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安全生產(2 / 3)

冶金部遵照國務院關於“一切重大的責任事故,必須嚴肅處理,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不得姑息寬容”的指示,曾經會同地方有關部門認真查處了一些重大傷亡事故。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第十七冶金建設公司第二工程公司在江蘇常州戚墅堰發電廠修築120米煙囪工程時,當修築至高度67米時發生滑模平台傾翻墜地事故,四名操作工人死亡。經過調查,發現負責現場指揮的第二公司副經理和滑模正、副隊長嚴重忽視安全,在發生險情時那位副經理仍不到現場,不采取措施,嚴重瀆職。經過審理,該副經理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監外執行;滑模正、副隊長也受到撤職處分。

三、編製與實施安全技術措施計劃

冶金部為有重點地解決安全、防塵、防毒問題,從一九六○年起,曾連續三年每年撥款2000萬元,為井下礦山添置通風防塵設施,給井下安裝了主扇、局扇,建立起機械通風係統,並推廣了濕式鑿岩,使井下勞動條件有了顯著改善。

從一九六三年起,按照國務院規定,鋼鐵企業在編製年度計劃時,必須編製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安全技術措施計劃所需的資金,從一九七九年起,規定企業每年在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資金中安排20%以上用於改善勞動條件,僅從固定資產更新改造資金中支付的安全措施費就達2.1億元,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實施安全技術措施計劃需要的資金,有時還可從大修理費和基建投資中解決。

“六五”計劃期間冶金係統為解決危險廠房隱患,投資約6億元。

除對老企業采取安全技術措施以改善安全和勞動條件外,對新建企業則要求安全設施與工程建設同時進行,保證投產時達到國家安全和衛生標準。這些規定,促使企業在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中盡量采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注重安全生產問題。如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在一九八五年九月投產時,煙塵毒害及噪音等,均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四、推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

國家勞動總局從一九八○年起向各產業部門提出每年降低死亡事故率10%的要求。冶金部從此也向企業提出每年降低死亡事故10—15%的指標,並要求企業把全年不發生死亡事故(即死亡事故為零)作為開展安全競賽中力爭達到的目標。

實踐說明,提出降低死亡事故率指標,甚至提出不發生死亡事故的要求,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例如,包鋼廢鋼廠到一九八八年止,已連續二十九年無死亡事故。太鋼第三煉鋼廠曾經有過十三年零十個月無傷亡事故的紀錄。首鋼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二年間曾連續二十個月消滅了死亡事故。鞍鋼在一九八三年中也曾有七個月無死亡事故。這說明,即使擁有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職工的大鋼鐵企業,隻要做好工作,爭取全年不發生死亡事故是有可能的。

鋼鐵企業八十年代上半期在減少傷亡事故和塵毒危害的安全目標管理方麵,創造並總結出一些比較切實可行的製度和方法。例如:首鋼實行了“四個百分之百”的規定,即規章製度百分之百健全,規章製度百分之百執行,違規違製百分之百登記上報,違章違製不論造成損失與否百分之百扣除當月獎金。鞍鋼大型軋鋼廠在安全管理上設有“五道防線”:一是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防線;二是以搞好確認製為主要內容的職工自我防線;三是班組內分別由二人結成對子互相監督、互相檢查、互相幫助、互相保證的群眾防線;四是黨政工團及安全專業人員層層動手抓安全的組織防線;五是安全生產做到有章可守、有製可循、措施得力的製度措施防線。其它如武鋼1700毫米軋機操作工人中首先推行的確認製,鞍鋼實行的安全衛生掛牌製(根據所屬礦安全衛生狀況的優良差劣,分別給掛四種不同顏色的牌子,結合掛牌情況實行重獎重罰),以及聯保製、獎懲製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進了安全生產。

安全教育、檢查和競賽評比

安全生產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並通過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和安全生產競賽,以促其實現。

一、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訓練

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之一,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法製教育和安全技術教育三個方麵。

