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與食品機械工業(2 / 3)

中國較早的包裝機械是一九五六年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生產的卷煙小包機。五十年代末期,上海的食品、醫藥、日用化工、小五金等行業,也發展了一批簡易包裝機。六十年代,開始製造果酒和啤酒灌裝機,同時開發製造金屬製罐設備。七十年代初期,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地進口了一批包裝機械,對全國包裝機械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六十到七十年代,國產的包裝機械主要有飲料罐裝機械、紙盒紙箱機械、卷煙包裝機械、糖果包裝機械等。

中國較早的食品機械是製糖和煙草加工機械。廣州通用機械廠一九五七年製造了日處理2000噸甘蔗的蔗糖壓榨機。上海煙草工業機械廠一九五八年生產了旋轉式煙草切絲機,一九六○年生產了每分鍾卷800支香煙的卷煙機。六十到七十年代製造的食品機械,主要是製糖、釀酒、卷煙、製鹽、屠宰、罐頭、飲料、乳製品、糕點、糖果機械等。

在此期間,中國也曾設計製造出個別具有先進水平的機械。如一機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六十年代末期就開始了包裝機械的科學研究和產品設計工作,以該所工程師盧聲為總設計師,為北京石油化工總廠設計的合成橡膠自動成型包裝線,由天津市五個工廠聯合製造,於一九七二年安裝投產。它是先將合成橡膠壓成長70厘米、寬35厘米、高16至20厘米的塊狀,然後內層用塑料薄膜熱合包裝,外層用牛皮紙包裝的自動成型包裝線。全線由垂直螺旋振動輸送機、水平振動輸送機、自動秤、自動壓塊機、薄膜包裝機、金屬檢測器、卸塊機、紙袋包裝機、交替輸送機和皮帶運輸機等組成,采用液壓、氣動、電器與機械混合傳動控製,實現了全線自動化。它的研製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的空白,而且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評。又如,上海第一化工機械廠和上海華明輕工機械廠生產的牙膏灌裝生產線,從鋁塊壓延開始,製管、印刷、灌裝、封口、封蓋、開盒、裝盒、封盒、裝箱到封箱,全部達到自動化生產。該生產線是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集中了該廠群眾技術革新成果設計製造的,達到了國外同類生產線的技術水平。再如上海飲料機械廠生產的板式換熱器,用於食品工業中飲料的滅菌和冷卻處理。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於七十年代初期研製成功BP2—SZH—20型板式換熱器,單台換熱麵積為20平方米,冷卻能力為每小時10升,飲料的進口溫度為60攝氏度,出口溫度為6攝氏度,技術性能接近工業發達國家同類產品的水平,一九八二年獲得國家經委產品質量銀質獎,一九八五年獲得產品質量金質獎。

二、“六·五”期間迅速發展

一九七九年後,中國國民經濟經過調整,出現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新局麵。農業連年豐收,經濟作物和副業生產的發展,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隨著城鄉人民收入的增加,對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工業既有原料,又有廣闊的市場,因而有了較大的發展。一九八四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已達866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2.3%,在各工業部門中居第三位。食品工業的發展,推動了食品機械較快的發展。同時,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出口商品的增長,國內市場的活躍,對商品包裝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促進了包裝機械的加速發展。

(一)加強行業管理。

一九八○年十二月,中國包裝技術協會成立。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成立。兩個協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的包裝工業和食品工業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機部副部長張懷忠代表一機部參加了兩個協會的領導工作,一九八一年四月,他建議並組織成立了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包裝機械委員會,一九八二年他建議並負責籌組了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公司,一九八四年他又建議成立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機械專業協會。這些協會和公司的成立,為組織起跨部門的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機械工業部組建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公司後,及時調整了部分工廠和科研單位,從事包裝和食品機械的生產和科研工作。與此同時,軍工各部貫徹軍民結合方針,利用部分廠、所的多餘能力,積極開發包裝和食品機械。中國的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到一九八五年,全國有包裝和食品機械工廠807個,職工22萬人,固定資產原值19億元,生產總值16億元。其中包裝機械工廠207個,職工10萬人,固定資產9億元,生產總值7億元;食品機械工廠600個,職工12萬人,固定資產10億元,生產總值9億元。上述工廠主要分屬在機械工業部、輕工業部、商業部和軍工係統,由這些部門安排計劃的工廠有570個,職工萬人,固定資產10.7億元,生產總值10.3億元。一九八○年,包裝機械僅200種,產量2萬噸,到一九八五年,品種已達450種,產量增至6萬噸,品種增長一倍多,產量增長兩倍。一九八○年,食品機械僅350種,產量4萬噸,到一九八五年,品種增至600種,產量增至10萬噸,品種增長近一倍,產量增長一倍半。

