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織安全生產競賽和評比
安全競賽是促進鋼鐵企業安全生產,並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的有效形式,他以同行業競賽為主要形式。一九七九年,北京、天津、鞍山、本溪等地的十四個耐火材料廠首先開展了同行業安全、防塵工作競賽。隨後,在鞍鋼等十大鋼鐵公司、各冶金建設公司、各特殊鋼廠、各冶金機械修造廠以及在華東、華北、西南地區一些省冶金廳(局)範圍內,也相繼開展了同行業企業間安全生產競賽及評比活動。由於專業相同,競賽條件和奮鬥目標一致,易於在年中進行對口檢查,年末搞總結評比,便於推動安全競賽。
冶金部從一九八○年起,還每年召開一次全國冶金安全工作會議。每次會上,堅持檢查評比,表彰獎勵先進單位和個人。如一九八二年十月,冶金部在全國冶金安全工作會議上就表彰了首鋼等64個先進企業。一九八五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授予鞍鋼以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的獎牌。
安全技術和科研工作
加強安全生產,必須抓好安全技術和科研工作,盡可能地采用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素質。
鋼鐵安全技術和科研工作的重點應放在防止重大惡性事故、多發性事故和重大工業衛生問題上。即著重解決冒落、爆破、倒塌、爆炸、起重機械、電氣、高空墜落、塵毒等問題。四十多年來,冶金安全技術和科研工作圍繞上述問題,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一五”期間,根據前蘇聯專家關於實行敲幫問頂檢查和頂板分級管理的建議,積極改進采礦方法,弓長嶺、龍煙等礦山大大減少了冒落事故。一九五九年三月全國轉爐會議,針對強化冶煉中的噴濺爆炸事故,明確提出嚴禁吊吹,並從技術上找出了事故原因,提出了嚴格按照安全要求的操作程序,於一九六○年頒發了防止噴濺事故的具體要求。在防塵方麵,礦山推廣了濕式鑿岩,建立了機械通風係統;耐火材料廠運用了布袋收塵(加脈衝噴吹)技術;燒結廠使用了電除塵、沸騰顆粒層除塵和水封拉鏈等技術,促使粉塵合格率大為提高。一九八四年全國大中型耐火材料廠作業現場粉塵濃度,由五十年代的31.5毫克/立方米下降為3.5毫克/立方米。作業現場粉塵合格率由六十年代的34%提高到79.8%。一九八○年冶金礦山改變了容易發生事故的多次點火方法,推行了一次點火和導爆管,使一九八一年因爆破而死亡的職工人數比上年減少48%,寶鋼工程指揮部所屬四個建設公司和分指揮部在建設寶鋼中,使用1528個乙炔氣瓶代替乙炔氣筒,並安裝了2976台漏觸電保護器,從一九八四年起完全消滅了乙炔筒爆炸和觸電事故。
一九八○年以後,冶金部對引進的武鋼1700毫米軋機和寶鋼一期工程的安全技術進行了消化、吸收工作。寶鋼整個生產係統的特點是自動化程度高,采用了設備工藝安全化、安全裝置現代化、管理技術現代化等措施。冶金部安全技術研究所(一九八六年改為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在研究國外安全技術管理辦法的同時,編寫了鋼鐵廠原料、燒結、焦化、煉鐵、煉鋼、初軋生產設備安全化,以及可燃氣體檢測報警、皮帶運輸機安全設施等專題研究資料,共七十萬字。其中如環隙式脈衝布袋除塵、雙區電除塵、噴霧抑塵裝置、皮帶運輸機及起重機的安全裝置、漏觸電防護裝置、電纜隧道火情早期預報、鐵路道口安全裝置等,已成功應用。
為加強鋼鐵工業安全技術和工業衛生的科研工作,冶金部先後建立了部屬的安全環保研究院、貴州省冶金勞動衛生防護所、鞍鋼安全處安全技術研究所、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安全通風研究室,以及鞍鋼、本鋼、攀鋼、武鋼、太鋼、重鋼所屬的勞動衛生研究所等科研單位。
