊。那樣一來,朝鮮戰爭馬上就會擴大,局勢的發展也必然難於控製,其結果不僅美國將要深深地陷進去,而且會把我們的盟友嚇跑,使美國孤立。”
杜魯門終於被艾奇遜說服,否決了蔣介石的建議,要其“保衛”台灣,並對國民黨的軍隊有所限製,不準對大陸采取軍事行動,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這時,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有著豐富軍事經驗的***點燃了一支煙,便陷入沉思當中。
由於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盡管北朝鮮軍隊正風掃殘雲般地勝利前進著,***預感到未來戰爭的複雜趨勢,很可能引發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美國為首的***陣營的大較量。
為能實現當初對金日成的承諾,***緊急電令當時負責東南戰事的陳毅:
立即發動解放東南沿海諸島的戰役。
7月1日,就在聯合國軍入朝參戰的第二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協同陸軍一舉解放伶仃島和三門列島、大小萬山群島等30多個島嶼,擊斃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齊誌鴻。
此舉驚動了華盛頓,美方忙增派美空軍13航空隊常駐台灣,設立前線指揮所。
7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珠江口外擔杆、佳蓬列島,至此珠江口外島嶼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