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秋,一支支來自關外、華東、西南的陸軍炮兵和高射炮兵部隊,日夜兼程地奔馳在共和國硝煙未散的土地上。

他們駛過崎嶇不平的公路,翻越層巒疊嶂的山脈,跨過波濤滾滾的江河,向著一個個海防要地挺進。

自從中央軍委下達建設海防的指示以來,陸軍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多支精幹的部隊奔赴海防前線。

在東北地區,陸軍炮兵第六師和第四野戰軍高射炮兵第一師第二團的第二、三營被調往青島。

陸軍炮兵第六師是受過“科班”訓練的部隊。這支部隊在白山黑水間經曆了戰火的考驗。

第四野戰軍高射炮兵第一師第二團第二營曾經擔負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的任務,還掩護過“重慶號”巡洋艦,並取得了兩天擊傷敵機4架的戰績。

三營在建國初期曾調到北平,保衛黨中央駐地、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在華東地區,華東軍區後備兵團第一師第三步兵團火速開進吳淞口,準備組建海岸炮兵團。然而,部隊已經進入陣地了,“炮兵團”還是清一色的輕武器。這可急壞了團長和政委,一天裏數次打電話要炮,“炮團無炮,算什麼炮兵團!”

於是,華東特縱炮兵第十六團第二營剛剛參加完解放上海高橋的戰鬥,就一身硝煙地編入了三團。

炮團終於有了炮。

在廣東,陸軍一五八師炮兵營和幾個軍分區的步兵營、步兵連2000多人,奉命同時向廣州開進,劃歸中南海軍,組建海岸炮兵團。

1950年深秋,海軍的岸防炮部隊和高射炮部隊誕生了。

二、部隊建設

●數噸重的大炮在他們手中隻發出輕輕的撞擊聲,如果不是碩長的炮管,簡直看不出這就是能發出驚天怒吼的大炮。

●當年誌願軍炮兵被炸斷的手臂在他眼前抽動的時候,陶勇就痛下決心,炮兵陣地一定要改進。

●一陣火光和巨響之後,二層樓高的大炮又悄無聲息地縮回了坑道。石壁再次合攏,灌木“長”回到原處。硝煙消散處,除了石壁,還是石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