這些科研院所同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合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八年,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共研究了620項課題,經部(省)級鑒定通過的達169項,其中至一九八七年獲國家創造發明獎三等獎、四等獎各一項,國家技術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省)級科研成果獎71項,冶金部技術進步一等獎一項。其中有沸騰顆粒層除塵器,可解決高溫大風量的煙氣淨化和除塵問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無起爆藥雷管,改變了以往雷管都裝有起爆藥的傳統辦法,比較安全,並於一九八四年轉讓到國外。
鋼鐵安全技術研究部門還編輯出版了《工業安全與防塵》、《工業衛生與職業病》兩種刊物,創刊十九年來刊物質量逐步提高,年發行量均達一萬份以上。
安全係統工程
進入八十年代,冶金部在傳統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又積極推廣應用了安全係統工程這一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法。
影響安全生產的,包括人、物、環境、管理等多種因素,這些因素自成係統。安全係統工程就是從規劃、設計、施工、生產、運行等各個環節,去分析、評價、綜合、判斷係統中的安全狀態,預測事故規律,並相應調整工藝、設備、操作、管理、勞動組織、生產周期、資金費用等因素,采用綜合安全措施,使係統中可能發生的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或者得到控製,達到最佳或較佳的安全狀態。這種科學管理方法,可以彌補過去主要憑經驗、靠直觀,而不能係統地、全麵地認識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流弊。
為了推行安全係統工程,冶金部從一九八一年就開始在安全環保研究院、東北工學院等單位著手研究,一九八二年十月還召開了冶金工業重大傷亡事故分析學術討論會,會上有四十篇論文應用了安全係統工程的分析方法。一九八三年,冶金部先後主辦了四期事故管理技術和安全係統工程訓練班,培訓安全係統工程骨幹近三百人,各地、各廠礦也在此基礎上培訓了更多的骨幹。與此同時,還編譯了一些有關安全係統工程專著。
一九八四年,冶金部安全環保司把推廣應用安全係統工程的安全檢查表列為工作重點之一,在上海市冶金局、武鋼、鞍鋼、馬鋼等單位試點,並於同年十月在上海召開了有十八個單位參加的座談會,總結交流推廣應用的經驗。一九八五年四月,冶金部在馬鞍山召開推廣應用安全檢查表會議,重點介紹了馬鋼第二燒結廠的經驗。同年十月,又在馬鋼第二燒結廠召開75平方米燒結機的安全檢查表會議,製定了統一的安全檢查表。推行安全檢查表,統一檢查項目,提高了檢查質量,可以及時檢查出隱患,並采取控製和解決措施。在運用安全係統工作方麵,寶鋼對所屬崗位普遍製訂了作業程序和動作標準,做到一招一式按標準進行,保證了寶鋼的順利開工。一九八六年開始,鞍鋼、攀鋼等單位也大力推廣標準化作業,鞍鋼在推行標準化作業中,規定違反標準化操作就是違反製度,一級考核一級,層層考核,考核與獎金、工資晉級等緊密掛鉤,進一步嚴格了安全管理。由於安全檢查表、標準化作業、抽樣檢查、故障樹(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的一種安全係統分析方法)、事故的數理統計分析和事故預知等方法,在一些鋼鐵企業逐步得到推廣應用,使企業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現代化。
推廣應用安全係統工程較好的單位,如上鋼五廠、馬鋼第二燒結廠、鞍鋼機械製造公司鑄鋼廠、長城鋼廠四分廠、成都無縫鋼管廠、天津冶金試驗廠、上鋼十廠、寶鋼冶金建設公司、四川和貴州冶金廳等,傷亡事故均顯著下降。如上鋼五廠自一九五八年建廠至一九八三年二十五年中隻有兩年未發生死亡事故,推廣安全係統工程後,從一九八四年十月到一九八八年不僅未發生死亡事故,千人負傷率也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