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與食品機械工業
包裝與食品範圍
一、範圍
包裝機械是在商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中完成包裝工序的機械。它包括直接完成包裝工序的機械,間接完成包裝工序的機械,以及與包裝工序密切相關的其它輔助機械。按照中國國家標準局一九八四年製定的《全國工農業產品(商品)分類標準》,包裝機械分為充填機、灌裝機、封口機、容器成型包裝機、收縮包裝機、真空包裝機、捆紮機、打包機、裹包機、集合裝箱機、包裝容器製造機械(包括金屬容器、紙質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和複合材料容器製造機械)、包裝材料製造機械(包括複合材料、玻璃紙加工機械)以及與包裝工序密切相關的容器清洗、幹燥、傳遞輸送、計量、貼標、打印、檢測等輔助機械。此外,包裝的裝潢印刷機械,雖然屬於印刷機械類,但與包裝機械密切相關。在包裝生產線中一般都有裝潢印刷機械。有的國家則把它劃歸包裝機械類。
食品機械是加工食品的機械。由於食品生產涉及衛生、營養、化學、物理、生物技術等多種學科,采用的原料和製成的食品種類繁多,工藝各異,因此,食品機械的門類各別,品種多樣。按照《全國工農業產品(商品)分類標準》,食品機械分為食品加工專用機械和通用機械。食品加工專用機械是按加工對象或產成品不同來分類,包括油脂深度加工機械、製糖機械、製鹽機械、釀酒機械、飲料機械、屠宰機械、肉類加工機械、豆製品機械、乳品機械、蛋品機械、水產品加工機械、果品加工機械、蔬菜加工機械、果蔬保鮮機械、糖果機械、糕點機械、罐頭食品加工機械、方便食品加工機械、煙草加工機械、調味品加工機械、食品添加劑加工機械、飲食炊事機械等。食品加工通用機械是按設備功能不同來分類,包括食品洗刷機械、分選機械、粉碎機械、混合攪拌機械、均質機械、濃縮設備、幹燥設備、油炸設備、烘烤設備、滅菌設備等。有些國家的食品機械還包括糧油加工機械、醫藥加工機械和其它食用農產品加工機械,中國則把它們劃歸農牧漁機械和醫療機械類。
二、特點
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除具有一般機械的共性外,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特殊的要求。
包裝機械具有多功能、高效率、自動化程度較高、成套性較強的特點。包裝機械要代替手工完成一係列包裝工序,機構動作比較複雜,需要協調一致,從傳動裝置、控製係統到執行機構,大量采用自動控製技術、機、電、儀緊密結合。如一台油炸土豆片自動稱量包裝機,從自動稱量、製袋、充填、封口到傳遞輸送,全部達到自動化。其自動稱量是一台微機控製的組合秤,將重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土豆片,經稱量後送入十幾個料鬥,再由微機選擇其中幾個料鬥組成額定的重量,使每包1公斤或0.5公斤的稱量,精度誤差不超過±1%。自動稱量還要和製袋、充填、封口、傳遞等工序協調動作,達到機組自動化。
食品機械除具有多功能、高效率、自動化程度較高、成套性較強的特點外,還必須滿足嚴格的食品衛生要求。因此,食品機械大都采用連續、密閉結構,使用無毒、防腐材料。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要防塵、防汙染。操作工人盡可能不用手接觸食物。為防止殘存物腐敗變質,要求食品機械的流道光滑,盡可能減少死角,便於拆卸清洗,有的食品機械還需附有自動清洗裝置。食品在加工過程中,不僅多數要用水,有些食品還具有生物化學反應,有的食品中還需要加入食用化學物質。因此,食品機械凡接觸食品的部分,所選用的材料都應是不鏽鋼或其它無毒、防腐材料。有的食品機械所配套的動力、控製係統也要有防腐、防潮性能,並采取隔離措施。食品機械盡可能密閉並連續成生產線,而且常和包裝機械連續成套,直接完成產成品的包裝。工業發達國家新開發的食品機械,愈來愈多的是連續、密閉的成套生產線,為使整個成套生產線各工序的動作、節拍協調一致,配有完整的自動控製係統,從原料進入、處理、加工、檢測到成品的計量、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
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專用性強,屬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包裝機械的結構、功能,取決於包裝物品的不同質態和形狀,以及不同的包裝工藝、包裝容器、包裝材料和各種商品的不同包裝要求。因此,包裝機械多屬專用機械。現代化商品有千百萬種,包裝機械的品種必然繁多。據了解,日本的包裝機械有1700種以上。食品機械,由於食品的品種多種多樣,其品味、鮮度、營養成分、使用的原料和加工工藝各不相同,對食品機械的結構、功能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據了解,日本的食品機械已達2000種。
三、作用和地位
包裝是商品生產過程中最後一道工序,也是商品進入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商品包裝起著保護商品、宣傳商品、便於陳列銷售、方便消費者攜帶和使用等作用。好的包裝能保證商品在貯存、運輸過程中不被損壞、汙染或變質。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包裝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行業。一九八○年美國包裝工業生產總值占國民收入總值的2.5%,日本為2.3%,聯邦德國為2.1%,中國才剛剛起步,為1.3%。
包裝機械是包裝工業的技術裝備,是發展現代化商品包裝的關鍵設備。構成商品包裝的要素有包裝材料、包裝容器、包裝工藝、包裝裝潢和包裝質量的檢測等,而包裝材料、容器、工藝、裝潢、檢測等主要靠包裝機械來實現。包裝機械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包裝工業的發展水平,關係著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也關係著國內商品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包裝機械製造業,是機械工業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製造業。據國家經濟委員會一九八三年統計,產品由於包裝不善,每年損失近百億元。因此,加速發展包裝機械,改進商品包裝,減少商品在貯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損失,已成為當務之急。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食品由一家一戶的自烹自食發展到社會化生產。