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市二輕係統將特藝、地毯、抽紗3個公司,45個企業、23090名職工,5354萬元固定資產劃出,成立了北京市工藝品總公司。
一九八六年,又將服裝、鞋帽兩公司,28個企業,集體資產7665.4萬元,劃給紡織係統。
(二)從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市手工業總社係統所屬的385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近4萬名社員,轉為或並入國營和公私合營企業。
(三)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的國家財政經濟困難時期,北京市借用和調用了二輕集體工業多年積累的資金1.17億元。
名優產品大力發展時期
四十年來,北京二輕集體工業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注意保留和提高一些傳統產品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努力開發了一些新行業、新產品。僅一九八五年、一九八六年試製的新產品就有2.1萬多種,並且擁有一批多次獲國家、輕工業部和北京市獎的產品,其中獲國家銀質獎產品2種,部和市優產品20種。一九八八年二輕集體工業出口產品產值8254萬元。
一、從小到大,建設塑料製品行業
北京的塑料製品工業起步於五十年代,最初隻能生產牙刷、鈕扣等小商品。一九六四年成立了北京市塑料總廠(後改為塑料公司),實行行業歸口管理。到一九八八年底,全行業共有企業23個、職工1.55萬人,當年工業產值43.2億元;其中集體所有製企業個、職工4900人、產值9280萬元;分別占39.1%、31.6%和21.5%。經過三十幾年的建設,北京塑料製品行業已發展成為具有先進工藝設備,技術力量雄厚,經濟效益較高的行業,能加工生產20多種原料、28大類、250多個品種的產品,許多產品的性能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有18種產品出口歐美亞非4大洲。如北京市塑料八廠原是一九七一年建立的街道集體小廠,憑著奮發拚博的頑強精神,通過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使年產能力提高到近萬噸,產品由原來的2種增加到五大類、100種。這個廠生產的打包帶、捆紮繩,分別獲輕工業部全國質量評比第一名。企業盈利率、資金利稅率、產品覆蓋率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這個廠於一九八八年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二、更新改造,振興包裝裝潢行業
北京的包裝裝潢行業是在手工包裝基礎上,於六十年代中期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主要產品有商標印刷、印鐵製罐、紙箱紙盒、複合包裝四大類。到一九八八年底,全行業共有企業14個、職工6860人,當年工業產值14252萬元;其中集體所有製企業10個、職工4795人、工業產值11914萬元,分別占71.4%、69.9%和83.6%。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造,北京包裝裝潢行業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已位於全國同行業的前列。如北京包裝裝潢製品廠是由幾個裝訂、紙盒、印刷小廠合並而成的集體所有製中型企業,經過近十年的艱苦奮鬥,結束了住破廟的曆史,搬進了近2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淘汰了木尺、戒板、足刀等簡陋工具,自行設計、製造出瓦楞紙板生產線及配套設備,成為全國最大的紙盒包裝生產廠家之一。該廠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八年共創稅利1724萬元,利潤連續三年以12%的速度增長,成為全國同行業中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這個廠產品有200多種,其中鋼琴盒、手提烤鴨盒、玉石盆景盒及出口佛臘盒,均獲全國優秀包裝獎。八十年代中期,出口量已占全部產品的40%。
三、以老養新,發展家電行業
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七十年代末,在二輕機械廠、五金機修廠、按扣廠、打字機廠等一批老集體企業的基礎上,經過投資改建,開始生產洗衣機、電冰箱配件、冰箱電機等家電產品。一九八二年以後,經過專業化調整,成立了洗衣機、電冰箱兩個總廠。雪花電冰箱總廠除主體廠外,所屬的5個配套廠——電機廠、壓縮機廠、溫控器廠、附件廠和配件廠,都是由合作社或街道小廠起家的集體所有製企業。這些小廠,通過技術改造,引進技術、設備,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如由二輕機械廠轉產的北京電冰箱壓縮機廠,一九八四年使用銀行貸款引進意大利電冰箱壓縮機的關鍵設備和技術,總投資1.45億餘元,年產能力100萬台。一九八八年開始投產,一九八九年生產壓縮機40.77萬台,產值13836萬元,利潤5095.9萬元。5個冰箱配套廠的發展,使電冰箱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彙。其中,僅壓縮機每年就可為國家節省外彙2471萬美元。截至一九八八年,北京雪花電器集團公司和所屬6個企業共有職工5938人,工業產值36616萬元,實現利潤10698.6萬元,上繳銷售稅金3039.1萬元。
