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業品價格政策
對於工業品價格,采取基本穩定、個別調整的政策。國家從管理主要產地批發價格和各種差價來貫徹這個政策。
(一)製定工業品價格以中等成本為依據。國家製訂工業品的出廠價格和產地批發價格,以正常生產、合理經營、中等成本為依據。使先進企業有較多的利潤,中等企業有合理利潤,後進企業有微利或者虧損,以鼓勵先進、推動後進。根據各類工業品不同性質,采取不同政策:高級消費品如呢絨、手表等掌握較大的利潤;人民生活必需品,實行薄利多銷;煙、酒等是國家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采取高稅、高利政策;藥品實行低利政策;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也實行低利政策;進口工業品銷售價格與國內同類產品按質論價,掌握較高利潤。市場供求直接影響價格,在一般情況下,供不應求的商品利潤大一些,供過於求、需要壓縮或調整生產的商品利潤要小一些。
(二)正確處理新產地與老產地、沿海先進產地與內地後進產地的價格關係。新中國建立初期,工業品生產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其他內地生產的少量產品一般按沿海產品在本地市場的價格定價,產地之間價格矛盾不大。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內地工業有了很大發展,有的已經形成新的工業生產基地。這些地區生產的產品,不僅能夠滿足當地需要,而且可以滿足合乎流轉方向的其他地區需要。由於各地生產規模、生產成本條件的不同,新老產地之間、沿海與內地產地之間,價格矛盾開始突出起來。為了有利於促進內地工業發展,根據工業品按正常生產、合理經營、中等標準為基礎的定價原則,針對不同地區生產和流通情況區別對待:對於基本上能滿足本省供應並有部分外調的產品,實行新產地批發價格與沿海老產地價格拉平,同質同價,按質論價;不能滿足本省供應並有部分調入而成本較高的產品,實行略高於主要產地同類產品的批發價格,使本省產品與調入產品都能銷售;基本上地產地銷、市場迫切需要的次要商品,如果成本暫時偏高,批發價格可再高一些。以上措施,對於促進內地工業改進生產,降低成本,縮小先進與後進差別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於生產成本與供求情況不斷變化,價格管理過於集中,利用價值規律調整價格做得不夠,以致有些工業品先進產地價格偏高,也起了保護落後的消極作用。
(三)保持有關工業品之間的合理比價。合理安排有關工業品之間的比價,關係到有計劃地發展生產,合理使用原材料和指導消費。對於可以互相代用的工業品,在價格上以有利於發展原料資源豐富的產品生產為原則。例如,化纖織品與純棉織品的比價,在化纖織品投產時產量少、成本高,按同規格的純棉布與滌棉布保持1∶3多一些的比價安排價格。八十年代初,由於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化纖織品增產很快,生產成本降低,原來的化纖織品市場價格較高,銷售受到限製,形成大量積壓,遂於一九八三年將純棉布與滌棉布的比價縮小為1∶1.4左右。滌棉布價格降低,擴大了銷路,發揮了代替純棉布的作用。以石油產品為主要原料的洗衣粉和以植物油為原料的肥皂之間的比價,為了有利於洗衣粉的推廣使用,將洗衣粉的價格定得低一些,以代替一部分天然油脂肥皂,節約植物油脂。對於塑料製品,隨著生產成本降低,逐步降低價格,以代替部分竹、木、鋼材和天然纖維製品,減少竹、木、鋼材等的供應壓力。至於半成品與成品、整機和零部件之間,也要保持合理比價關係。整機和零部件之間的比價,大體上保持整機價格相當於組成的零部件價格的總和。少數需要鼓勵消費者裝配的產品,零部件價格還要低一些。
為了及時掌握工業品成本和質量變化,合理製定工業品價格,商業物價部門在調查彙總成本、價格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工業品成本調查,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期間核定工繳貨價時即已開始。“一五”計劃時期,由商業部統一管理市場物價,工業品出廠價格和銷售價格的製定和調整,都由工商雙方協商提出意見再報批,因此商業部門一般都可以直接獲得工業成本資料。一九五七年,成立了物價綜合管理部門,商業部隻負責部門物價管理工作,一九五八年又將中央有關部門主管的大部分商品價格下放地方管理,因而中斷了正常的工業品成本資料來源。為了開展物價工作,由商業部物價局、百貨局和天津等幾個主要百貨采購批發站議定,建立以“三比”(比成本、比質量、比價格)為主要內容的百貨價格協作會議製度,開創了商業批發企業之間有關物價工作的協作組織形式。會議由主要采購批發企業輪流主辦,研究的問題由企業事先商定,“三比”資料由企業按商品分別彙總,所需樣品由有關企業提供,經費由企業分擔。按組織成員的要求,會議可以每年開一次,也可以幾年開一次;可以在進行“三比”時議論價格趨勢,也可以在議論的基礎上向主管部門提出對價格的意見和建議。由於會議能夠定期係統地彙總各地產品成本價格資料,交流產銷、價格信息,而成本的指標劃分又比較細,有利於促進產地之間比、學、趕、幫,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例如,在天津先後召開的兩次百貨價格協作會議,不但向有關工廠贈送了“三比”資料,還請工廠負責人、技術人員參觀舉辦的“三比”展覽,促進其改進生產,受到工廠的好評。這樣的價格協作會議,百貨係統從一九五九年開始舉行,到一九八五年共開了14次。並已先後推廣到五金交電化工、針紡織品、糖煙酒等經營係統,成為國營商業彙總工業品成本價格資料、研究價格問題的一種重要形式。