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二輕局從一九八二年在59個集體企業試點改革工資獎勵辦法,采取了計件工資、分成工資、崗位工資、職工工資等四種工資形式,並采用技術津貼、學曆津貼、工齡津貼、獎勵金等四種津貼獎勵辦法。強調個人收入的增長幅度,不能超過利潤、勞動生產率和每個職工創稅的增長幅度,不能增加工資在成本中的含量。這就較好地調動了職工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並使國家、集體、個人的收入都得到相應增加,保持了合理的比例。該市金屬薄板製品三廠,分別對工人和管理人員試行崗位工資和職務工資後,一九八三年前八個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國家收入增加77.4%,企業留成增加53.7%,職工收入增加20.1%。
河南省城鎮集體工業企業改固定工資為浮動工資,打破“鐵飯碗”,改變過去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分配製度,實行多勞多得,獎勤罰懶。主要做法是:(1)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實行多種工資形式。有全浮動、半浮動、計件、超定額計件、死分活值、分成提留、包幹上交等。不論實行那一種工資形式都把職工的收入與企業銷售利潤掛鉤,盈利多多得,盈利少少得,不盈利不得,經營虧損全員承擔。集體企業把固定工資改為活工資後,仍保留工人的原工資級別,作為今後調資晉級、領取退休金和調動工作的依據。(2)對有技術的老工人,采取技術補貼的辦法,保證其收入比一般工人稍高一些,以調動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對供銷人員的報酬與本人的工作好壞掛鉤,實行定任務、定費用,或比例提成聯利獎罰的辦法。對行政管理人員和非生產人員也與企業經營成果和個人工作好壞掛鉤,實行崗位責任製、職務津貼、指標分解、記分計獎、有獎有罰等。(3)改先分後算為算了再分的“倒算法”。即在保證企業盈利、保稅收、保上交、保費用、保合理積累、保工人收入的前提下,加上原輔材料的消耗,計算產品成本,求出合理先進的勞動生產定額,聯係產量、質量、利潤、消耗等,將指標分解,進行層層承包,有獎有罰,既有明確目標和責任,又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企業盈利後,在納稅和上繳後,企業積累和工人收入再進行合理分配。(4)恢複勞動分紅製度,從稅後利潤中提取15%作為勞動分紅。勞動分紅是集體工業企業收入分配的組成部分,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不可缺少的內容,它體現了集體經濟分配方麵的一個突出特征。實行勞動分紅的一般方法是:企業當年提取的分紅金額除以全年發出的工資總額,確定分紅比例,再乘以每個職工個人全年所得工資總額,即為個人應得勞動分紅金額。實行勞動分紅,使企業的經營成果與職工的收入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從而使職工更加關心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益,對於促進企業的鞏固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三、改“官”辦為民辦
民主管理是集體所有製企業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各地集體工業企業開始恢複民主辦企業的優良傳統,改“官”辦為民辦,實行民主管理,較好地發揮了職工搞好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沈陽市為了恢複和體現集體企業組織上的群眾性和管理上的民主性,主要抓了五件事:(1)發動職工根據集體經濟的特點,製訂企業章程,規定企業民主管理的原則。(2)發動群眾民主選舉廠長,使廠長成為職工真正的代表人。(3)建立民主管理機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職工(社員)代表大會,成為企業的權力機構,還選出理事會和監事會,代表職工管理企業和進行監督。(4)建立民主管理製度,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理事會,定期公布財務帳目。(5)恢複職工入股製度,密切企業和職工在經濟上的利益關係,使職工與企業連心聯利。