家電行業的二輕集體企業經過多年的挖潛改造,生產能力有很大提高,但受先天不足等因素的製約,生產能力趨於飽和。一九八○年,北京白蘭洗衣機廠在迅猛發展的家電產品的激烈競爭麵前,冷靜地分析形勢,把零部件擴散到農村生產,跳出了“大而全”的框框,走出一條城鄉聯合、專業配套協作的發展新路,解決了企業固定資金、場地、人員有限、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矛盾,被中央和北京市領導譽為“白蘭道路”。
四、北京裘皮甲天下
北京毛皮行業起源於明末清初,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素以鞣製加工各種高檔珍貴細毛皮貨見長。一九八○年新組建的北京毛皮工業聯合公司,下屬8個企業,其中5個是集體所有製企業,職工共3200多名。整個毛皮生產工藝包括鞣製、染整、拚裁、服裝四大部分,體係完整、配套齊全,在全國同行業中生產規模是最大的。主要產品有鞣製皮張,剪染皮張、裁製皮筒、皮帽、皮領、裘皮服裝、毛皮工藝品和裝飾品等10幾個係列、200多個品種。80%的產品直接出口,行銷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彙在1000萬美元以上,在國際裘皮市場上享有較高的信譽。由於該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技術精湛,有“北京裘皮甲天下”之譽。為了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北京毛皮行業對整個生產工藝進行了大膽改革和創新,產品結構由過去的粗加工和半成品加工,發展為生產最終產品。北京皮毛二廠生產的水貂皮一條龍大衣,皮毛三廠的兔皮串龍短外衣和藍狐T型加革短衣,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分別榮獲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五年的北京市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五、書畫家的良友——李福壽牌毛筆
李福壽是已故京都著名製筆老藝人。他早年結識了金北樓、湯定之、齊白石等著名畫家,經潛心研究畫家的不同流派、不同風格,先後製做出寫意、工筆和勾描三大類國畫筆、120多種規格,以他的獨特技藝而名揚全國。合作化高潮時,李福壽連同他的李福壽筆莊一起加入了第二毛筆社。後來第一、二毛筆社合並,改名北京製筆廠,但高檔書畫筆仍沿用“李福壽”商標。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畫壇花開爛縵,製筆行業欣欣向榮。作為全國製筆行業中最大的北京製筆廠,為適應時代需要,不但繼承了李福壽的傳統技藝,又不斷改進創新,研製並生產出“赤龍”、“雪龍”、“烏龍”、“降龍”、“伏虎”,以及“披狼書畫”、“山河壯麗”、“雲海騰波”、“書畫如意”等新產品,共有300多種。該廠生產的大筆“經天緯地”,為世界之最,全長2.73米,筆杆長2米,筆頭外露部分長53厘米,重23公斤,一次可含墨4公斤;小筆有筆頭如繡花針的描筆、眉筆,能書寫蠅頭小楷。值得一提的是最受中外畫家稱道的毛筆“錦上綺霞”。這種筆筆頭全部是用精選黃狼尾製成的,每一根狼毫必須有92毫米長,而一根大黃狼尾最多隻能選出幾根。在三年中,從幾十萬條黃狼尾中才選製了10枝這樣的筆,配上象牙的筆鬥和筆杆,堪稱筆中之寶。這種筆的筆鋒尖銳,外型美觀,使用起來,鋪毫不軟,提起不散,每枝價值8000元以上。至於使用它創造的藝術作品,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李福壽牌毛筆的特點是豐滿圓潤、修削整齊、含墨量大,不但適應順筆、逆筆、滾筆、點筆等不同畫法,而且具有擦、點、勾的多種功能。八十年代以來,經過李苦禪、趙樸初、劉海粟、蕭勞等著名書畫家鑒定,對李福壽牌高檔書畫筆都給予較高評價。李福壽牌毛筆多次被評為北京市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為集體企業服務的二輕供銷公司
二輕集體企業行業複雜,企業一般本小腿短,產品變化快,而納入國家和地方計劃的產品又很少,原料缺口大,產品以自銷為主。因此,從五十年代起,手工業係統就把健全供銷工作作為為集體企業服務的一項戰略性工作來抓。三十多年來,投資近1億元,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二輕係統三級供銷網絡,建立了二輕供銷公司、二輕批發市場、輕工日用品展銷館和專業公司(聯社)經理部,擁有一支近萬人的供銷隊伍。廣大供銷人員幾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跋山涉水,跑遍大江南北,為發展二輕集體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多方開辟渠道,積極“找米下鍋”
二輕集體企業的主要原材料缺口每年約在25—30%,多種多樣的輔助材料更無保證。為了解決無米之炊問題,市手工業聯社采取聯社、專業聯社和基層廠(社)三級管理、分工負責的方法,組織原材料供應。市二輕供銷公司既負責組織全係統的國家計劃調撥材料的分配,又負責計劃外原材料的調劑、協作,開源節流;專業聯社經理部主要負責本行業的計劃外原材料采購、調劑;基層廠負責本廠的專用材料和輔助材料的采購。市二輕供銷公司與全國100多家企業建立了正常的物資供應關係,基本上解決了集體企業的生產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