“六·五”期間,機械工業部、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公司、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包裝機械委員會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食品機械專業協會,堅持打破部門界限,麵向全行業開展工作,為全行業服務。一九八三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組織編製《一九八一年——二○○○年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綱要》,一九八四年,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組織編製《全國機械電子行業“七五”規劃》時,這些部門和單位積極聯合各部,共同編製行業規劃和發展綱要。此外,他們還從多方麵開展行業活動,廣泛進行宣傳工作,傳播情報信息,組織了多次國內外技術交流活動。配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在全國各地共舉辦了10多次包裝機械、食品機械國際展覽會和學術討論會,組織了10多個團、組出國考察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商談技術合作。機械工業部多次組織的全國性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展覽會、展銷會和技術交流交易會,也都是打破部門界限,組織全行業參加。這樣麵向全行業開展工作,促進了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受到全行業基層單位的歡迎。通過加強行業管理,開展行業活動,把原來分散在機械工業部、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電子工業部、郵電部、化學工業部、交通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兵器工業部、航空工業部、航天工業部、核工業部、對外經濟貿易部、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醫藥總局等近20個部門生產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的力量,初步組織起來。

(二)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六·五”期間,許多部門都對所屬的包裝、食品機械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了技術改造,調整了部分企業轉產或兼產包裝、食品機械,組織部分科研單位增加這方麵的科研開發內容。不少高等院校相繼開辦了包裝工程、食品機械專業。

全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的生產企業,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是老企業。這部分企業在一九七八年以前就生產包裝、食品機械,約占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不少工廠經過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增強了生產能力,老廠換新顏,是行業的骨幹廠。如廣州重型機器廠,不僅能生產日處理8000噸甘蔗的蔗糖壓榨機,還開發了食品加工用的各種離心機,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離心機試驗研究機構,成為生產食品加工用離心機的主導廠之一。又如廣東輕工機械廠,一九六四年就開始生產飲料灌裝機械,一九八四年又從國外引進啤酒灌裝機械的製造技術,成為生產啤酒灌裝機械的主導廠之一。

二是轉產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四分之一,主要是機械工業部係統的企業。他們在開發包裝、食品機械時,一般起步較高,采取進口樣機,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結合國情改進設計或自行設計,不少產品已達到國際上七十年代的技術水平。如桂林包裝機械廠,原生產小型衝床,一九七九年開始轉產包裝機械,五年時間開發新品種12個,形成年產400台包裝機的生產能力,產品除供應國內外,還外銷東南亞各國和香港地區。又如溫州包裝機械總廠,原生產印刷機械,一九七九年轉產捆紮機,現已能生產自動、半自動、手動等十幾種捆紮機,一九八五年,該廠與溫州市電子技術研究所合作,將8048係列單板8位微機作為智能部件,應用到自動捆紮機上,除對係統程序控製外,還能進行故障診斷、自動計數和選擇捆紮方式、次數、節拍等,達到國際上七十年代末期的技術水平。目前該廠捆紮機的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已成為生產捆紮機的主導廠。

三是軍民結合的軍工企業。這部分企業為數尚不多,但技術力量較強,設備較先進,而且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機械製造工藝,是一支很強的力量。近幾年來在發展包裝、食品機械的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攻克技術難關方麵,都起到明顯的作用。如航開工業部的首都機械廠,一九八三年研製成功的中國第一條大型瓦楞紙板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較高,可年產七層雙瓦楞紙板1600萬標箱,產品性能達到國際上七十年代末期同類產品的水平。

四是兼產的企業。這部分企業為數不少,它們除生產原有的產品外,利用多餘能力兼產包裝、食品機械。這部分企業,有的已經專門組成車間或分廠,生產包裝、食品機械,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杭州製氧機廠,專劃出一個車間生產包裝機械,該廠生產的啤酒灌裝機和塑料袋圓編織機,受到用戶歡迎。

五是鄉鎮企業。這些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較弱,產品水平不高。但其中也有一些廠,經營方式比較靈活,積極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合作,引進技術,招聘技術顧問,開發了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包裝、食品機械。

(三)發展科研,培養人才。

從事包裝和食品機械科學研究和設計的院、所,是這個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工業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輕工業部西安和廣州兩個輕工機械設計研究所,是多年來從事包裝和食品機械的科研、設計單位。在“六·五”期間,機械工業部的許多科研院、所,軍工各部的部分科研單位,輕工業、商業等部和各地區的一些其它科研單位,相繼組織起專門從事包裝、食品機械研究的所、室或組,開展包裝、食品機械的科學研究和產品設計工作。到一九八五年,全國從事這方麵科研、設計工作的單位有50多個,在開發包裝、食品機械方麵,作出了一定貢獻。機械工業部為了加強包裝和食品機械的科學研究工作,已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所內組建了包裝機械分所,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內組建了食品機械研究所。這兩個所的建成,將成為包裝機械、食品機械的科研基地、測試基地和技術情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