四十多年來,鋼鐵企業普遍實行的是三級安全教育製度,即:廠部對新工人或調換新工種的工人進行安全教育;車間、工段對新成員進行安全技術操作教育;老工人對新工人進行崗位安全教育,負責包教包會。新工人必須經過逐級的安全教育並考試合格後方能獨立操作;對有特殊危險的作業和工種,如鍋爐、壓力容器、爆破、起重、運輸、焊接、電氣、煤氣、易燃易爆等生產崗位的工人,要進行專門的安全訓練,經考試合格發給操作證後,才能憑證上崗操作。

據一九八八年統計,在55個直屬和重點鋼鐵企業中,有武鋼、太鋼、上海鋼管廠等50個企業建立了安全教育室,其中有30多個具有攝製錄相片的手段。安全教育室經常有計劃地舉辦安全生產訓練,組織安全生產展覽,並且利用標誌、標語、板報、掛圖、連環畫、廣播、錄相、電影等多種手段,對職工進行通俗化、形象化的安全教育。

舉辦安全培訓或安全考試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形式。據不完全統計,一九八三年鞍鋼等十大鋼鐵企業就舉辦各種安全培訓班、學習班共2800多期,訓練工人1萬多人次。一九八四年,冶金部還擬了80道題,對各鋼鐵企業車間以上幹部和安全專業幹部進行了一次考試,考試成績較好。冶金部從一九七三年開始還在武漢設立了安全技術訓練班。到一九八六年止,已累計訓練安全處(科)長、安全技術和防塵防毒專業技術幹部2655人(一九八七年後,安全技術訓練班並入武漢冶金安全職工大學)。

一九八六年六月,冶金部發布了《關於冶金企業安全教育工作的若幹規定》,要求加強安全教育的計劃性,逐步做到製度化、標準化。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六年,冶金工業部在東北工學院、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及武漢冶金安全職工大學先後設立了安全工程專業,招收大專學生。

二、開展安全檢查

有計劃地對生產係統進行安全檢查,可以及時辨識危險源,消除不安全因素,促進安全生產。安全檢查包括定期檢查、專業檢查、季節性檢查、定點檢查等。其中專業檢查是指對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氣設備、運輸、礦山、爆破等安全情況的檢查,如一九八○年冶金部係統的以查危險廠房為主的安全檢查,以及對鋼鐵企業136台容積在50立方米以上球罐的安全檢查。季節性檢查一般是根據不同季節容易發生的安全問題進行檢查,一年至少兩次,如夏季到來前的防雷電、防洪、防倒塌、防中暑等檢查,冬季到來前的防寒、防凍、防火、防倒塌、防煤氣中毒等檢查。對於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分別輕重緩急,逐級做到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進行解決。

一九八○年起,鋼鐵係統還開展過幾次“安全月”活動。除廣泛進行安全宣傳教育外,主要是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大檢查,查思想認識,查安全法規的貫徹,查各級安全生產責任製,查生產中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等等。一九八○年五月開展的第一次“安全月”活動中,據十個冶金廳(局)、八個鋼鐵公司、一個礦山局的統計,就查出各種隱患103532項,及時解決了64519項,包括一些老大難問題。首鋼動力廠在“安全月”活動中對三號鍋爐作了解體檢查,發現鉚釘腐蝕、鋼板脆化等嚴重隱患,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從而避免了爆炸事故的發生。

一九八四年八月,冶金工業部在鞍鋼召開了安全生產經驗交流會。決定於當年九月一日起在全國鋼鐵企業中普遍開展“百日無事故”活動,活動的目標是要求各企業力爭實現“三消滅”、“一降低”、“一提高”(即消滅死亡事故、重大設備事故、重大火災事故,降低千人負傷率,提高粉塵合格率)。一九八五年八月,鋼鐵企業又開展了第二個“百日無事故”活動。在活動中,鋼鐵係統“三消滅、一降低、一提高”的先進企業,第一次達452個,第二次為52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