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滲透法,就是曆史教學和其他各科教學互相配合、互相滲透、共同進行國情教育。因為,國情是一個綜合體,涉及的內容很多,有時單靠曆史教學來進行教育是不行的。比如人口問題,“中國人口眾多是一個突出的國情”。人口問題包括人口的數量、質量、分布、發展等狀況,又聯係著人均占有生產資料、自然資源、產品分配、教育、就業和傳統生育觀念、現行人口政策、人口發展戰略等問題,包含著相當豐富的內容,又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思想觀念等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講述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就需要采用教學滲透法,使青少年學生全麵地客觀地了解國情,認識我們國困難與希望並存,既要充分知道存在的問題,更要對社會主義充滿信心。
縱橫比較法就是把中國的現代國情與曆史國情進行縱比,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橫比。毛澤東說過:“有比較才有鑒別。”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如,曆史教學中在講到我們國的鋼產量時,就可以同日本、印度相比較。我們國1949年的鋼產量為15、8萬噸,經過41年已達到6600萬噸,由世界的第26位上升為第4位。而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到1936年,經過40多年才為531萬噸,居當時世界的第6位。印度1949年生產137萬噸,到1979年才達到1000萬噸,而我們國已經增長為3448萬噸。通過這樣的對比,就能顯示出社會主義製度的無比優越,使青少年掌握辯證的、唯物的科學比較觀,認清社會主義曆史發展的必然性、理論和現實的優越性,以及實現過程中的艱巨性,進而樹立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念。
榜樣激勵法是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榜樣勝過十打宣言。曆史教學中通過概述屈原憂國憂民、嶽飛精忠報國、文天祥寧死不屈、林則徐不畏強暴、聞一多視死如歸、方誌敏赤膽忠心、李大釗從容就義、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無數的愛國精英、民族之魂的不朽業績,教育青少年學生學習這些光輝榜樣,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忠於人民,報效祖國。
社會實踐法就是定期組織青少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廣泛地了解國情,接觸社會實際,增長知識,提高能力,變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舉。
理解升華法就是結合所講的內容或重大節日和事件,引導青少年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從理論上提高思想認識,解決信念、立場和思維方式,把樸素的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升華為理智的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信念,成為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
160 中學曆史教學論叢(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