由於實行民主管理,職工當家作主,許多企業出現了人人關心企業的景況。沈陽市通過這些工作的實行,從41個推行民主管理和24個進行民主選舉廠長的企業情況看,都開始改變了套用全民企業管理模式、領導幹部上級委派和企業重大問題少數人說了算的狀況,出現了人人關心企業,人人參加管理的新局麵,給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增添了活力。該市家用電器部件四廠,通過實行職工入股,把職工的切身利益同企業的經濟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職工自覺地承擔了盈虧責任。在選舉廠長時,不少職工把選票帶回家裏商量,十分慎重。被選出的企業領導人直接對全廠職工負責。工廠管理委員會每月開會一次,認真討論研究企業重大問題,很有生氣,扭轉了過去那種少數人管、多數人看的局麵,使生產迅速發展,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一九八三年的前八個月完成產值比上年同期增加1.1倍,盈利增加2.9倍,交納所得稅增加2.4倍,企業留成增加3.2倍,職工收入增加32%,並開發了10個新產品,企業欣欣向榮。
四、改生產型為生產經營型
集體工業企業在經營上曆來有經營靈活、方便群眾的特點和優良傳統。但一度因受“左”的影響,小廠並大廠、分散變集中,原有的經營特點逐漸消失,給企業管理和群眾需要都帶來了一些困難。特別是隨著商業和外貿購銷體製的改革和購銷關係的變化,對工業部門的產品由過去包銷統購改為計劃收購、訂貨和選購,使集體企業產品出現積壓,生產發生了困難。針對這種形勢,集體工業在經營方式上進行了初步改革。
(一)恢複小而專的靈活經營形式。各地結合調整企業內部結構,著重抓了劃小企業規模和核算單位,改變經營形式。各地的做法主要是:一是對一些規模過大、行業混雜,不便於管理的綜合性企業,按照專業化生產的原則,按產品按行業分開經營、單獨核算。二是對一些有固定產品,機械化程度較高、規模較大的企業,實行統一經營,劃小核算單位,各計盈虧。三是對修理服務業,本著有利於生產、方便群眾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分散經營。這一改革進一步調動了企業和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了經濟效益。
吉林省二輕係統在改革經營形式中,突出抓了劃小企業規模和核算單位的改革,恢複集體工業企業小而專、靈活經營的傳統,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該省扶餘縣二輕集體企業連續三年虧損,到一九八一年六月虧損額達48.6萬元。他們把7個行業雜、攤子大、虧損嚴重的企業,實行大劃小、綜變專,劃分為18個小廠,自負盈虧,很快扭虧為盈。
(二)恢複和發揚集體企業自產自銷的好傳統。各地二輕係統根據市場銷售體製的改變,改革企業隻搞生產不管銷售的狀況,打破“工不經商”的界限,積極擴大產品自銷,搞活了生產經營。采取展銷、聯銷、自設門市部和前店後廠等辦法,擴大銷售渠道,使產品直接與消費者見麵,提高了產品的適應性和競爭能力。
天津市二輕集體工業從一九七九年開始就積極開展產品自銷工作,銷售機構逐步健全,銷售隊伍逐步壯大,銷售渠道不斷擴展,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銷售網。到一九八一年已建立供銷經理部20個,試銷門市部61個,廠店掛鉤銷售點300個,從事供銷工作人員達5000餘人,與全國28個省市4000多個單位建立起了銷售業務關係。開展產品自銷主要采取以下四種形式:(1)自辦展銷會和訂貨會,選樣訂貨,洽談業務。(2)積極參加全國各地區舉辦的訂貨會、展銷會、商品交易會和物資交流會,大力宣傳和推銷產品。(3)實行廠店掛鉤。服裝、皮革、家具、日用五金等行業企業和市內298個基層商店建立了購銷關係。(4)組織訪銷。在完成商業訂貨、選購任務的基礎上,各公司和企業還派人到全國各地訪銷,一麵宣傳產品,征求意見,一麵推銷產品,洽談業務。到一九八一年底,全市自銷額占銷售總額的比重,由一九七九年的6.25%上升到31.7%。
據一九八二年全國二輕係統不完全統計,產品自銷比重逐年上升。一九八○年占38.8%。一九八一年占45.2%,一九八二年占50.8%。集體工業自銷產品已成為商品流通的一條重要渠道。
(三)加強工貿結合,爭取自營出口。為了解決出口產品長期存在的產銷不見麵、經營環節多等弊病,部分地區采取工貿結合的辦法,理順工業生產和外貿出口的關係。一九七九年八月十八日,國務院批準上海玩具行業試行工業與外貿合一,將上海市手工業管理局的玩具工業公司和外貿部中國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的玩具部合並,成立上海玩具公司。工業和外貿合為一體,統一組織生產,統一經營出口,較好地做到“四個聯合、兩個公開”,即工貿聯合辦公,聯合安排生產,聯合對外洽談,聯合出國考察;外貿向工業公開出口商品成交價格,工業向外貿公開生產成本。這一工貿結合的試點,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和出口的增加。但由於受當時整個經濟管理體製的製約,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除上述工貿結合的形式外,還有企業自營出口的試點。一九八○年七月一日國務院批準各地旅遊產品銷售部門經過工業主管部門同意,可以接受旅客不超過五萬美元的小批量訂貨,可直接向國外遊人出售工藝品或直接出口。北京絹花廠經國務院批準為自營出口企業,在國家出口貿易政策的統一規定下,享有談判、簽約、報價、結彙和使用外彙等權利。這些工業自營出口的企業已取得了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