從手工作坊發展到現代化工業生產,食品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食品工業的發展水平,是社會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工業發達國家的食品工業總產值都高於農業總產值。中國的食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但食品工業發展較晚,還比較落後。一九八四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僅相當於農業總產值的23%。一九八一年中國居民消費的食品中,經過食品工業加工的僅占32%,而美國、日本在七十年代初期,居民消費的食品中,經過食品工業加工的分別占92%和82%。工業發達國家,食用農產品經過工業加工後,成倍地增值,食用農產品的產值與食品工業產值的比例,以一九七五年為例,美國為一比三點五,日本為一比二點四,而中國一九八一年才達到一比一點六,大大低於工業發達國家。到一九八五年,中國的食品工業已擁有全民所有製食品工業企業7萬多個,鄉鎮集體企業25萬多個,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水平雖低,但潛力很大。發展食品工業,可以收到較好的社會效益。據統計,食品工業一九八一年百元固定資產實現利稅為72元,僅低於紡織工業,居第二位。百元產值占用流動資金14元,僅高於電力工業,也居第二位。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八一年,全民所有製食品工業企業的利稅總額,占整個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利稅總額的10.8%。中國已開始重視食品工業的發展,一九八四年國務院批準了《一九八一年至二○○○年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綱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食品工業將會有較大的發展。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將日益顯露出來。中國的食品資源十分豐富,門類比較齊全,許多名特食品有比較成熟的傳統工藝,有一支從事食品工業化生產的隊伍,又有廣闊的市場,發展食品工業的前景十分廣闊。但是,與工業發達國家比較,中國的食品工業還相當落後,很不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量農副產品資源沒有充分開發利用,許多傳統名特食品和新型食品急待開拓發展,食品加工的衛生狀況急需改善,廣大人民對食品的新要求急需滿足。中國食品工業落後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裝備陳舊,技術落後。
食品機械是食品工業的技術裝備,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關鍵設備。由於食品機械工業比較落後,品種少、水平低、質量差、能耗高,食品的衛生要求得不到保證,食品資源也缺乏深度加工和綜合利用,國外已經廣泛采用的許多先進技術,在中國仍是空白。“六·五”期間雖然引進了一些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進口了不少食品機械,仍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改變這種落後麵貌,必須大力發展食品機械工業。
據了解,美國一九八一年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工業生產總值為26億美元,幾乎接近機床工業28億美元的水平。聯邦德國一九八一年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工業生產總值為59億馬克,占整個機械工業總產值的5.2%。而中國的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總產值,還不到整個機械工業總產值的1%。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工業,在中國剛剛興起,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新興行業。
發展概況
一、八十年代以前緩慢發展
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國基本沒有包裝機械和食品機械製造廠,隻有少數工廠搞修配和生產一些簡單的手工業機具。人民生活必需的食品,市場上的商品包裝,絕大多數是手工業作坊式生產,極少數工廠的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也是依靠從國外進口。
新中國建立後,在較長的時期內,由於國民經濟發展重點是重工業,實行的是計劃經濟,人民生活水平又比較低,對商品包裝的需求不多,因此,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一直提不到應有的位置,發展十分緩慢。
五十年代初期,一機部同輕工業部商定重點發展製糖機械,在南部選定廣州通用機械廠(後改為廣州重型機器廠)和廣東糖業機械廠生產蔗糖機械,在北部選定黑龍江省鬆哈五金廠和鬆江機器廠生產甜菜糖機械。一九五九年輕工業部成立了機械設備局,對輕工係統的專用設備組織製造和供應。一九六○年一機部、輕工業部開始協同安排輕工機械生產,計劃經國家計委綜合平衡,由兩部分別按企業隸屬關係下達,產品分配由輕工業部負責。一九六四年,國家計委關於輕工機械產品歸口管理的通知規定,製糖設備、製鹽機械由一機部歸口管理,其它輕工機械由輕工業部歸口管理,其中包括卷煙、釀酒、罐頭、乳製品等食品機械。一九六五年,又將製糖機械、製鹽機械改由第一輕工業部歸口管理。至此,一機部除生產一些輕工業部所屬企業不能生產的食品機械和零配件外,一般不再生產食品機械。七十年代中期,商業部開始發展部分食品機械,主要是屠宰、肉製品、調味品、豆製品、飲料和炊事機械。輕工業部和商業部,還發展了糕點、糖果機械。農牧漁業部在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的同時,發展了水產品和乳製品加工機械。醫藥總局也生產了一些醫藥加工和包裝機械。上述各部發展的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主要是為了滿足本部門的需要,自己裝備自己。由於缺乏統籌規劃和協調平衡,既有不少重複,又有許多缺門。加之這些部門的主要任務不是搞機械製造,機械製造的技術力量薄弱,投資也少。因此,盡管在六、七十年代期間,生產了不少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取得一定成就,但就整個包裝和食品機械工業來說,發展很緩慢。產品品種、產量、技術水平和質量,都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